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平顶山市发展循环经济:紧迫性、有利条件与制约因素

平顶山市发展循环经济:紧迫性、有利条件与制约因素

时间:2023-05-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经过多年努力,平顶山市循环经济发展工作已取得显著成效,为进一步发展循环经济创造了良好条件。但与此同时,平顶山市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还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和制约因素,亟待解决。因此,平顶山市发展循环经济的紧迫性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平顶山市积极鼓励企业加大投入,实施一批重点循环经济工程。

平顶山市发展循环经济:紧迫性、有利条件与制约因素

经过多年努力,平顶山市循环经济发展工作已取得显著成效,为进一步发展循环经济创造了良好条件。但与此同时,平顶山市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还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和制约因素,亟待解决。

1.发展循环经济的紧迫性

平顶山作为资源型城市,能源、原材料企业占比大,存在着单位GDP能耗高、能源产出率低,污染物排放量大、环境状况较为严峻等诸多问题。因此,平顶山市发展循环经济的紧迫性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资源依赖程度较高,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调整。近年来,平顶山市经济总量迅速壮大,但产业结构仍不尽合理,煤电、化工、钢铁等能源原材料依赖型产业比重还比较高,产业结构亟待优化调整。目前,平顶山市工业“两高两低”的矛盾和问题依然突出,即资源性工业占比高、高耗能工业占比高,高技术产业占比低、装备制造业占比低,资源产出效率和产品附加值不高,加工转化增值空间挖掘不够。未来,随着平顶山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资源约束问题将更加突出,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经济发展主要由资源依赖型向资源效益型转变已十分迫切。

二是生态承载能力不断下降,生态保护亟待加强。在资源开发过程中,由于矿产资源开发不当,导致地表塌陷,破坏原有生态景观;同时,大量废矿渣的堆放,不仅占压大量土地,也因其风化、雨淋而污染环境空气和水体。资源型产业发展过快,导致林地和植被退化,生态功能衰退,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不断下降。

2.发展循环经济的有利条件

多年来,平顶山市始终把发展经济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为今后全市循环经济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1)不断加大政府推动力度,各项政策机制日益完善。循环经济工作推进机制已经建立。从2006年开始,平顶山市相继出台了《平顶山市建设节约型社会实施方案》、《平顶山市节能减排综合性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涉及循环经济制度和措施的规范性文件,并将年度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分解到各县(市)区和重点企业,与各县(市)区和市直以上重点耗能企业签订了节能减排目标责任书;强化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制。

(2)积极培育生态型企业,循环经济微观基础初步建立。近年来,平顶山市在培育生态型企业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通过鼓励和引导企业大力开展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工作,推行清洁生产,涌现出了一批循环经济典型企业。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作为国家首批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坚持“以煤为本、相关多元”的发展战略,逐渐形成了点、线、面结合的循环经济发展格局,走出了适合煤炭企业特点的资源节约型发展道路,逐步探索和构筑了符合集团实际的“3+2”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天瑞集团、河南有色汇源铝业有限公司、河南中鸿集团煤化有限公司等企业不断加强基础管理,均成立了循环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天瑞集团投入大量资金进行节能技术改造,加大对水泥、焦化等余热、煤气的综合利用,在三年内全部实现热电联产,大幅提高了资源循环综合利用率。天瑞集团先后制定了六个清洁生产方案,完成了汝州水泥公司等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工作,获得了明显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河南有色汇源铝业有限公司结合目前矿石品位不断降低和高铁铝土矿不能使用的趋势,积极探索和提高铝土资源的循环综合利用,同时大力实施能量系统优化工程,对目前氧化铝生产线进行节能技术改造,取代现有的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技术设备,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3)产业集聚区循环经济产业链条逐步形成。平顶山市把产业集聚区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载体,积极推动企业向产业集聚区集中,推进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实现企业间资源的循环利用与园区内废物的零排放。全市先后建成了舞钢市产业集聚区、叶县产业集聚区、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汝州市产业集聚区、石龙产业集聚区等10个省级产业集聚区。目前,舞钢市产业集聚区已形成从采矿、选矿、炼铁、炼钢、轧钢、钢板加工、钢渣利用等较为完整的钢铁产业链。叶县产业集聚区初步形成了盐矿卤水—PVC—电石渣—水泥的盐化工产业链和电力产业链,电厂热力用于生产精盐用汽,产生的粉煤灰用于水泥粉磨站生产水泥和混凝土搅拌站原料。汝州市产业集聚区初步形成了以煤—电、煤—焦—化工、煤—电—合金钢铸件、煤—电—氢氧化铝四大循环产业链。产业集聚区建设以及循环经济产业链条的构建,促进了产业内部、产业之间的耦合共生,提升了产业集聚程度和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带动了平顶山市循环经济的发展。

