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生态赤字:从扩大到缩小的急剧变化

生态赤字:从扩大到缩小的急剧变化

时间:2023-05-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后,我国强化生态环境建设,开始进入生态赤字缩小期。中国不仅是世界上原煤生产最大国,也是世界上原煤消费最大国。美国的工业化是一个长期高度碳密集化过程,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于1917年达到峰值,随后缓慢持续下降。这预示着,中国将从生态赤字转向生态盈余,根本改变几千年甚至上万年来人与自然之间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

生态赤字:从扩大到缩小的急剧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市场化改革,能源效率明显提高,开始出现单位GDP能源消费、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持续下降的基本趋势。与此同时,伴随着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工业化、城镇化,高速经济增长,中国的能源、资源消耗总量持续扩大,工业污染物高排放量持续增加,加剧了生态环境破坏。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首次明确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积极应对各种生态环境挑战。随后,我国强化生态环境建设,开始进入生态赤字缩小期。

1.从能源消耗大国到能源集约利用大国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能源消费高速增长,中国已经成为能源消费的“超级大国”,成为全球能源的超级买家。从中国主要指标占世界总量比重看,中国目前已经是世界第一大钢消费国、煤炭消费国和能源生产国,第二大经济体,第二大能源消费国和发电量生产国。中国不仅是世界上原煤生产最大国,也是世界上原煤消费最大国。例如,2009年中国原煤产量和原煤消费已经占世界总量的45.6%和46.9%。

与此同时,从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中国经历了从能源密集化上升转向能源密集化下降的过程。“六五”计划第一次提出了降低工业能耗的指标;“七五”计划提出要走“内涵型为主的扩大再生产的路子”;“八五”计划提出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的方针;“九五”时期,中国开始大规模产业结构调整,增长模式开始发生转变,从高资本投入转向资本投入相对下降,从高消耗、高污染排放逐渐转向低能耗、少污染。

从国际比较看,以购买力平价法计算,中国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大大快于同期世界进展。1978年中国的单位GDP能耗为美国的1.4倍,2000年以来已经和美国趋同,中国只用了50年时间就完成了从能源的粗放利用到集约利用的转变,而美国则用了一百多年的时间。

2.从温室气体排放大国到低碳发展之国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成为温室气体排放的新兴大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占世界比重迅速上升,1980年为8.08%,1990年为11.3%,2005年为19.16%,已接近美国,到2009年提高到24.2%,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位。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上绿色发展道路,才能减少对能源的低效率消耗,才能为缓解全球气候变化作出应有贡献。

从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来看,中国也经历了一个先上升(1949~1976年)、后下降(1978年至今)的历史演变过程。从今后来看,中国单位GDP能源消耗和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还会持续下降。(www.daowen.com)

中国作为工业化的后来者,碳排放轨迹与工业化的先行者美国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首先,中国和美国一样碳排放强度都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的过程;其次,中国的碳排放强度峰值大大低于美国峰值,这就意味着中国在人均GDP较低的水平条件下进入碳排放强度下降期。美国的工业化是一个长期高度碳密集化过程,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于1917年达到峰值,随后缓慢持续下降。美国大体花了一百多年的时间,由高度碳密集增长模式回到前工业化的水平,初步实现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脱钩。与美国相比,中国于1977年达到峰值,而后迅速下降,与美国实现趋同。据统计,中国大体只用了不到60年的时间就实现了高碳增长模式到低碳增长、再到与碳排放脱钩的转变。

3.从污染排放大国到减排大国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环境污染也经历了一个先污染,后治理的过程。改革开放之初,高速的经济增长,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到“八五”时期(1991~1995年)达到了高峰。“九五”时期(1996~2000年),加强污染治理、保护环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成为中国政府关注的焦点,出现了高增长、低排放的绿色发展模式。工业废水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工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工业烟尘排放量,分别下降了8.3%、14.8%、35.5%。“十五”时期(2001~2005年),受新一轮高投资、重化工业带动的高速经济增长影响,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发生逆转,重新走向高增长、高污染的发展模式。“十一五”时期(2006~2010年),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从2005年的55.8%,提高到2010年的68.4%,主要污染物排放大幅度减少,SO2排放累计下降12.5%,化学需氧量排放累计下降14.3%,均超额完成规划目标。

中国主要污染物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经历了一个反复的过程。“八五”时期,经济增长,工业污染物排放量增长;“九五”时期,主要污染物排放增长率和经济增长已经出现了第一次脱钩,经济较快增长的同时,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下降;“十五”时期出现了逆转,部分污染物不降反升;“十一五”时期再次出现了污染物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预计“十二五”时期,未来中国将实现经济增长和主要污染物的全面脱钩。

4.从生态破坏到生态建设

整体而言,中国的森林资源呈“U”型曲线变化,先下降后上升。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森林赤字扩大的趋势有所遏制;从90年代之后,森林覆盖率、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三个指标才出现增长趋势,改变了长期以来森林赤字的局面,开始出现森林资产盈余的情形。

从世界范围来看,目前世界森林覆盖率约为31%,我国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0.66%。世界森林面积为40亿公顷,相当于人均0.6公顷,我国森林面积约占世界的1/20,森林面积排名世界第5,人均森林面积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0.26%。1990~2010年,世界森林面积减少了3.25%,中国增长了31.64%。1990~2010年世界年均森林面积减少830万公顷,而同期中国森林面积则持续增加,增长率为1.2%。从世界主要八大国(美国、中国、英国、法国、俄罗斯、印度、巴西、日本)的森林面积、蓄积量变化来看,中国在1990~2000年和2000~2010年两个时期都是稳居第一。这预示着,中国将从生态赤字转向生态盈余,根本改变几千年甚至上万年来人与自然之间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