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推动经济建设上新台阶

推动经济建设上新台阶

时间:2023-05-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要立足发挥优势和培育主导产业的统一、产业集中度和产品关联度的统一、经济规模和技术先进性的统一,科学规划,精心设计,推进品牌建设,构建完善的基础设施和配套的服务体系,提升产业集聚区的规模和水平;以对品牌企业的吸引力和承载力为标准,制定管理办法,设置进入门槛,突出主导产业,坚持招商选资,招品牌企业,创品牌产品,实施品牌管理,提升入区项目的规模和水平,促进优势资源、优势产业集群集聚集约发展。

推动经济建设上新台阶

经济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任务、最重要的支撑。平顶山市综合经济实力虽然持续增强,但人均生产总值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化率、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占生产总值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要紧紧抓住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统筹推进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城镇化、建设新农村“三大任务”,加快建设“三化”协调发展、“三地”优势突出的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示范区,主要经济指标提前达到全面小康要求。

(1)优化产业结构,就是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进一步做强做大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特种钢材、新型建材、农产品加工和现代服务业六大支柱产业,培育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①要坚持集群发展。集群发展的载体是品牌产业集聚区。要立足发挥优势和培育主导产业的统一、产业集中度和产品关联度的统一、经济规模和技术先进性的统一,科学规划,精心设计,推进品牌建设,构建完善的基础设施和配套的服务体系,提升产业集聚区的规模和水平;以对品牌企业的吸引力和承载力为标准,制定管理办法,设置进入门槛,突出主导产业,坚持招商选资,招品牌企业,创品牌产品,实施品牌管理,提升入区项目的规模和水平,促进优势资源、优势产业集群集聚集约发展。不仅10个省级产业集聚区要创建为品牌产业集聚区,高新区创建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而且要规划建设一批品牌的文化、物流产业集聚区,使产业集聚区真正成为科学发展的载体。

②要推进创新发展。创新发展的重点是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推进体制创新,要更大力度地深化企业战略重组,鼓励优势企业加入行业战略联盟,引导中小企业加强专业化协作,争取六大支柱产业和重点企业都能联姻一家世界500强或大型央企,提高掌控市场能力;更大力度地推进企业上市,制定实施规划,加强培育辅导,争取每年都有新增上市企业,使更多的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实现管理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推进科技创新,要更有成效地加强企业研发中心和产业集聚区科技孵化中心建设,争取更多的研发中心进入国家级研发中心行列,并在煤盐化工、装备制造等领域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更有成效地加强质量、标准、品牌建设,争取更多企业参与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制定,培育一批自主品牌和知名品牌,提升核心竞争力。

③要突出优势发展。优势发展就是差异化发展。要善于运用市场经济眼光审视发展优势、培育竞争优势。以规模化、清洁化、一体化为方向,加快运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煤炭电力产业,延伸壮大煤盐化工产业,推进能源化工耦合发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产品链、市场链,实现煤盐资源价值倍增,彰显全国重要的新型能源化工基地优势。突出高端延伸、内涵提升,推动输变电设备和特种钢材生产集团化运作,支持环保设备、矿山设备、铸件制造、摩托车制造等产业基地化发展,促进加工生产向设计、研发和服务延伸,增强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能力,彰显全国重要的现代装备研发制造基地优势。创新开发体制机制,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培育世界级精品旅游景区;加大旅游宣传推介和市场开拓力度,加强与国内外知名旅游城市、旅游企业的交流合作,打造“中原大佛、神奇尧山观音祖庭、近悦远来”旅游品牌,彰显海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优势。

④要加快三产发展。服务业发展水平是经济市场化和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标志。要面向生产、面向民生、面向农村,坚持扩大规模与提升层次相结合,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研发设计、社区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改造提升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培育新热点,发展新业态;坚持政策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用足用好国家、省、市扶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强市场管理,规范服务行为,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源投向服务业;坚持扩大开放与打造品牌相结合,积极引进国内外优质服务资源,发展专业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培育一批品牌企业和品牌服务,快速提升第三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

(2)加快城镇化,就是要按照新型城镇化要求,经典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促进中心城市、县城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构建现代城镇体系。

①要坚持规划引领。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突出文化特色,突出产城融合,突出生态宜居,突出前瞻未来,科学编制城镇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专项规划,实现各类规划对接套合,并加强规划的刚性执行,用一流规划引领一流建设。(www.daowen.com)

②要推进组团发展。加快启动城市新区发展规划,完善新城区至宝丰县城区域基础设施,提升综合承载能力,强化高新技术产业支撑,建设产业转型升级先导区和行政科教中心。积极推进老城区提档升级、连片开发,完成旧城和城中村改造,建设高品质生活居住区和商贸物流中心。继续抓好舞钢市城乡一体化试点,推进中心城区与叶县县城、鲁山县城之间区域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支持汝州、郏县、鲁山、叶县县城依托产业集聚区,提升规划建设水平,向中等城市迈进;发挥小城镇统筹城乡节点作用,科学规划,适度规模,产业为基,突出特色,生态宜居,市场运作,启动36个中心镇建设,逐步形成中心城区、县城和小城镇、新农村各占1/3的人口布局。

③要持续以创促建。深入开展各类城市创建活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健全城市交通、环保、就业教育、文化及各项社会功能;创新城市管理体制和管理手段,推进城市管理重心下移,提高城市管理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④要破除城乡壁垒。积极推进城乡户籍制度改革,探索农民进城落户政策;逐步建立全市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进城农民就业、养老、安居、子女入学等问题,帮助进城农民积极融入城市,共享城市文明,不仅成为城镇化的奉献者,而且成为城镇化的受益者。

(3)建设新农村,就是要持续实施农民增收和新村建设“两个规划”,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建设农民幸福家园。

①要推进城乡统筹、“两个转变”。城乡统筹,核心是缩小城乡差距。要通过更大力度地引导土地依法规范流转和规模经营,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面向农村、面向农民的针对性、实用性技术培训,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专业化服务、市场化运作,逐步把农业从低效中解放出来、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实现农村土地产出效益和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收益最大化,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通过建设中心村,整合自然村,抓好示范村,转变农民生活方式,不让农民在没有规划的地方建房,不建没有经过设计的住房,改变农村建房无序和脏乱差状况,缩小城乡居住环境差距。

②要加强规划引导、政策支持。坚持一次规划逐年实施,把农民增收规划和新村建设规划落实到年度、落实到项目、落实到农户。创新财政支农管理体制,整合资源、科学投入,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抗灾减灾能力;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和科技水平,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创建粮食高产示范区;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向中心村倾斜,靠基础设施的完善引导农民群众逐步向中心村聚集。

③要坚持群众自愿、示范带动。把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同调动农民群众积极性结合起来,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不搞任何形式的强迫命令;持续推进“百企帮百村”和驻村帮扶工作,加大奖励补贴力度,抓好示范村建设,通过示范带动、典型引路,引导农民群众自觉参与和支持新农村建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