以实现全社会的循环为目标,以产业延伸、互补、配套为主线,全面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和社会循环体系建设,从企业、产业、园区到城市等各个层面,建立起符合平顶山特色的循环经济体系。
1.主要任务
围绕平顶山市循环经济发展目标,加快构建符合循环经济要求的产业体系,着力突破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全面推进清洁生产,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降低废弃物排放量,促进平顶山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1)构建符合循环经济要求的产业体系。围绕“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突出抓好节能降耗、资源再生利用、清洁生产和环保产业发展,逐步构建起符合循环经济要求的产业体系。
①大力发展工业循环经济(见图12-8)。
图12-8 平顶山市工业循环体系构建理念
资料来源于《平顶山市发展循环经济规划》
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以节能减排为重要目标,加快发展工业循环经济,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一是以煤炭(洗煤)、焦炭、钢铁、电力、有色、化工、建材七大高耗能行业为重点,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进工业循环经济发展。二是围绕煤炭、电力、钢铁等核心资源和核心企业,延伸拉长产业链条,推进产品链、产业链之间的延伸和耦合,通过不同企业、行业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产业共生组合,达到资源的最优配置。三是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加快对煤炭、钢铁、化工、有色等传统优势产业的生态化改造,推动传统产业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低污染方向发展,全面提升传统产业的技术含量和档次。四是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的钢铁、炼焦、洗煤等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加强整治,通过行政和市场手段逐步加以淘汰。同时,建立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监督举报制度和落后产能退出机制。五是大力培育为循环经济发展服务的再生资源产业、再制造业、节能环保产业和新能源产业等循环经济新兴产业,积极发展低碳经济,为平顶山市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战略支撑。
②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见图12-9)。
图12-9 平顶山市循环型农业示意图
资料来源于《平顶山市发展循环经济规划》
结合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充分发挥平顶山市农业资源优势,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为重点,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生产无公害农产品为目的,全面规划、合理组织,积极构建循环性现代农业生产体系,逐步实现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生产过程清洁化、产业链接生态化、生产产品无害化和废物循环再生化,达到农民生活、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态相协调,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相统一。一是大力发展节约型高效农业,不断提高农业的节水、节地、节肥、节药、节能水平。二是以畜牧业为重点,大力实施清洁生产,制定环保规程和环境准入制度,广泛使用清洁生产设备和技术,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排放。三是统筹考虑农业与畜牧养殖业、食品加工业、废物处置业、高效农业之间的关联发展,形成“种植—养殖—废物循环—加工增值—销售”的产业链条,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开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农工贸一体化,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产出水平。四是加快推进畜禽粪污、秸秆和林业等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促进农业废弃物向能源化、饲料化、肥料化、原料化等方向转化。五是围绕平顶山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加快建立具有地域特色的中药材、水果、柞蚕、小杂粮农业产业化生产基地,形成具有平顶山市特色的种养殖集中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积极发展集科技示范、文化交流、观光旅游、教育娱乐、农事体验及绿化城市于一体的特色精品农业。在城市近郊区,结合现代都市农业建设,重点推广生态观光型农业园区建设模式。
③大力发展服务业循环经济
