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成功转型的资源型城市发展趋势分析

成功转型的资源型城市发展趋势分析

时间:2023-05-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面对国内“两个根本转变”的根本要求和我国资源型城市发展的新趋势,我们既要看到资源型城市在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上的任务之艰巨,又必须要审时度势,主动应战,尽快走上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了鲁尔区的复兴和持续发展。城市功能的不健全是每一个资源型城市发展初期的正常状态。

成功转型的资源型城市发展趋势分析

成功转型的资源型城市在很多方面给予我们很多启示;同时,也都从不同的角度表明了我国资源型城市的发展趋势。

1.经济发展方式转换

城市的经济发展方式由计划性、粗放型向市场化、集约化和产业集聚再造方向转换,这是从经济发展方式角度表明了我国资源型城市的发展趋势。

在我国加快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两个根本转变”即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但与此同时,也给长期习惯于计划经济运行方式的我国资源型城市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我国资源型城市大部分都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起来的,这就导致这类城市存在两种比较明显的特征:一是资源市场的计划性;二是发展方式的粗放型。从目前我国资源型城市的发展现状和历史来看,一方面资源产业市场发育状况还很落后,市场体系很不完善,运行不规范;市场垄断程度高,竞争机制不健全;市场结构不合理,规模效益差。这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极不适应。另一方面,我国资源型城市长期以来走的是一条完全粗放型的经济增长道路,是依靠人力、物力、财力等投入来拉动城市经济增长,以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为主。目前我国资源行业大部分未实现集约经营,仍旧表现出的是较多的粗放型经营特征。投入多,产出少,资本投入尤其突出,人员多,素质差,效率低;消耗高,浪费大;矿井规模小,效益差;科学技术落后,装备水平低;资源产品附加值低;资源多种经营项目小,水平低,生产散,市场竞争能力弱。这些问题的出现是有深刻历史原因的,同时也成为资源型城市目前转型当中面临的最大挑战。

近年来,随着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我国的资源型城市一直努力改变这种状况,同时也取得一定的成绩。虽然与同时期经济集约型增长的总趋势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但发展的市场化和集约化的趋势在我国资源型城市的发展现状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从目前来看,我国资源型城市一方面把市场需求的方向作为调整产业结构的方向,用市场的导向力量拉动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切实研究把握市场的需求;调整经济决策行为,用市场的力量推动资源的优化配置;压缩和淘汰那些不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生产,提高市场需要的产品的有效供应水平,培育具有市场前景的产业和产品。同时,促进资源市场体系的逐步完善。另一方面,从偏重于追求产量、速度,经济规模的扩张,转变到注重效益,注重质量,提高产业结构优化效益,增加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提高市场占有率上来;从主要依靠增加资金及人力、物力等生产要素的投入,铺新摊子,靠外延扩大再生产转变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加强管理,提高生产要素投资经济效益、实现经济增长上来;从投资项目小型化、分散化、低水平建设,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发展产业集聚化,实现规模经营,实现规模效益上来。[2]

面对国内“两个根本转变”的根本要求和我国资源型城市发展的新趋势,我们既要看到资源型城市在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上的任务之艰巨,又必须要审时度势,主动应战,尽快走上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2.产业协调发展

产业结构由单一资源型为主导到多种不同类型产业协调发展,这是从产业角度表明了我国资源型城市的发展趋势。

众所周知,资源型城市一般是因自然资源被大规模开发利用而形成的,地区经济发展对当地的自然资源具有较高的依赖性。城市初期,单一的以资源开采量为目标,单一地抓资源的开掘和资源的调出任务,因而出现了单一的自然资源型的产业结构,城市主导产业比较单一。这种单一产业结构有着很大的弊端:其一,资源利用面窄,产业链较短,产品深加工不够,处于整个经济体系的低端环节,后续替代产业弱小,高投入,低效益且背负巨大的生态成本,严重制约了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的转型、优化和升级;其二,使城市明显受制于资源产业发展周期规律。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其开发的周期性对于城市经济而言,影响深远。矿兴城兴,矿衰城衰。