(4)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落后生产能力得到逐步淘汰。针对平顶山市工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平顶山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企业发展集团化、工业布局园区化、项目建设规模化、产品生产高端化、产业发展清洁化”的思路,着力调整工业结构,促进节能减排。按照“关小上大、以新代旧”的原则,加大政府引导投入和贷款贴息力度,建成了一批结构调整项目,对节能减排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姚电公司2×60万千瓦机组项目建成后,其装机容量扩大了一倍,由于配套建设了先进的环保设备,与其老机组比,SO2排放量减少65%、烟尘减少30%。鸿翔热电2×20万千瓦机组代替原5台机组,供热能力实现翻番,污染物排放量下降80%。同时,平顶山市采取了关闭、整合、改造等一系列强力措施,坚决淘汰不符合产业政策的“双高”企业。

(5)实施了一批重点循环经济工程,资金支持力度不断加大。2006年以来,国家加大了对节能、节水、综合利用和工业废水治理项目的资金支持。平顶山市积极鼓励企业加大投入,实施一批重点循环经济工程。共获得国家支持项目30个,总投资170 749万元,其中,有20个获得国家财政节能奖励资金和中央预算内资金13 380万元。项目全部完成后,可实现节能54.13万吨标准煤;有7个工业废水治理项目得到国家专项资金3 556万元;全部建成后,可消减COD 1 105吨;有3个节水和综合利用项目获得880万元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在争取中央、省财政资金支持的同时,市级节能专项资金投入659万元,重点支持新型干法水泥余热发电、焦炉煤气发电等20个重点节能工程项目。加快环保工程建设,实现了各县(市)全部建成污水处理厂的目标,形成日污水处理能力40万吨、年削减化学需氧量3.65万吨的能力。所有电厂全部实施了烟气脱硫治理,年减排SO2能力5万吨。(www.daowen.com)

(6)着力抓好重点领域和行业的节能工作,节能降耗成效显著。省定平顶山市“十一五”期间节能总体目标是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1%。围绕这一约束性目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努力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实施重点节能工程,建立节能目标责任制,强化节能目标考评,加强对重点耗能领域和重点耗能企业的监管,节能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十一五”期间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为21.37%,超额完成省下达“十一五”期间降低21%的节能目标任务的1.76%,名列全省第二名;2009年省政府对平顶山市政府节能考核结果为优秀等级。在此期间,着力抓好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的节能工作。工业领域方面,在冶金建材、电力、煤炭、有色、化工等高耗能行业组织开展了“9565节能行动计划”,将全市年综合能耗在5千吨标准煤以上的企业纳入市级直接监管。通过对企业节能工作开展考核及基层调研,督促重点耗能企业健全机构,充实力量,加强能源统计与管理的基础工作。建立了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配合省发改委做好对年耗能5万吨以上企业能源综合管理信息平台管理工作。建筑领域方面,建筑节能执行率已达100%,实施率已达97%以上,超额完成了省住建厅给平顶山市下达的建筑节能目标任务。公共机构领域方面,加强对公共机构用能行为的引导和监督,积极推进公共机构节能降耗。