围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以节约和环保为重点,减少废弃物的排放,降低直接与间接的资源消耗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促进循环型服务业发展。一是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降低社会交易成本,减少资源消耗为目标,加快推进现代物流业、信息服务业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重点加快平东物流园、平西物流园、叶县物流园等三大物流园区建设,大力发展食盐、化工等行业物流,在石龙区、汝州、宝丰、鲁山、舞钢、叶县、郏县建设一批以运输特色产品为主的专业物流配送中心,开展多式联运,提升物流服务功能,形成与三大物流园区配套的综专结合、有效分工、合理布局、有机衔接的物流网络空间布局体系,不断提高平顶山市物流业社会化、专业化程度,达到资源有效配置、降低社会成本的目的。二是以环境保护、绿色消费为重点,加快推进生态旅游、商贸流通、餐饮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重点以平顶山市三大旅游带为主线,积极构建尧山、二郎山等七大特色旅游景区,加快升级拓宽通往景区的道路,增设服务设施,加强环境绿化,改善旅游路途视觉环境。围绕打造豫西南商贸中心目标,推进商贸业资源整合,优化全市商业网点布局,建立起开放、高效、畅通的绿色商品流通体系,加快推进现有商贸业向循环型现代商贸业转变。在全市倡导以减少环境污染、节能降耗为核心内容的“绿色宾馆”、“绿色饭店”创建工程,积极实施宾馆、旅店污水处理和中水回用,促进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推动传统生活性服务业向生态化转型。三是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共生,充分利用平顶山市自身丰富的工农业资源,将其融合贯通于平顶山市文化、旅游、餐饮等特色服务业中,以此提高进入第三产业的工农业产品的可利用率,减少进入环境的废物量,发挥第三产业与工农业的整合功能,强化对产品的改造和再循环利用,实现资源、能源在全市范围内的多级循环利用。
(2)加快建设循环型社会。积极鼓励公众参与循环经济建设,在全社会倡导节约文化、节约文明,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资源节约活动,积极构建循环型城镇体系,构建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社会支撑体系,建设循环型社会。
①推进循环型城乡建设。以能源、交通、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和节约型的生活方式转变为重点,加快现代城镇体系建设,实现城乡规划统筹、交通一体、产业链接、社会公共资源共享、生态和环境保护协作,逐步建设成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代复合型新城区、环境优美宜居区。一是进一步完善县城及重点乡镇污水管网配套工程,加快推进平顶山市第二污水处理厂、平顶山市垃圾焚烧电厂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加快建立以清洁能源为主体的城市能源体系,重点推进中国平煤神马煤气发电、郏县生物质能电厂等项目建设,着力改善城镇能源供应结构。三是大力发展节约型城乡交通体系,加速淘汰高耗能老旧汽车,大力发展节能型交通运输工具和农业机械。四是加快循环型新型社区建设,积极推广使用绿色建材,加大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引导社区成员做好垃圾、废物的分类回收。
②积极构建绿色消费体系。大力推广LED、太阳能照明等节能产品,鼓励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等环保产品,拓展绿色产品的营销渠道,不断扩大绿色产品在消费市场中的份额。加强宣传教育工作,积极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和文明消费、适度消费和循环消费,鼓励节约使用和循环使用,改变透支资源的生活和消费方式,着力打造发展循环经济的良好环境。
③打造节约型政府。充分发挥政府的导向和示范作用,积极打造节约型政府。加强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的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意识,促使其将循环经济理念贯穿到日常管理的行为之中,不断强化集约节约理念,树立“浪费就是腐败”的节约观;对政府机构资源消耗实行定额管理,从制度上加大对资源浪费行为的约束和惩戒力度。
④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加大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建设力度,加快建立全市统一的再生资源分拣整理场所。以废旧钢铁、废旧铝产品、废旧电子产品、废旧塑料、建筑垃圾、餐厨垃圾等废弃资源为重点,积极开展“城市矿山”的综合开发利用工作,实现资源再生,变废为宝,形成废弃资源回收、加工、利用产业链条。
⑤加快可再生能源发展。可再生能源发展是当前我国能源领域的焦点问题。可再生能源产业如太阳能等产业是新兴产业,就业带动能力强,消耗能源少,有利于环境保护。我国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恰好是我国可再生能源资源分布较为丰富的地区,城镇化规模的日益扩大对能源的输送以及城市地区的能源供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再生能源的充分利用,不仅可以大幅度缓解城市能源供应紧张的状况,还将有利于环境的改善。大力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既可以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更有利于区域间的协调发展,是推动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动力。
当前,我国资源、环境和生态形势异常严峻,这主要是由我国目前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以及粗放的能源按消费方式造成的,解决能源问题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内容。但是,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时期,能源消费快速增长仍将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因此,可再生能源不但承担着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的重任,又可以明显地减缓能源生产消费过程产生的环境和生态问题。可再生能源将是未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和措施。
