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是人类进入20世纪下半叶,面对巨大的自然环境危机挑战,进行的第一次反应与应战,并很快取得了全球共识。
1962年,《寂静的春天》一书问世,标志着人类对于生态环境问题反思的开始,书中问道:“春天的鸟儿到哪里去了?为什么留下一片寂静?”[7]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布了著名的题为《增长的极限》的报告,开始引发人类对于环境问题的普遍关注。同年,第一次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环境问题自此列入国际议事日程,人类开始认识到了环境与发展之间的联系,呼吁各国就解决环境问题开始合作。1980年在联合国大会上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概念。其后1987年世界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在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对这一概念进行了界定。
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在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时,不损害人类后代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而可持续发展理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①经济持续性、社会持续性、生态持续性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特征;②经济良性循环、社会良性循环、自然良性循环是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③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目标。
那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意义何在?
它是人类对于现代工业社会所面临的生态环境挑战的一种滞后性、延迟性的响应,不过很快成为国际社会政治共识。它开启了全球视野下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反思,并提出了对于传统发展道路的有限修正。
作为世界最大国家之一的中国,是可持续发展的支持者、参与者、创新者和实践者,早在1992年6月,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全世界178个国家首脑高峰会议,时任李鹏总理参加了此次会议,代表中国政治签署了《环境与发展宣言》。同年7月,由国家计划委员会和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牵头,组织52个部门、机构和社会团体编制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议程》)。1994年3月25日,国务院第16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议程》,为推动《议程》的实施,同时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优先项目计划。1995年,中国正式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的重大战略,号召全国人民积极参与这一伟大实践。江泽民同志在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在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江泽民同志还特别强调,必须切实保护资源和环境,不仅要安排好当前的发展,还要为子孙后代着想,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走浪费资源和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不仅充分吸收了国际上的可持续发展思想,而且充分反映中国因素,逐步开始了中国反思,在实践中凸显中国创新,特别是首次提出引导适应可持续发展的消费模式,这已经触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根本局限所在,标志着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正在逐步超越西方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从2003年以来,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其中明确提出了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形成有利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社会,这就进一步深化了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
[1]徐君,王育红.资源型城市转型研究.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5(www.daowen.com)
[2]徐君,王育红.资源型城市转型研究.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15.
[3]Reijinders L.strategy for sustainable and recycling[J].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Recycling,2000,28(1):121-133.
[4]Stuart Ross.Useof life Cycle Assessment in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J].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5]A.Lans Bovenbergj,Ruud A.Environmental taxation endogenous grow th[J].Journal of Public,1997,63(2):207-237.
[6]Annegrete,Bruvoll.Taxing virgin materials:an approach to wasteproblems[J].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Recycling,1998,22(1):15-29.
[7][美]蕾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1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