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国外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与集聚模式

国外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与集聚模式

时间:2023-05-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20世纪中期起,国外发达国家集中出现了资源型城市衰退现象。面临资源型城市衰退提出的区域经济发展挑战,发达国家如美国、法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等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一些资源型城市接替产业有效的取代了资源型产业,产生了产业集聚的现象。从国外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实践表明,接替产业集聚是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结果,经济的集聚效益能够促使资源型城市改变单一依靠资源产业的发展模式,提高城市竞争力。

国外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与集聚模式

从20世纪中期起,国外发达国家集中出现了资源型城市衰退现象。一方面,一些城市因资源储存量下降而“矿竭城衰”;另一方面,世界能源结构正由传统矿种向石油及天然气等现代矿种剧烈调整,发达国家的土地、环境和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在一些能耗高、污染重的领域以及资源采掘业、纺织业等劳动密集行业都不再具有国际竞争优势,难以与新兴工业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抗衡。

面临资源型城市衰退提出的区域经济发展挑战,发达国家如美国、法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等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一些资源型城市接替产业有效的取代了资源型产业,产生了产业集聚的现象。以美国休斯敦为例,休斯敦市创立于1836年,到1850年面积仅23平方公里,人口2000多人,棉花是当地主要的经济作物。1901年1月10日位于休斯敦东北部90英里的Spindletop油井喷出石油,从此改变了休斯敦的历史,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休斯敦成为世界著名的石油城市。为了避免单一的能源产业结构,在石油产业方面选择了产业链延伸模式,使石油化工业迅速兴起,使经济摆脱了仅依靠石油开采业生存的状态;同时,积极利用高新技术发展本地经济,发展多元化的产业结构模式,1961年,休斯敦成为美国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NASA)航天中心所在地,航天中心的落户使休斯敦不断获得联邦的国防开支,年经费预算达40亿美元。由于美苏冷战的推动,与航天相关的电子信息仪器仪表、精密机械和军事工业迅速发展。与此同进,在NASA的带动下,先后孵化出约1200家小型高科技公司。石油石化产业的发展和大批高科技项目落户休斯敦,带动了城市功能的转变,促进了商业金融业医疗业,服务业和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1976~1980年,在休斯敦开办的外国银行由15家增至46家,其中不乏德累斯敦银行、巴克莱国际有限银行、香港银行集团等世界著名银行,休斯敦已经发展成为美国四大金融中心之一;成立于1943年的得克萨斯州医疗中心,经过60年的发展,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医学科研、治疗中心,包括42个研究所和13家医院,拥有病床6000多张,每年的医学科研经费高达15亿美元。休斯敦在石油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形成了产业空间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的竞争优势,休斯敦的产业集群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作用,它促使了休斯敦产业的综合化发展,提升了区域竞争力。(www.daowen.com)

从国外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实践表明,接替产业集聚是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结果,经济的集聚效益能够促使资源型城市改变单一依靠资源产业的发展模式,提高城市竞争力。因此,资源型城市进行产业转型并最终获得产业的集聚效益是城市转转型的方向,也是资源型城市转型的一条有效途径,然而,应当清醒地认识到,资源型城市转型并不必然导致产业集聚,产业集聚是资源型城市寻长接替产业并深化发展的结果。对于那些转型失败或者转型后产业发展程度低的城市是不可能获得集聚经济带来的效益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