(3)加大资源综合利用力度。以综合利用共生伴生矿产资源、工业“三废”、城镇生活垃圾、农林废弃物为重点,实施一批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加大资源综合利用力度。
一是按照“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高效益”的循环经济模式,围绕煤炭、盐业、铁矿石、铝矿石资源发展相关产业,延长资源加工和利用的产业链条,做好共生、伴生资源的综合利用,提高资源生产率。二是加强工业和建筑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重点加大对煤炭、钢铁、电力、有色、化工、建材等废弃物产生量大、污染重的重点行业的管理。引导企业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废水、废气、余压、余热等进行回收利用,推动不同行业的企业通过工艺流程间的横向耦合及资源共享,实现企业间的资源循环利用和园区内废物的低排放以及“三废”综合利用产业化。三是加强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加快生活垃圾无害化为主的处理方式向资源化综合利用方式的转变,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开发和引进一批适合平顶山实际发展需要的先进适用技术。建立和完善垃圾减量化的途径和垃圾资源化的整体技术框架,促进垃圾资源综合利用。建设一批科技含量高、资源利用率大、具有示范效应的现代化垃圾处理设施。四是依托农产品生产基地,将农产品种植、养殖、林(花)木种植剩余物综合利用和沼气生产等种、养、加工和综合利用组合成循环系统,形成农业系统内部或农业与工业之间的循环模式,提高农林废弃物综合利用程度。五是加强可再生能源的回收和再生利用。以废纸、废金属、废塑料、废旧轮胎、废旧家电、废旧电子产品及包装物为重点,建立和完善再生资源回收、拆解利用及无害化处理系统,实行废旧物资回收利用工作的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集中管理,通过市场运作方式,建立回收点、分拣站和再生资源深加工为一体的网络体系。
(4)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实现能源、资源的最大化、最优化利用和工业废物产生的最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为循环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是大力推动重点行业的清洁生产。对于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严重、经济支撑作用强的煤炭、钢铁、电力、有色、化工、建材等行业,大力推广行业关键清洁生产技术,着力推动以行业为重点的清洁生产,以点带面,逐步实现平顶山市各行业全面的清洁生产。对重点行业和高污染行业进行强制清洁生产审核,提高资源、能源和水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二是大力推进重点企业的清洁生产。以煤炭、钢铁、电力、有色、化工、建材等大中型企业为重点,积极推广适用新技术和新工艺,大力开展以节水、节能为基本内容的清洁生产。严格执行有关清洁生产标准,完善企业内部管理体系,组织开展创建清洁生产合格活动,积极参与绿色产品认证、绿色标志管理,强化自我监管机制。三是积极扶持中小企业的清洁生产,建立健全面向中小企业的清洁生产支持系统,制定行业清洁生产指南,提高企业的资源和环保意识,积极引导企业开展清洁技术、工艺、设备和产品的推广,引导企业优先实施无费、低费清洁生产方案,加大对中小企业清洁生产技术创新支持力度,加强企业内部资源回收利用和能源高效利用,全面推进中小企业的清洁生产。四是加大清洁生产的宣传和监督力度,提高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对开展清洁生产重要性的认识。加强煤炭、电力、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等高资源消耗行业清洁生产实施的监督,对使用有毒、有害原料进行生产或者在生产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给予严厉惩治,对重点污染企业实行社会公示制度,逐步建立起推动企业自觉实施清洁生产的扶持政策和有效机制。
2.工作重点
重点抓住“五个环节”,打造“七大循环链”,实施“八大工程”,培育一批特色循环经济园区和企业,全面推进平顶山市循环经济发展。
(1)抓好五个环节
①在资源开采环节,要综合开发资源,提高回收利用率。对矿产资源开发要统筹规划,加强共生、伴生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加强资源开采管理,严格资源开发准入条件;加快平顶山市煤炭、铁矿石、铝矾土等资源整合步伐,禁止掠夺性开采,推广先进实用的开采技术、工艺和设备,提高采矿回采率、选矿和冶炼回收率;鼓励和支持企业利用尾矿、采矿废石等生产建材产品。
②在产品生产环节,要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生产率。积极推进煤炭(洗煤)、焦炭、有色、钢铁、电力、化工、建材等资源能源消耗重点行业的资源节约,实现能量的梯级利用、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努力提高资源的产出效益。
③在废弃物产生环节,要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加强对煤炭(洗煤)、焦炭、电力、有色、钢铁、化工、造纸、酿造等废弃物产生量大、污染重的重点行业的污染预防和全过程控制,推动各行业合理延长产业链,加大对废渣、废水、废气的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努力实现企业废物“零排放”;加快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及城市垃圾、污泥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降低废物最终处置量;加大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力度,积极发展生物质能源、推广沼气工程,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积极应用农作物秸秆生产新型建材、发电技术。
