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建设生态文明:重要性和实现之道

建设生态文明:重要性和实现之道

时间:2023-05-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加快水利建设,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四是要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计划》明确了我国循环经济的重点任务:构建循环型工业体系。

建设生态文明:重要性和实现之道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完成四个方面的任务。一是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二是要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建设节水型社会。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强矿产资源勘査、保护、合理开发。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三是要加大自然生态系统环境保护力度。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快水利建设,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四是要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完成上述任务,在实践中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自觉尊重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

任何规律都是客观的、必然的,因此只能尊重、利用而不能违背,如果违背了规律就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自然规律就是如此。因此,学会按照自然规律办事,更加科学地利用自然为人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服务,坚决禁止各种掠夺自然、破坏自然的做法。要引导全社会树立节约资源的意识,以优化资源利用、提高资源产出率、降低环境污染为重点,加快推进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促进自然资源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要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抓紧解决严重威胁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环境污染问题,保证人民群众在生态良性循环的环境中生产生活,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要增强全民族的环境保护意识,在全社会形成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良好风尚。

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与发展方式不够和谐,突出表现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这种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不加快转变,容易导致经济增长大起大落,难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和水平,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促进速度与结构的统一;必须以改善质量为关键,促进速度与质量的统一;必须以提高效益为中心,促进速度与效益的统一。为此,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要注重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一种建立在资源回收和循环再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按照自然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共生的原理来设计生产体系,将一个企业的废物或副产品,用作另一个企业的原料,通过废弃物交换和使用将不同企业联系在一起,形成“自然资源—产品—资源再生利用”的物质循环过程,使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投入的自然资源最少,将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对环境的危害或破坏降低到最小程度。

国务院于2012年底印发我国首部循环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确定了循环经济近期发展目标:到“十二五”末,我国主要资源产出率提高15%,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总值达到1.8万亿元。

《计划》明确了我国循环经济的重点任务:构建循环型工业体系。在工业领域全面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促进清洁生产、源头减量、实现能源阶梯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废物交换利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构建循环型农业体系。在农业领域推动资源利用节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产业链接循环化、废物处理资源化,形成农林牧渔多业共生的循环型农业生产方式、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综合效率。其他重点包括:构建循环型服务业体系,充分发挥服务业在引导树立绿色低碳循环消费理念、转变消费模式方面的作用;推进社会层面循环经济发展,完善回收体系。推动再生资源利用产业化,推进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施绿色建筑行动和绿色交通行动,推进绿色消费,加快建设循环型社会。

二要加快发展低耗能、低排放的第三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严格限制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和浪费资源的产业,以及开发区的盲目发展。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区域发展、产业转型和老工业基地改造,促进区域产业布局合理调整。开发区要按循环经济模式规划、建设和改造,充分发挥产业集聚和工业生态效应,围绕核心资源发展相关产业,形成资源循环利用的产业链。

三要大力推广清洁生产。清洁生产,是提高自然资源利用效率的必然选择,是对环境末端治理战略的根本变革。清洁生产主要包括:清洁及高效的能源和原材料利用,加速以节能为重点的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提高能源和原材料的利用效率。清洁的生产过程,即采用少废、无废的生产工艺技术和高效生产设备;尽量少用、不用有毒有害的原料;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危险因素和有毒有害的中间产品;组织物料的再循环;优化生产组织和实施科学的生产管理;进行必要的污染治理,实现清洁、高效的利用和生产。清洁的产品,即产品应具有合理的使用功能和使用寿命;产品本身及在使用过程中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不产生或少产生不良影响和危害;产品失去使用功能后,应易于回收、再生和复用等。(www.daowen.com)

3.实施补偿战略

为消除资源和环境给人类带来的危机,改变这种人与自然不和谐的现状,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实行补偿战略,建立补偿机制。所谓补偿战略,简单地讲,就是要求高消耗资源型、髙消耗能源型和高污染环境型的企业和地区,付出成本和代价,使其对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作出回应和补偿。具体就是消耗资源的企业对资源产地作出补偿;工业发达、消耗资源多的地方对生态保护地区作出补偿;高效益的第二或第三产业对提供原料和食品的农业作出补偿;资源消耗大的经济作物区对粮食生产区作出补偿;调水、用水的地区或城市对水源地作出的牺牲进行补偿;江河下游对上、中游保护水资源付出的代价进行补偿;企业对排污造成的社会损害进行补偿等等。

4.提倡绿色消费

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作为精神文明道德建设的教育内容,提高公众的资源意识、节约意识、环境意识,使广大群众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将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方针,化作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特别是要抓紧解决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环境污染问题,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新的空气,有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5.推进农村生态环境建设

近些年来,特别是在我国确立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来,各级政府和广大农民群众对环境建设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环境保护意识越来越浓。在实践中,各地大力实施美化、绿化、硬化、净化、亮化工程,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农业已成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行业,正制约着其自身的持续发展。我国化肥农药的使用量、生产量、进口量均为世界第一,除草剂、农膜的使用量也大幅度增长,严重影响了农村生态环境;许多河道发黑,河岸杂草丛生,垃圾成堆;不少农田土壤层有害元素含量超标、板结硬化,农村水环境的恶化不仅危及农民的身体健康,也影响了农产品的安全。同时,中国农村还面临着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盐化等农业生态系统退化的问题。许多乡村特别是乡镇企业发达地区和开发项目比较多的地区,很难找到“一块净土”、“一方净水”。一些生态严重恶化的地区,河流断流、湖泊干涸、湿地萎缩、绿洲消失、生物多样化减少,有的地方丧失了人类基本居住条件,而且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依然存在。随着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确立,对农村环境建设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发展生态农业是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生态农业是以生态理论为基础,因地制宜地在某一区域建立的农业生态系统。它的理论基础是不断提髙太阳能转化为生物能的效率和氢气资源转化为蛋白质的效率,加速系统的能量流动和促进物质在生态系统中的再循环过程,使其达到最理想的指标。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吸取了传统农业与现代化农业的精华,通过合理配置农业生产结构,在不断提高生产率的同时,保障生物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是高效、稳定的农业生产体系。因此,生态农业是一种投资少、能耗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最小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是把现代科学技术成就与传统农业技术的精华有机结合,把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资源的培育与高效利用融为一体的具有生态合理性、功能齐全良性循环的新型综合农业生产体系。

开发和使用沼气是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重要基础。沼气就是将一些废弃物、动物粪便等在密闭条件下经过细菌发酵使其产生的气体。沼气用作燃料和照明,就可以有效地解决烟尘污染问题。沼气具有很高的热值,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污染空气,不危害农作物和人畜健康;生成沼气的原料本身就是各种废弃物,用来生成沼气后可以大大减少垃圾的数量,从而净化环境。

要继续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的污水、垃圾处理,加快改水、改厕步伐,搞好村内主要道路的美化、绿化、硬化、净化、亮化工作。目前各地农村普遍开展的文明生态村建设,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