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市城区作为市域中心城市,聚集了全市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的人才和要素精华,是全市的中枢和核心。加快中心城区建设,进一步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不仅能够为全市新型城镇化竖立标杆和典范,而且通过“做大城市规模、做强城市功能、做优城市品位”,增强中心城市的首位度和辐射力,影响和带动着全市新型城镇化的整体发展。
1.做大城市规模,就是要构建“3+2”城市空间发展结构,明确城市发展方向。在城市西部建设平顶山新区,将新城区、宝丰县城、鲁山东部和白龟湖周边区域连为一体,实现平宝、平鲁一体化;在城市东部,利用高新产业集聚区和化工产业集聚区,打造平顶山市最大的产业基地,为新型城镇化提供强大的产业支撑;在城市南部,借助湛河区行政中心南迁,打造以居住、休闲、购物为主的湛南新城,形成平顶山市南部区域中心,同时规划打通东环路、开源路,跨过沙河与叶县连接,加快平叶一体化。在加快上述三个新的发展区域建设步伐的同时,在老城区要抓紧推进旧城、城中村、棚户区三大改造任务,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为吸纳更多进城人口就业和居住提供保障;在北部工矿区进行综合整治,改善居住环境,使城市北部整体形象得到根本提升。通过做大城市规模,增强中心城市的影响力和向心力。
2.做强城市功能,就是要着力打造6大板块。一是打造商业板块,形成老城商业区、新华怡购城、卫东2个中心、湛南新城、万城国际商贸广场5大商圈。二是打造生态板块,形成北部山体生态绿化、中部湛河水体绿化景观、南部白龟湖和沙河生态建设3条生态廊道。三是打造产业板块,形成平新、高新、化工3大产业集聚区。四是打造文化板块,形成香山文化、曲艺文化、魔术文化3大文化园区。五是打造物流板块,形成平东、平西、湛南3大物流园区。六是打造教育板块,在西部形成以中山大学平顶山分院为龙头的现代教育园区。通过打造6大板块,不仅强化城市功能,展现城市魅力,激发城市活力,而且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吸纳大量进城人口,增强中心城市的吸纳带动作用。
3.做优城市品位,就是要抓住三“点”,以点带面。一是抓重点,紧紧抓住平顶山新城区这一城市未来发展最具潜力、最有活力的区域,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广阔的发展空间、现有的产业基础和市政设施条件,大力发展高端商务、会展培训、教育文化、旅游休闲度假等现代服务产业和文化产业,将平顶山新城区建设成为现代化复合型功能区、全省城乡一体化先行区、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和以休闲娱乐为特色的旅游胜地。二是抓焦点,按照“和谐兴市”的要求,将民生放到重要位置优先规划、统筹安排,通过规划建设大南环、大北环,完善路网结构,缓解东西向交通压力,重点解决行路难;通过落实市区中小学及幼儿园发展规划,重点解决上学难;通过制定和实施医疗卫生设施规划,着力完善医疗体系建设,重点解决就医难;通过加大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解决住房难;同时加快水电气暖、通信、环卫、公共交通等规划建设,为市民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三是抓亮点,实施绿、亮、净、美工程,进一步加强城市出入口、游园广场、道路绿化、城市景观等规划,突出地方特色,建设宜居家园。
4.着力完善基础设施,持续提升承载能力
“街道更宽了,城市更靓了”。这是平顶山市市区居民的切身感受。平顶山市按照“优化东区功能,改善老区环境,发展西部新区”的发展战略,从市民最关心的问题入手,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大力实施“外联内通”和“提档升级”工程,打通“梗阻路”和“断头路”,构建起通畅便捷的城市道路系统。
特别是2010年以来,平顶山市先后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56个,建设项目之多,投资规模之大,前所未有。项目主要涵盖城市交通、垃圾处理、环卫设施等领域,累计完成投资约35亿元。通过持续建设完善,目前平顶山市区道路总里程达到264.2公里,街头游园118个,公厕324座,垃圾中转站63座。建设路、湛北路、开源路、中兴路改造,新新路、稻香路、育新路、凌云路修建,生活垃圾填埋场、粪便处理厂等市政工程建成,城市交通状况明显改善,群众生活更加方便。如今,经过扩宽、绿化、美化、亮化的建设路,成为平顶山市的标志性道路和名副其实的迎宾大道。
城中村融入城市建设大潮,成为城市建设的亮点。平顶山市以“三改造、两整治、一加强”活动为抓手,大力推进旧商业中心、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已完成征迁面积364万平方米,开工390万平方米,主体完工301万平方米。改造后的城中村焕发新颜,整洁有序,充满活力,成为都市小区,改造后的老商业区商贾云集,店铺林立,繁华热闹,成为商业名片,实现“改造一个、带动一批、美化一片”的目的,极大改善了城市环境,拉动了经济增长,提升了城市品质。