④在再生资源产生环节,加大废旧资源回收力度,实现资源循环利用。鼓励回收和利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金属、废塑料、废旧轮胎、废旧玻璃、废纸等,支持废旧机电产品再制造,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建立垃圾分类收集和分选系统,不断完善再生资源的回收、加工、利用体系,尽快形成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的产业链条;鼓励研究废旧家电、废旧电池、废旧电脑等废旧电子产品的回收、拆解、再利用技术。
⑤在消费环节,大力倡导市民文明生活,提倡绿色消费方式。鼓励使用能效标志产品、节能节水认证产品和环境标志产品、绿色标志食品和有机标志食品;宾馆、餐饮要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抵制过度包装等浪费资源的行为;政府机构要实行绿色采购。
(2)分步实施八大循环经济工程
①节能工程。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把工业节能、公共机构节能、建筑节能作为节能降耗的重点突破口,同时大力推进民用节能,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一是以煤炭(洗煤)、焦炭、钢铁、电力、有色、化工、建材七大高耗能行业为重点,大力推广应用节能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全面推进工业节能。二是按照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规范,在建设项目设计和建造、改造过程中,积极推广使用节能型用能系统和节能材料,实现建筑节能。三是加强公共机构节能,发挥政府的示范作用,打造节约型政府,政府部门公务员要强化节约意识,树立“浪费就是腐败”的节约观;对政府机构资源消耗实行定额管理,从制度上加大对资源浪费行为的约束和惩戒力度。严格公务用车管理,鼓励开展公车改革,鼓励使用节油型车辆,加强车辆油耗考核管理。政府机关要积极推广应用节能灯具,严格控制办公楼宇的空调温度。加速推广应用节水设施,加强用水设施的管护。大力推行网上办公,逐步减少纸质文档,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四是鼓励居民使用节能型家用电器,推广使用绿色照明产品和清洁能源产品,促进民用节能。五是大力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加快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的研发和产业化,建设一批太阳能、风能、沼气、秸秆利用示范工程和天然气利用工程。
②节水工程。以提高水的利用效率为核心,大力推广节水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推进再生水回用,积极创建节水型城市。一是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节水,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和旱作农业技术,完善建设以节水为重点的大型灌区工程。二是大力推进工业节水,重点推动有色、钢铁、电力、造纸、化工、纺织等高耗水行业的节约用水,加大节水技术改造力度,逐步淘汰高耗水工艺和设备,大力开展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热电空冷和中水回用,提升工业节水水平。三是全面推进城市节水,积极推动公共建筑、生活小区、住宅节水和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推广使用节水型设备和器具,在餐饮服务业、学校、机关事业等单位大力开展节水活动,争创节水型单位。重点实施中国平煤神马中部和西部矿井水回用项目、舞钢公司厂区节水技术改造工程、河南有色汇源铝业有限公司氧化铝生产系统节水改造等项目。
③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工程。以煤炭、电力、化工、有色、钢铁等行业为重点,重点解决煤矸石、粉煤灰、炉渣、电石渣、赤泥、钢渣以及工业废水处理后污泥的资源化问题。发展壮大粉煤灰、煤矸石、炉渣等资源化产业,提升资源化产品附加值和利润,促进工业废水处理后污泥的堆肥再制造建材,并实现产业化。建立固废交换系统和固废处置系统。通过产废企业之间以及产废企业与废物消纳企业之间的交换利用,使废物中某些有价值的物质得到回收再利用。
④工业废气治理及综合利用工程。以电力、焦炭等行业为重点,着力加强工业企业SO2、烟尘、粉尘排放的污染控制和回收综合利用,有效削减大气污染物,改善区域大气环境质量。对集中供热区内生产或取暖用燃煤锅炉限期拆除,采用集中供热或改用气、电等清洁能源燃料。
⑤工业污水治理工程。加强工业中水利用,采用水集成技术与废水再资源化技术,优化不同企业生产过程的用水供需匹配,从系统角度降低原水用量与工业废水排放量,提高工业污水资源化利用水平。
⑥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程。一是提高农作物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程度,着力减少秸秆焚烧,通过秸秆粉碎还田、青贮饲料、秸秆堆肥等方式,提高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二是加强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利用,建立规模化养殖农牧结合模式,促进养殖场产生的粪便、废水等废弃物能被农田吸收利用。三是根据再利用原则的要求,对各类农产品及其初加工后的附产品及有机废弃物,利用生物技术、工程技术等高新技术手段,进行成分分析,开发新的产品,延伸产业链,反复加工,不断增值。
⑦农村沼气工程。重点建设农村户用沼气、规模化养殖场大中型沼气两大工程。积极推动户用沼气池和改厕、改厨、改圈“一池三改”同步规划、同步施工,基本实现农民家庭内部能流物流的良性循环,打造绿色康庄生态家园。支持建设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大中型沼气工程,将养殖业、沼气工程与农田、鱼塘等进行统筹安排,在为畜禽场或周围居民提供清洁燃料的同时,开展沼液、沼渣综合利用,带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使养殖场粪污达标排放,实现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利用和环境治理。
