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作品的影响力,在于带来的共鸣深度和共鸣广度,文艺的形成,是经由精神共鸣的渗入途径而发挥作用。一旦文艺的风口被引路人巧妙地打开,文艺就能制造出革新的风暴来。18世纪50年代,法国文学家让-雅克·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曾祷告:“大人物要变成小人物,富人要变成穷人,贵族要变成平民;你以为你能避免命运的打击吗?危机和革命的时代已经来临。谁说得上你将来会变成什么样的人呢?凡是人所制造的东西,人就能够把它毁掉;只有大自然刻画的特征才是不可磨灭的,然而大自然是从来不制造什么国王、富翁和贵族的”。[1]果不其然,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命在1789年爆发。
文艺的影响:巧合的是,流浪汉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在成为元首的前一年,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勒(Ernst Cassirer)评价:“卢梭,这个流浪者和怪人,他躲避着市场的骚动与争斗的喧嚣。然而,真正的革命动力却正是来自于他,而不是那些代表并主宰着法国当时公众思想状态的人”。[2]革命来得如此文弱和孤独,去得如此狂热。就像某个金融大师注释了股票与期货大涨或大跌前的某种征兆的话语,牢记于心的人们寻得相应的征兆,便会大胆勇进或涌出,那么,股票期货自然就暴涨或暴跌,预言也就科学地灵验。亲临此次法国大革命的英国政治家埃德蒙·柏克(Edmund Burke)只能失败地呐喊反对:“我们不是卢梭的信徒,也不是伏尔泰的门生;爱尔维修在我们中间也无所作为”。[3]显然,这是白费口舌与徒劳笔墨。
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在1793年被处决。同为相似体制的邻国,为了预防革命的传染性,刚即位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弗朗茨二世与普鲁士、撒丁、英国、荷兰和西班牙等国组成第一次反法同盟,因为路易十六且是弗朗茨二世的姑父,欧洲皇室联姻使各国君主彼此都能沾光。尽管第一次反法联盟被拿破仑·波拿巴(Napoléon Bonaparte)统率的法军击败,稍息后,又先后轮番进行六次联盟,直至1815年的第七次反法联盟,独裁者拿破仑才彻底败困。但是,民主、自由、平等之类的不死口号响彻全人类,不改革即革命。19世纪末,马克思和恩格斯倡构的共产主义蓝图横空出世,更为壮阔的道路,摆在了世界人民的探索征程上。
话又说回来,卢梭在离世前两年省悟:“我如今在这个世界上已孤零零地孑然一身,除我自己以外,既无兄弟,又无亲友,也没有可与之交往的人。人类当中最愿与人交往和最有爱人之心的人,却被人们串通一气,排挤在千里之外”。[4]卢梭的孤掌拍醒了沉睡的人,随后就是膜拜的图腾。不难理解,一粒种子可成长为参天大树,一棵参天大树能荫蔽众多幼树,构起一片森林。
1916年,胡适在留学期间感慨:“梦想作大事业,人或笑之,以为无益。其实不然,天下多少事业,皆起于一二人之梦想。今日大患,在于无梦想之人耳”。[5]世有大患,仍会源于一二主力所为。1895年正月,日本将领伊东佑亨劝降丁日昌:“至清国而有今日之败者,固非君相一己之罪,盖其墨守常经,不通变之所由致也。夫取士必以考试,考试必由文艺,于是乎执政之大臣,当道之达宪,必由文艺以相升擢”。[6]痴迷于文艺的清王朝,沦为侵略者的被告,也沦为人民的被告。