平顶山市积极推进城管体制改革创新,实现管理工作中心下移,逐步建立长效机制。平顶山市成立城市管理委员会,市长亲自挂帅,全面落实层级管理负责制,对城市管理工作实行效能监督,并坚持日检查、周巡查、月考评、季通报、年表彰制度,使城市精细化工作逐步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www.daowen.com)
与此同时,平顶山市深入开展城市精细化管理,制定完善《城市精细化管理考评办法》,推行市政基础设施网格化管理模式,完善垃圾收集、清运、处理制度,提升垃圾综合处理水平,全市年均处理生活垃圾29.2万吨、处置建筑垃圾20万余吨,垃圾密闭清运率达100%,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率达91.3%,粪便处理率达到86%。全市路灯达37 020盏,路灯覆盖率、亮灯率均达98%以上。新增洒水车、扫地车、抽污车、栏杆清洗车等各种环卫车辆,市区机械化清扫率达40%以上。
按照建设“全国先进,河南一流”的总体要求,平顶山市投资2 745万元建成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2012年6月29日正式投入试运行。系统先期覆盖范围约80平方公里,确定城市部件6大类85小类、371 538个,城市事件6大类72小类,划定区域网格6个、工作网格76个、万米单元网格5 340个,建立了指挥、监督两个轴心,具有发现及时、定位精确、处置有效、闭环运行四大特点,形成信息共享、分级管理、条块结合、齐抓共管的大城管格局。系统试运行以来,平顶山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处置案卷68 247件,解决了一大批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热点、难点问题,城市管理水平实现新提升,并荣获“全国数字城市建设示范市”。
6.着力推进生态建设,持续提升城市品质
按照“生态建市”的发展战略,平顶山市坚持“三统一、三为主、两要两不要”的原则,即景观与功能的统一、大气与灵气的统一、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以乔木为主、乡土树种为主、专类园为主;既要丰富多彩又不杂乱无章,既要简洁明快又不呆板单调,突出“生态、自然、节约、环保”的城市特色,着力推进生态城市建设。平顶山市先后建成游园绿地90余处,新增绿地600多公顷;开展了市树、市花评选活动,香樟和月季当选为市树市花;建成白龟湖、白鹭洲两个国家级湿地公园。据统计,全市建成市级以上园林小区、单位551家(其中省级164家),在全省率先实现园林城市(县城)全覆盖。
白龟湖国家湿地公园,因其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更具有湖滨特色。区域内以湖泊、湖滨浅滩湿地和鱼塘为主,是中原地区淡水近自然湖泊湿地的典型和代表。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与森林、海洋并成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对涵养城市水源、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巨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白鹭洲国家湿地公园,谁能想到当初是一个采煤塌陷区。平顶山人利用自然塌陷挖成一座人工湖泊,湖内自然生长了大量的芦苇,形成了一个不大不小的芦苇荡,野鸭、水鸟在湖中嬉戏,杭州西湖的荷花和睡莲也在这里落脚。公园里还种上各种各样的树木,开辟有百果园、百日红园、碧桂园等。加之野生灌木、植物生长茂盛,形成了一个城市湿地公园,吸引了包括白鹭在内的大量鸟儿来此嬉戏。因此,人们又赋予它一个好听的名字——白鹭洲国家湿地公园。
市树、市花是城市人文、历史、文化的具体体现,是城市形象的重要标志,是城市的重要名片。为彰显平顶山市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时代精神,从2009年以来,平顶山市开展了市树、市花评选活动。2013年4月18日,平顶山市九届人大第三十二次会议决定批准香樟树为平顶山市市树,月季花为平顶山市市花。
香樟树为常绿乔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代表树种。人们根据它的特点品性,赋予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厚实稳重、和谐包容、恢宏豁达和吉祥如意。
月季花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有“花中皇后”美誉。月季花属常绿,且花期长、色彩艳、香味浓,人们将它作为吉祥、幸福、美丽、高贵、纯洁、坚韧的象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