⑧生活污水、垃圾处理及综合利用工程。推进城市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和改造,推进大型公共建筑和居住小区中水利用系统建设,尽量减少污水的排放量。逐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管网分流,集中处理,达标排放。建立和完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系统和主要废旧物资回收系统。鼓励开展对废纸、废金属、废玻璃、废塑料、废旧家电等的回收利用,鼓励垃圾焚烧余热利用和填埋气体的回收利用,以及有机垃圾的高温堆肥和厌氧消化制沼气利用等。完善垃圾处理场建设,解决生活和医疗垃圾无害化处理和二次利用问题。
(3)培育一批循环经济型企业和园区(www.daowen.com)
①培育一批循环经济型企业。在煤炭、钢铁、电力、有色、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和再生资源领域,积极培育循环经济型企业。鼓励和支持企业广泛采用清洁生产技术,使企业单位产品能耗、物耗、水耗及污染物排放量达到国内或省内先进水平;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创建节水型企业;在有条件的大型企业集团内或企业之间,引进关键链接技术,通过能源、水的梯级利用和废物的循环利用,形成工业生态链。一是以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姚电公司、舞钢公司、天瑞集团、鲁山汇源化工公司等资源消耗企业为重点开展清洁生产,实现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逐年削减,创建一批清洁生产企业。二是以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姚电公司等重点耗水企业为重点,大力开展废水循环利用,提高水重复利用率,努力实施废水的“零排放”,创建一批节水型企业。三是在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姚电公司、天瑞集团、舞钢公司、宝丰洁石焦化建材总公司、舞钢海明集团等企业引入关键链接技术,进行生产链的系统优化,开展能源和水的梯级利用,开发利用企业的废弃物资源,形成废弃物和副产品循环利用的工业生态链网,实现资源利用率最大化和废物排放最小化,创建一批资源循环型企业。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
该集团坚持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创新煤炭企业的发展规律,提出“以煤为本、相关多元”的发展战略,借助国家把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列入循环经济试点企业的机遇,逐步探索和构筑了符合煤矿实际的“3+2”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探索出一条具有平煤特色的发展之路。
首先,以独立项目或矿点为基础,形成遍布矿区的资源综合利用“点循环”。一是以煤炭生产为根本,优化设计,合理布局,创新工艺,精采细收,采区资源回收率达到80%以上;二是加大煤炭洗选力度。以用户需求为标准,生产适应不同用户需求的系列产品,高端、中端产品装车外运,低端产品就地转化;三是推进煤层气综合利用,按照先抽后采、有抽必用的原则,建成33个瓦斯抽放站,年瓦斯抽放量达6 400万立方米,建成4座瓦斯电站,装机容量达到8 000千瓦,瓦斯抽采利用率达到90%以上;四是循环利用尾矿水,广泛应用于矿井生产、选煤、发电、生活和农业灌溉,全矿区共有21个煤炭生产单位建成大型综合利用水厂16座,年处理尾矿水3 800多万吨;五是利用煤矸石和电厂粉煤灰生产水泥、烧结砖、混凝土砌块等新型建材产品,已建成煤矸石砖厂7座,粉煤灰砌块生产线2条,水泥熟科厂和水泥粉磨站各1座,年产煤矸石砖52 000万块,粉煤灰砌块50万立方米,水泥400万吨。年消耗煤矸石156万吨,粉煤灰38万吨;六是利用废弃矸石山和尾矿水,绿化矸石山13座,复垦土地1.1万亩,改善了矿区生态环境;七是矿区集中供热、供冷,实施热—电—冷联产。中四部矿区供热工程将利用坑口电厂的余热,对平顶山市新城区和生活小区进行供暖,改善职工家属的生活条件,对十矿、五矿、六矿等单位矿井实施制冰降温工程,解决矿井高温问题;八是加大设备修旧利废力度,强化机电设备、综采综掘大型设备的修理和技术改造力度,规范修理程序,切实提高检修质量,共投入资金4亿元,修理和改造设备4万多台,保证了矿井设备接替和安全运转。
其次,以相关产品或产业链延伸为主体,形成资源梯次开发利用的“线循环”。以煤矸石、煤泥利用为源头,形成煤—电、热—建材产业链。利用废弃闲置的煤矸石、煤泥等低热值燃料发电,建成和在建综合利用电厂6座,总装机容量110.5万千瓦;利用以前排空的矿井瓦斯、焦炉气建成了4×500千瓦瓦斯发电厂4座,6×0.2万千瓦焦炉气电发电站1座。年处理煤矸石、煤泥等低热值燃料240万吨,年利用瓦斯1 600万立方米、焦炉气8 640万立方米。这些综合利用电厂一方面满足了矿区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另一方面为矿区进行集中供热,替代大量燃煤小锅炉,并且利用电厂余热为矿井实施降温,实现安全生产。利用煤矸石、粉煤灰、炉渣等发展新型建材,先后开发建设了粉煤灰水泥、粉煤灰混凝土砌块、煤矸石烧结多孔砖、煤矸石内墙砖等一批综合利用项目。其中,中国平煤神马集团瑞平石龙水泥有限公司年产水泥熟料310万吨,是河南省单产最大的水泥生产企业。
以煤炭焦化为起点,形成煤炭—炼焦—焦油加工—炭素化工产业链。平煤神马集团现有焦化企业5家,年产冶金焦1 000万吨、焦油45万吨、粗苯11万吨、化工用纯氢气8 000万立方米,同时还生产炭黑、工业萘、纯苯、甲苯、二甲苯、煤沥青等多种煤化工产品。已建成的年产超高功率石墨电极1万吨项目,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能生产超高功率石墨电极的国家。
以煤炭气化为起点,形成煤炭—气化—煤细化工产业链。近年来,平煤神马集团加大煤化工产业发展步伐,拥有平煤神马集团蓝天化工股份公司、飞行化工公司、开封东大化工公司、开封兴化精细化工厂等大型煤化工企业4家,年生产规模为离子膜烧碱15万吨、甲醇80万吨、碳铵30万吨、合成氨18万吨、尿素30万吨、糖精8 000吨。2004年,投资建成国内第一套“焦炉气非催化转化制合成氨原料气”装置,将富余焦炉煤气替代煤炭生产合成氨,该项目可年产合成氨2.5万吨,节约无烟块煤4.25万吨,降低成本700多万元。2006年建成的三源制氢公司,使天宏焦化公司富余的焦炉气全部得到开发利用。2006年开工建设了20万吨联碱项目,年产低盐重质纯碱20万吨、氯化铵20万吨,既减少了气体排放,又增加了企业经济效益。2007年7月11日,平煤集团与驻马店蓝天集团控股组建了目前国内甲醇生产规模最大的平煤神马集团蓝天化工股份公司,共同打造中国中部最大的煤化工基地。