(7)深入开展污染物减排,环境质量得到较大改善。平顶山市通过采取加快结构调整项目建设、淘汰落后产能、深化综合整治、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等一系列有效措施,主要污染物减排取得明显成效,提前一年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十一五”总量减排目标任务。“十一五”期间,平顶山市SO2排放总量、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累计分别降低22.1%、14.5%,比“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两个“10%”,分别降低了12.1、4.5个百分点。随着主要污染物的大幅削减,平顶山市环境质量得到了较大改善。城市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加强了排放大户监管工作。所有城市污水处理厂、电厂以及重点排污单位安装在线监测设备,全市共安装109套在线监测设备,可对49家企业实施在线监控。加强了新上项目管理,严格审批,执行“三同时”制度,严厉查处环境违法案件。

(8)推行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提高。积极推行清洁生产,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全市共有31家企业完成了清洁生产审核及复核工作,涉及化肥机械制造、热电、煤炭、焦化、盐业加工、化工、有色金属等多个行业。积极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对部分矸石山进行了绿化整治。督促规模化养殖场完成了限期治理任务,实现了粪污水资源化利用。加大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力度,强力推进秸秆还田。突出抓好煤矸石、粉煤灰等工业固废的综合利用,已建成新型墙材产能46亿标块,建成平煤神马集团4座总装机容量8 000千瓦的煤层气发电项目,建成煤矸石、煤泥综合利用发电装机容量70万千瓦。平煤神马集团瓦斯抽采利用率达到90%。全面推进工业“三废”和废旧资源再生利用。2010年,平顶山市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0.86%。

3.发展循环经济的制约因素

尽管平顶山市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总体上来看,还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和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

(1)科技创新能力偏弱,技术人才支撑体系尚未形成。循环经济发展必须要有技术作为支撑,需要一大批成熟的节能技术、清洁生产技术和生态工业链接技术,以及再制造、废旧资源再生技术和污染治理技术等。长期以来,平顶山市科技投入滞后于经济发展,制约了全市科技创新能力水平的提升。目前,平顶山市多数企业研发力量仍然较弱,缺乏循环经济的技术和人才,尚未形成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人才支撑体系。

(2)产业耦合度较低,循环经济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经过多年的发展,平顶山市逐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煤炭、化工、钢铁、有色、电力等循环经济产业链条;但这种产业循环仅局限在产业内部,产业与产业之间、产业与社会之间的耦合性还相对较差,资源共享程度较低,上下游和外围服务企业配套不足,企业间由副产物和废弃物形成的互补关系较弱,产品生产配套能力不强,循环经济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3)发展循环经济的领域不够广,政策扶持力度仍需加强。当前,平顶山市发展循环经济主要还是局限于部分企业和园区,在城市建设管理、公众消费等领域树立循环经济发展观念、引入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力度还需加大,公众对发展循环经济参与度有待提高。在宣传循环经济理念、倡导绿色消费生活方式等方面,以及引导民众参与循环经济发展的工作还有待深入。此外,在对发展循环经济方面的扶持力度还较弱,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工作制度和保障措施仍有待进一步完善,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上对发展循环经济的扶持仍需加强。

(4)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有待提高,农业生态环境问题依然突出。平顶山市每年都产生大量的秸秆、畜禽养殖粪便、林业三剩物等农业废弃物。从目前发展情况来看,平顶山市农业废弃物利用量和利用层次都有待进一步提高。

以2009年为例,平顶山市畜禽粪便产生量达到392万吨,而畜禽粪便沼气化利用率仅为25%左右,以养殖排泄物减量化和优质高效生产为主要内容的畜牧业清洁化生产水平亟需进一步提高;全市秸秆产生量达到278.3万吨,秸秆资源化率仅为64%,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秸秆废弃物的不合理利用造成了新的环境污染,农业生态环境问题依然突出。

(5)废旧资源回收利用程度低,静脉产业发展不足。随着平顶山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生产及生活产生的废旧资源产生量逐年增加。而废旧资源的回收网络体系建设却相对滞后,尽管舞钢市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废旧钢铁交易市场和加工能力;但从整体上来看,平顶山市尚未建立系统性的废旧资源回收体系,自发形成的废旧资源回收站点布局不合理、网络不完善、管理不规范,废旧资源的综合处置能力和无害化处理水平相对较弱,静脉产业发展仍然不足,亟需改进和加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