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为建设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示范区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1.建立资源预警机制
依据矿产资源储量、开采年限、开采结构、市场需求等指标,建立平顶山资源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科学界定资源型产业所处的周期。根据资源型产业在生命周期中所处不同阶段的判定,建立有针对性的、不同等级的产业和城市预警机制,确定不同阶段接续替代产业发展、产业退出和援助、城市发展等应对措施,为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提供基础和方向。
2.建立资源枯竭矿井退出援助机制
根据矿山企业资源保有量、销售量增长率、利润率、市场前景等因素,确定资源枯竭矿井退出名录。根据资源枯竭矿井具体情况的不同确定不同的退出路径。
建立各部门联系沟通制度、法律援助制度等,加强对衰退矿井关闭破产工作的管理,重点做好债权债务清理、安置费核算、经济补偿金发放、职工安置以及矿井的资产重组、社会职能移交等。允许矿产开采企业按一定比例提取转产发展资金或关闭破产清算专项费用,计入生产成本,专门用于资源枯竭矿井接续矿井建设、转产项目投资和职工再就业培训等支出。制定资源税减免、财政贴息或低息等优惠措施,鼓励优势产业企业兼并相关衰退企业。(www.daowen.com)
3.建立资源开发补偿机制
建立矿产资源生态补偿保证金制度。明确企业履行生态补偿与修复的责任与义务,建立矿产资源生态补偿保证金制度,矿产开发企业交纳一定的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设立银行专门账户,实行专项管理。
探索建立可持续发展准备金制度。由资源型企业在税前按一定比例提取可持续发展准备金,专门用于环境恢复与生态补偿、发展接续替代产业、解决企业历史遗留问题和企业关闭后的善后工作等。可持续发展准备金制度按照“企业所有、专款专用、专户储存、政府监管”的原则,加强对准备金的监管。
4.创新资源价格补偿机制
科学制定资源性产品成本的财务核算办法,把矿业权取得、资源开采、环境治理、生态修复、安全设施投入、基础设施建设、企业退出和转产等费用列入资源性产品的成本构成,逐步形成能够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市场供求关系、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成本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