加快平煤神马集团集团煤盐联合化工产业园建设。毗邻平顶山矿区南部叶县境内有国内第二大岩盐田,远景储量高达2 300亿吨,市区周边有白龟山、昭平台、孤石滩、燕山四座大水库,常年保有库容量25亿立方米以上。难得的煤、盐、水三大资源伴生于一个地区,使平煤集团具有了得天独厚的发展煤盐联合化工条件。目前,已获得储量超过23亿吨的盐田资源,规划以煤盐化工、煤基碳一化工、煤基烯烃、综合利用和煤电等五大产业链为主体,建设煤盐联合化工产业园。2007年12月29日,平煤神马集团300万吨盐矿暨120万吨真空制盐项目一期竣工投产,标志着平煤神马集团由此实现了传统的“一黑”(煤资源)的历史性跨越,在建设新型能源化工集团的道路上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天瑞集团
该集团产业主要分布在水泥、铸造、铝业、焦化等行业,已初步形成煤—电(固废)—水泥生产,煤—电—铸造,煤炭—炼焦—城市煤气,煤—电—铝、赤泥—墙材等多条循环产业链,具备了发展循环经济的良好基础。未来五年,天瑞集团将在实施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取得的成果基础上,着力深化生态工业理念,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延伸拉长水泥、焦化、铝业产业链条,积极优化原料结构、工艺结构、能源结构、产品结构,促进工艺装备向大型化、高效化、清洁化方向发展,产品品种向清洁、可回收利用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方向发展,重点发展生态水泥、精密铸造、铝加工产品等,不断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实现生产全过程的绿色制造,把天瑞集团努力建设成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企业。
积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巩固和发展水泥板块,全面淘汰落后工艺技术装备,实现水泥装备大型、生产工艺节能化、产品绿色化。稳步发展和提升铸造产业,全面推进产品结构升级,采用先进生产工艺发展大型、薄壁、精密、复杂的各种类型铸件。重点开发精密铸造等高附加值产品,大力发展绿色集约化铸造。通过兼并重组等措施,推动铝工业产业共生链网,实现产业聚合效应。立足汝州丰富的煤炭资源,构建煤焦化电建产业链网,全面采用大型化、环保化、自动化技术,实现焦化产业升级和煤炭资源的升值转化。
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在汝南工业园区,依托瑞平公司,重点发展“煤炭采选—炼焦—焦化—电—建材”产业链,形成以焦化、灰渣建材项目为核心的循环经济链条。在豫西,依托三门峡天元铝业,向上或向下延长产业链,通过控股、参股等方式,引进建设与现有企业配套互补的企业和项目,打造“铝土矿—氧化铝—电解铝—铝加工—资源综合利用”为主导的产业链网,配套发展再生铝、赤泥、灰渣资源化等静脉产业,建立产业内部以及产业与外界能源、物质循环利用网络和基础设施及信息共享机制,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和废物最小化排放。水泥板块充分利用其他产业的废弃物,重点加强对粉煤灰、脱硫石膏、电石渣、采矿废石、选矿尾矿、矿山剥离废渣等工业废渣的利用。
持续推行节能工作。在全系统节能降耗的基础上,通过能源替代、梯级利用等手段,实现能源高效转换,并实施余热回收、余压利用,利用系统优化等技术,不断提高能源转化、利用、回收效率。一是深入开展能源审计工作,找准节能工作的方向和发力点,查找能耗薄弱环节、挖掘节能潜力和空间。二是全面推行能效对标管理,选择和确定标杆企业和标杆指标,把企业节能的压力和动力传递到企业中各层次的员工和管理人员身上,提高企业节能工作的合力,不断提高能效水平。三是加强节能技术开发、引进、消化,重点优化水泥生产工艺,降低水泥生产能耗。
拓宽资源综合利用途径,积极参与社会层面大循环。加强技术研究,拓宽技术开发领域,加大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新产品开发力度,拓宽资源利用途径,延长产业链,建立新型产品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资源利用方式由粗加工向深加工、单一性向多系列化、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的根本转变。积极参与社会层面大循环,开展原料替代,重点在水泥生产中使用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如煤矸石、钢铁厂的钢渣以及粉煤灰等,不断提高工业固废的使用比例,减少原矿消耗和废弃物排放,提高工业固废在水泥原料中的比例。积极探索可燃废弃物在水泥生产过程中的无害化、资源化利用技术,全面推广采用各种可燃工业废料和生活废弃物替代化石燃料来生产水泥熟料,替代率达到20%以上。
②培育一批循环经济型园区
依据循环经济理念和工业生态学原理,以最终实现园区内废物零排放为目标,合理规划产业集聚区内的资源流和能源流,研究入园企业的产业链接关系,促进园区产业优化升级。通过废物交换、循环利用、清洁生产等手段,使园区内上游企业产生的废物转化为下游企业的原料,形成资源循环利用的产业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废物最终处置量。
平顶山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
平顶山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位于平顶山市中心城区东南部,规划面积27.38平方公里,以机电装备、新材料、化工为主导产业。2012年,该区主要业务收入164.2亿元,实现利税12.8亿元。平顶山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思路是:以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平高集团等企业为重点,以技术创新为手段,大力推动清洁生产、节能减排和“三废”的综合利用,树立一批循环经济标杆企业,积极构建循环经济链条,完善区域物质能量优化利用体系、废物循环利用体系,不断改善资源能源流向,促进能源、水和原材料的有序使用、回收利用、循环再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大幅降低污染物产生排放,提升产业集聚区的生态化水平。重点推进机电装备、新材料、化工产业的集聚融合发展,扩大循环产业链招商范围和深度,合理、高效、集约利用土地资源。