为了克服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单一和低端的固有弊端,延伸产业链和发展多种产业,成为资源型城市的必然选择和发展趋势之一。产业链延伸就是在本城市资源开采的基础上,利用资源优势,发展资源深加工产业,通过产业链的扩展,增加产品的加工深度,提高资源的产出价值。这样既可以克服产业低端,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益,相对而言也是最容易的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的选择之一。相对于产业链延伸,产业的多元化对于大部分资源型城市而言,还是很具有挑战性的。产业多元化就是选择好一个适合本城市发展并有发展前景的产业,通过制定相关鼓励和优惠政策,促进新产业的建立和发展,从而达到资源产业和替代产业多种产业协调发展。产业的多元化,对于资源型城市是有一定条件要求的,例如对于一些资源型城市,虽然其对资源开采有很强的依赖性,但这些城市产业综合化发展的趋势也比较明显,对于这种资源型城市而言,从现有产业中找出一些具有发展潜力和带动力的产业是相当容易得多。(www.daowen.com)

对于这个趋势,德国鲁尔区成功转型是一个典型的案例,[3]20世纪70年代,德国政府对于鲁尔区的传统产业进行大力整顿和改造,在实现资源产业集约化经营的基础上,大力扶持新兴产业。推动其中包括生物、医疗技术、计算机、软件和通信技术等在内的“新经济”工业在鲁尔区的极大发展。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鲁尔区内不同的区域优势,形成各具特色的优势行业,因地制宜实现产业结构多样化。实现了鲁尔区的复兴和持续发展。

3.城市多功能定位

城市由单一的功能定位到多功能定位,这是从城市定位和功能角度表明了我国资源型城市的发展趋势。

这个趋势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方面,资源型城市自建立以后,其经济生产功能定位就很明显。它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尽可能多地提供资源,往往忽略城市应该有的其他功能,如社会服务职能,文化职能等等。城市功能的不健全是每一个资源型城市发展初期的正常状态。另一方面,资源型城市一般区位都比较偏僻闭塞,远离交通干线、远离工商业发达地区、远离国内国际市场,且与区域经济不相融合,因而城市经济体系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状态。这就使得城市定位单一,而无法得到较大的发展,自我发展能力较弱。或者是一些资源型城市,它的区域条件要相对优越得多。它处于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地区,周围有着众多的城市,处在比较成熟的城市群当中。但是受限于发展理念的不足,本身定位单一,与区域内其他城市不协调互动,不能参与到整个城市群的发展中去。

城市本身功能不健全和区域内定位不协调,严重制约着资源型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在这种形势下,资源型城市既要继续重视本身的经济职能,也要花大力气搞好文化职能;既要重视生产服务职能,又要重视生活服务职能。既要根据本身所具有的资源等条件合理定位,又要着眼于本区域其他城市定位协调发展。

这是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资源型城市发展的大势所趋。

4.多种指标协调发展

城市由纯粹经济指标主导到经济社会生态多种指标协调发展,这是从城市性质角度表明了我国资源型城市的发展趋势。

资源型城市作为一种特殊城市类型,其一诞生,就担负着重要的经济职能,就定性为经济城市。这种简单的城市定性,一方面有效地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另一反面,也给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埋下了隐患。在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前期,这种经济职能定性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由于资源产业的大发展,使得城市经济保持着超常规的高速发展。资源经济的发展速度也成为城市发展的惟一指标或是关键指标。与此同时,城市的规模和吸引力也伴随着经济蒸蒸日上。资源产业主导着经济,同时也主导着城市。但是由于忽视一个城市应有的社会性质和生态性质,加上资源型城市本身特点的限制,往往在追求经济指标的同时会伴随产生一系列问题。其中生态环境破坏和城市社会服务落后是两个很突出的问题。资源型城市在开发利用各种资源时,一方面是由于在自然资源的开采、加工、运输、转换等环节不加处理地将各种废料排放到自然环境中;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对矿产资源的滥采滥挖、过度开发。这样就带来一系列生态问题:环境污染、占用和破坏土地、地质灾害频繁发生等等。社会服务落后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是资源型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的又一短板。虽然资源型城市发展很快,但是城市得公共基础设施的发展远远不能满足城市发展规模,各种社会服务也不能满足日益壮大的城市人口。城市人口规模庞大,但是人口素质不高,经济收入水平低,各种社会问题丛生。经济的高速发展的结果不是城市的健康成长,而是日益严峻的生态和社会问题。这就使资源型城市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发展战略,是要重走先发展再治理的老路还是谋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由发展初期单一的经济指标来衡量一个城市,到追求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是资源型城市发展理念的一次重要转变。不再把城市简单地定性为经济城市,也会把城市是否适合居民生活、是否适合人类居住、是否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等多个指标来衡量城市取得的成绩。

因此,资源型城市的这一趋势也是我们要好好把握和研究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