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绿色文化、生态和谐、健康亲和”的理念,精心实施筑山造绿、沿河布绿、依湖造林、建景筑园等绿化美化工程,走出一条富有平顶山特色的森林城市创建之路,取得显著成效。
1.创新发展理念,引领城市建设生态化
理念决定思路,思路引领发展。近年来,平顶山市对林业生产和创森工作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不断探索、不断深化的过程。“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抓绿化就是抓发展”,已经成为平顶山生态建设的重要理念。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活动中,平顶山市正是通过发展理念的大创新,实现了城乡绿化面积的大拓展、绿化质量的大跨越和管养水平的大提升。
(1)牢固树立抓“创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
环境就是生产力,环境就是竞争力。近年来,平顶山市始终把打造优美环境作为城市发展的第一资源来抓,把森林建设作为改善生态环境、拉动城市经济、建设宜居城市的重要工程来抓。在制定规划时,充分考虑平顶山产业特点,融入“绿色、健康、安全”理念;在创建过程中,注重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努力将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了商贸流通、房地产、文化旅游等产业快速发展,城市的知名度、美誉度和竞争力得到显著提升。
(2)牢固树立抓“创森”就是抓民生的理念
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提升广大群众生活品质,一直是平顶山市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在城市森林建设中,平顶山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亲民绿化,广泛开展园林式单位、庭院(小区)、道路、游园等达标评比活动,直接在百姓身边增绿。通过实施规划建绿、腾地造绿、拆墙透绿、见缝插绿等细胞工程,让广大市民“看到绿色、闻到花香、听到鸟鸣”,让鹰城的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营造舒心舒适的宜居环境,真正把生态建设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3)牢固树立抓“创森”就是抓特色的理念
特色是城市的名片,是城市的灵魂,有特色才能有魅力。城市森林建设的经验可以借鉴,但城市森林建设的模式无法复制。平顶山市坚持从实际出发,坚持从平顶山的城市定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气候地理特点和文化历史传承出发,因地制宜,走本地化的建设之路,彰显林水相依、依水建林、以林涵水的“鹰城特色”。
如何加快科学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焕发鹰城风采,平顶山市委、市政府认识到现代城市的竞争,不仅是规模的竞争、经济的竞争,更是城市内在素质、文化内涵与城市形象的综合竞争。2010年,平顶山市委、市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审时度势,作出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重大决策,以“绿色文化、生态和谐、健康亲和”的全新理念,构建市域森林体系和近郊森林体系,努力打造“城镇村庄绿岛镶嵌、山地丘陵绿衣相披、道路水系绿网相织”的山水森林城市景观。为了这个梦想,平顶山用实际行动演绎了一曲和谐的绿色乐章。(www.daowen.com)
近年来,平顶山市以中心城区生态景观带建设为主线,着力打造城市生态长廊。平顶山依托“城北依香山,城南邻白龟,城中贯湛河”的自然山水特色,绘好“山”蓝图,用活“水”资源,做好“河”文章,凸显“水”和“绿”的主题;让大香山风景如画,用遍布全城的绿来美化水,以穿城而过的河来提升绿,精心实施筑山造绿、沿河布绿、依湖造林、建景筑园等绿化美化工程。大香山景区、祥云公园、白鹭洲城市湿地公园、青年公园、湛河公园、河滨公园、鹰城广场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绿化、美化水平完善提升;依托水域广阔,水源充足,湿地动植物资源丰富的天然优势,打造城市名片,建立了白龟湖国家湿地公园,成为我国中原地区淡水近自然湖泊湿地的典型和代表。同时,还进一步做好了湛河的美化、绿化和治理工作,营造了美丽的“城市水景”。如今的平顶山更加清秀,天更加湛蓝,水更加澄碧,绿色以线的秀美、点的铺陈、块的厚重,编织着这座城市的美丽,使平顶山成为最宜人居的现代化中原生态城市。
道路绿化是城市绿化的主体结构,直接体现了城市绿化的整体水平。从2006年开始,平顶山制定出了城乡道路、水系为框架的建设方案,全面对公路、水路通道进行改造和升级,现已形成了以兰南高速公路、宁洛高速公路、郑尧高速公路、焦桐高速公路、焦枝铁路、311国道、207国道、省道和县乡公路等重要通道绿化为主的道路林网,以沙河、湛河、湖泊、水库等重要河道库区绿化为主的水系林网,通道、水系绿化率均达到90%,基本形成了林水结合、城乡绿色的自然生态系统。
平顶山还把城市、近郊、远郊三位一体的“三园”建设作为重点,公园、果园、田园三园共建,不断丰富森林城市文化内涵,为广大群众提供休闲娱乐、感受生态文化的广阔平台。全市建成了石漫滩、风穴寺等国家森林公园,青年公园、湿地公园等生态科普知识教育基地,叶县优质寿桃、鲁山林丰庄园、金牛山石榴园等远郊、近郊绿色田园观光区,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亲近自然、欣赏田园风光的好去处,丰富了森林的文化旅游、科普教育、休闲娱乐功能,提升了森林城市文化品位。
平顶山坚持保护生物多样性,以乡土树种为主,实施了以北部山区、县城周边区域为主的“绿色城市”工程;以重点乡镇、新型社区为主的“绿色村镇”工程,以公路、铁路、河道等重要通道绿化为主的“绿色通道”工程,以重点景区绿化、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的“绿色景区”工程,形成了乔灌花草藤搭配合理、风景林立体混交、点线面浑然一体的复合城市森林生态群落,森林、湿地生态系统得到合理保育,有效保护了生物种群的数量和多样性,为野生动物栖息繁殖创造了良好的生存条件。
3.深化改革、高位推动、加快独具特色森林城市创建步伐
为使建设森林城市更有动力、更具活力,平顶山坚持以改革创新推进城市森林建设,不断探索出一系列独具特色、切实可行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保障了城市森林建设的顺利实施和健康发展。
平顶山成立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43个成员单位参与的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指挥部。各县(市、区)、各单位也成立了相应的创森机构,对照《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将各项任务分解到有关单位,签订年度目标责任书,有力地促进了创森各项工作的落实。
平顶山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投入为辅的城乡绿化建设投入机制,采取政府财政预算安排、招商引资、商业贷款等多种途径,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大力推行大户承包造林、公司造林、股份制造林,拓宽了造林投资渠道。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以来,全市共累计投入城乡绿化建设资金12亿元,保证了城乡绿化的顺利开展,为扎实推进创建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平顶山以“明晰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为重点,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激活了林业发展动力。全市100%集体林地已经明确权属,登记办证率96%,市县两级林权管理中心共登记发布林权信息300余条,登记和流转林地53万亩,办理林权抵押贷款1.8亿元,从而走出了“城市增绿、社会受益、个人得利”的多赢发展路子,成功探索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新模式,实现了森林建设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2011年全市实现林业总产值19.35亿元,占平顶山农业总产值的19.1%和国民生产总值的2.2% ,农民从林业产业中获得的人均纯收入达750元。平顶山林业已经迈入良性快速发展的轨道。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以来,平顶山市共完成森林城市建设新造林面积40余万亩,造林成活率达95%以上。经过多年的努力,全市目前已建成以核桃、杏等为主的经济林40余万亩,年产量4.5亿公斤;以杨树、泡桐等为主的速生林60余万亩;以黄连木为主的能源林10余万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