新材料产业。依托中国平煤神马尼龙化工、中国平煤神马工程塑料、中国平煤神马易成新材料公司等企业,着力加强区域耦合,构建尼龙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链条。围绕碳化硅产品,拓展延伸产业链条。加快发展碳化硅制品和太阳能新材料,建成以光伏新材料、功能高分子新材料为核心的省级新材料产业基地。实施尼龙化工公司二期己二酸CDM项目、废水治理和节水工程、企业能源系统优化三项重点节能减排工程。
氯碱化工产业。以中国平煤神马氯碱公司为核心,完善氯碱公司与集聚区尼龙化工公司、三和热电厂3家企业生产工艺之间实现热、水、氢气的互联互供。加强企业清洁生产,发展工艺废气VCM的回收利用,开展聚氯乙烯母液回收,氯碱生产中采输卤及淡盐水回注。推进氯碱化工公司能源系统优化,努力破解技术瓶颈,实施氯碱公司电石渣、粉煤灰及炉渣制水泥等资源综合利用。
机电装备产业。积极发展以发电、输电、变电为主的机电装备主导产业,通过绿色资源、绿色生产过程、绿色产品三个层次推进集聚区机电制造业发展,走循环经济发展道路。围绕主导产业,加快推进产业集聚融合发展,在集聚区内建设与高压开关等重大机电装备相配套的链条。重点抓好新平高工程和东芝输变电设备制造(河南)有限公司输变电设备制造项目。
舞钢市产业集聚区
舞钢市产业集聚区规划总面积为10.9平方公里,主导产业为钢铁、机械制造和纺织服装。2012年,该区完成营业收入135亿元,实现税金5.1亿元。舞钢市产业集聚区发展循环经济着力实现“一个转变、两个完善、三个降低”。实现一个转变:即实现由传统的粗放型、外延式发展模式向集约型、内涵式发展模式转变。实现两个完善:即逐步完善钢铁、纺织两大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三个降低:即资源、能源消耗率大幅降低,废物排放量大幅降低,碳排放量大幅降低。
打造两大产业循环链。以钢厂为核心,构建“矿山开采—选矿—炼铁—炼钢—轧钢—成品材(板)”、“钢厂—钢渣—水泥厂”、“生活垃圾—钢厂—钢渣—建材”、“废旧钢铁—钢厂—钢板加工”等多条循环经济链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大环保纺织品的开发力度,加快推进纺织前后向产业链的有机结合,完善上下游产业链,构建原料—棉纺织—印染后整理—面料—服装,棉秆—纤维板、建材、家具,棉籽—棉籽油、高级食用油、精细化工产业链。
抓住四个关键环节。一是在资源开采环节,加强铁矿资源开发的统筹规划,加强共生、伴生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推广先进实用的开采技术、工艺和设备,提高采矿回采率、选矿和冶炼回收率。二是在产品生产环节,重点推进钢铁、纺织等资源消耗行业的资源节约和清洁生产,实现能量的梯级利用、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提高资源的产出效益。三是在废弃物产生环节,重点加强钢铁、印染等行业的污染预防和全过程控制,加大对废渣、废水、废气的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努力实现企业废物“零排放”。四是在再生资源产生环节,大力回收废旧钢铁、废旧机电产品等废旧资源,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实施六大循环经济工程。节能工程。以钢铁、纺织、机械制造等高耗能行业为重点,运用节电、节煤、节油、能量系统优化、余热余能回收利用等技术,实施一批节能技术改造项目。节水工程。以钢铁、纺织等高耗水行业为重点,积极开展中水利用和节水型器具推广应用工程,加强建设项目节水“三同时”工作,加快集聚区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步伐。资源综合利用工程。以工业“三废”、废旧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共生伴生矿产资源为重点,实施一批重大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清洁生产工程。实施重点流域污染防治和重点工业污染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实施一批示范项目,推广一批示范企业,推进清洁生产工作开展。节约型园区建设工程。推广节能建筑设计、节能建筑材料、节水器具、太阳能利用器具,建设污水处理、中水回用工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工程。推行废旧钢铁、废旧机电产品等资源化中转站,建设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理处置中心,形成分散回收、集中处理利用的再生资源网络体系。
汝州市产业集聚区
汝州市产业集聚区总规划面积18平方公里,目前,集聚区内初步形成了以能源化工、机械制造、冶金建材为主导的工业体系。汝州市产业集聚区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路是:围绕集聚区原有焦化、能源等资源性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大力发展铁路机械装备制造、新型环保保温建材两大主导产业,有效提高资源的产出率和利用率,保障集聚区的可持续发展;以资源化、减量化、再利用为准则,以技术创新为动力,大力推动煤焦油、焦炉煤气、粉煤灰、赤泥、废水等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培育一批循环经济示范企业;优化公共资源配置,不断完善集聚区集中供水、供热、供气、污水集中处理及回用等基础设施支撑体系,提升集聚区的生态化水平。
打造两大循环经济产业链。围绕集聚区焦化、能源等传统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大力发展铁路机械装备制造、新型环保保温建材两大主导产业,着力打造“劣质煤—发电—粉煤灰—新型环保保温建材”、“煤—焦炭—焦油、焦炉煤气—化产品”两大循环经济产业链,有效提高资源的产出率和利用率,促进集聚区产业耦合。
加强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以天瑞煤焦化有限公司、汝丰焦化有限公司等焦化企业为重点,加强煤焦油、焦炉煤气的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以瑞平电厂为重点,加强粉煤灰的综合利用。引进国内赤泥综合利用先进技术,尝试开展集聚区内香江佛光实业有限公司赤泥的综合利用,研究实施利用赤泥生产建材项目,提高集聚区赤泥的综合利用率,减少堆存量。对集聚区的生产污水和生活污水进行深度处理,建设污水再利用的示范区,实现中水在工业区内回用。
推进重点行业节能减排。以电力、焦化、铸造等企业为重点,大力推广使用装炉煤调湿技术、干熄焦环保节能技术等新型节能技术,有效降低能耗,提高能源综合利用率;加强区内电力、焦化、铸造、水泥等重点企业的节能技术改造,积极实施瑞平电厂电机系统变频改造项目、锅炉燃烧系统TIFI节能优化项目,香江佛光公司能量系统优化项目等重点项目,有效降低企业的能耗水平;同时重点推进生产企业的节能审计工作和节能规划审核工作,加强对区域能源的综合管理和调控能力。加快集聚区污水处理厂建设,实施集聚区污水的集中处理,并积极开展中水回用到瑞平电厂用作冷却水,减少集聚区废水的排放量,有效削减集聚区COD排放负荷;瑞平电厂规划建设的2×600MW发电项目建设时应采用循环硫化床技术,降低SO2的排放量。
石龙产业集聚区
石龙产业集聚区位于平顶山市石龙区城区东侧,规划总面积5.1平方公里,主导产业为焦化和建材。焦化产业以中鸿焦化和宏业泰焦化为龙头;建材以天瑞集团石龙水泥(矿业)有限公司和辰龙水泥有限公司为龙头。2012年,该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98亿元,实现利税2.4亿元。石龙产业集聚区根据本地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条件和特点,因地制宜、稳步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突出抓好重点产业、重点工程和重点企业,积极完善两大产业链条,抓好三大基本工作,健全四大支撑体系,落实六大循环经济项目。
完善两大产业链条。将产业发展与循环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完善产业链条,提升经济发展水平。一是完善焦化产业链,推进焦化产业链向精细化工产业链转型,形成煤—焦化—多种精细化工产品生产链,研发生产甲醇、乙烯、化肥、碳黑等一系列下游产品,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加产品附加值、减少废气物的排放;支持焦化企业发展焦炉气回收利用和煤焦油深加工技术,促进焦炭企业的产品升级。二是完善建材产业链,形成煤矿—洗煤—煤矸石—建材新产品生产链,充分利用干洗煤过程中的煤矸石、焦化产品生产中的炉渣、发电厂的粉煤灰等推进下游产品发展,提高废弃物再利用率和资源利用效率。
抓好三大基本工作。一是抓好产业集聚区企业资源综合利用工作,重点做好焦化企业炼焦除尘治理和烟气脱硫,以及开发和应用焦炉生产过程的烟尘治理技术、提高烟尘捕集率和净化率,抓好水泥生产企业粉尘治理和余热发电。二是抓好产业集聚区企业节能减排工作,重点推进焦化企业使用具有环保节能综合效益的装炉煤调湿技术和干熄焦环保节能技术,推广高低压变频调速节电技术在水泥生产企业中的应用,促进工业企业采用高效、节能设备,采用热点联产、余热利用以及先进的用能监测和控制等技术。三是抓好产业集聚区企业资源再利用工作,重点加强焦化企业焦炉煤气的高效利用、焦油的综合利用,以及净焦炉煤气的资源的高附加值利用。引导焦化企业积极采用焦油渣、酸焦油处理技术等,加强焦化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推进焦化固体废弃物的零排放。引导企业积极采用污水处理回用及“零排放”等先进技术,实现生产污水的深度处理和循环利用。
健全四大支撑体系。针对产业集聚区循环经济发展的实际和未来发展的需要,从政策、制度、舆论和技术四个方面加强循环经济发展支撑体系的建设工作,为产业集聚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落实六大循环经济项目。根据石龙产业集聚区发展现状,结合循环经济发展目标,重点落实以焦炉气为原料的甲醇生产项目、以焦油为原料的炭黑生产项目、焦炉煤气发电项目、蒸汽干熄焦项目、二甲醚生产项目、釉面砖生产线项目等六大循环经济项目。
叶县产业集聚区
叶县产业集聚区位于县城东部,规划面积9.79平方公里,主导产业为精制盐及盐业物流、三轮摩托车机械制造和现代优势农产品加工。2012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0亿元,税收收入2.6亿元。叶县产业集聚区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路主要是:立足于中国岩盐之都的独特资源优势,突出产业特色,补充完善产业链条,构筑叶县产业集聚区 “产业立区”、“生态立区”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促进自然、社会、经济相互协调和统一,成为国内循环经济建设的示范区。
完善岩盐资源开采和综合利用。积极开发和引进先进开采技术,进一步提高岩盐资源回采率;继续扩大矿产资源加工利用的数量和范围,探索各类矿产资源深加工、高效利用的新技术、新途径,有针对性地延伸产业链,努力实现废弃物零排放;加速实现岩盐矿衍生物的有效利用,实现资源化和减量化。
构建“一主两副”循环经济产业链。通过延链、补链与耦链,形成高效生产和多次利用的闭式循环系统,创建循环经济的生态示范集聚区。以岩盐矿为起点,构建“一条主链与两条副链”的循环经济产业链系统。主链即“热电联产—氯碱—氯碱下游产品”生态工业链,进行热电联产,电力主要用于生产高耗能产品(氯碱),氯气将作为生产氯乙酸等的原料,烧碱作为铝工业的原料,热电厂排放的炉渣将用于生产水泥。副链一:“电石渣—水泥—水泥砌块”生态工业链,利用生产装置及电厂排放的电石渣和粉煤灰等固体排放物,生产水泥、水泥砌块、建筑砖等产品,实现废物综合利用。副链二:“工业废水—中水回用”生态工业链,利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进行二次处理,然后实现回用,实现水资源的的综合利用与减排。
合理开发利用各类资源。大力开发利用以二甲醚为代表的清洁能源和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增加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耗中所占比例;积极研究开发生物乙醇燃料、生物柴油大规模低成本生产技术;大力开发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沼气等发电技术及装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