文艺的制作:在虚实相间的文艺世界,文艺并非科技的巨婴。文艺和科技的最大不同,在于科技的直截了当以及文艺的含蓄拟合。科技寻求真相大白,文艺追求借此说彼,有时还得避讳禁忌。换个言辞,科技直言不讳,文艺婉转自如。当现实供需失衡时,文艺就有办法虚构出平衡点,但是,也要虚构得符合逻辑才是。文艺的作用不仅在于反映现实或揭示过去,还应激励创造未来。文艺的引发作用,早就在实际生活中盘活。
文艺,首先是一种文化,外在的实体文艺与内在的精神文艺相结合。人口迁移,使得全球文艺的交融性增强,文艺节点互为承载。不过,文艺的虚构内容须与科学一致,即文艺情节可虚构、人物可虚构、时空环境可虚构,但虚构出的存在物须符合科技。
如表1所示,原始人类,靠人力协作为存活之道,保持集体一致的政治常态。知识匮乏,科技朦胧,文艺作品只能粗浅制作,效率低下,对文艺的认识停留在模糊化的简单层次,文艺作品无清晰的分门别类。畜牧农耕的季节性掌握,社会大分工的推进,私有财富诱使集体一致性下降。手工业的发展,更为有效的金属工具出现,为文艺制作提供了更为充分的工具,助推私有化的继续繁荣,使得等级尊卑严峻,人奴役人趋于强化。文艺作品有别于其他业类而成为独特的知识门类,靠手工技艺来完成精细缓慢的制作,并根据影响力大小及先后次序而开宗立派,由此形成典范化的文艺学派。
到了以机械化动力为主体的工业时代,人奴役人、人奴役牲畜成功转移为人奴役机器,借助工业科技,文艺作品得以快速制作,日趋细密的专业化牵引,文艺作品走向分散,传统典范门派受到冲击,如追求速率的印象画派、松散的拉斐尔前派、奔放的浪漫主义文学、重于模仿的现实主义文学、自由运动的现代舞等等,高品质的乐器和媒介,声乐的多样化和立体化范围不断扩大,大众流行音乐风靡。民主与自由的呼声高涨,为自主化个性文艺,奠定了基础。进入智能化的动力发展阶段,人力资源得以解放,个性化精神需求突出,也有更多时间用于自主文艺。
表1 文艺的主要阶段特征
文艺的共鸣与虚实:并非是要将个人的文艺与社会的文艺一致齐同,不然,文艺就止步不前。现实在发展,虚拟世界也在变化。尽管艺术和文学均有各自的共同社会体征,却还不能以社会的艺术旗号或社会的文学旗号来齐刷刷否决自主空间里的个人艺术口号或个人文学口号。同样,也无法以个人的自由空间口号去覆盖社会的艺术旗号或社会的文学旗号。因为,不同的主体,其文艺需求与文艺供给存在异同。
为了保证个人与外界的磨合,一切言行还得有所顾忌才行,这种收敛恰好能让文艺彻底捕捉。文艺世界存量着自己的世界,自己的世界也可全面寄存于文艺世界。现实世界不便直来直去的内容,都能以文艺的技巧去释放。只要组合得恰到好处即可。
图1 美国和法国历年艺术与娱乐增加值占GDP比重
数据源自美国经济分析局[2]和法国统计局[3](www.daowen.com)
无论是美国这类多元文化的移民大国,抑或法国这样的浪漫国度,如图1所示,美国的艺术与娱乐增加值占GDP比重从1947年的0.6%增长到2016年的1.1%;法国时升时降,从1959年的0.9%变动到2016年的1.4%。可是,并不会因经济价值的上升或下降而解除虚拟世界的隐患。
不同的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文艺特色和节奏都有或多或少的差别。例如中国、韩国和日本等国都有书法家,而美国、法国、德国等西方文字国家却没有练就书法的嗜好。再如,中国五四运动以后,兴起白话文,以文言文为典范的古文识别成了训诂学。文艺与历史的密不可分,在于文学有文学史,艺术有艺术史。
文艺重在抒情,闲暇之余品味史料、搞搞文艺,让精神得以洗涤长进。但若全人类均抒情于文艺活动而置实业于不顾,又坠入荒诞。文艺活动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之余的松闲活动。文艺的专业性,只能是少数专业人士的劳作,不是大部分人的职业产出。文艺还会成为精神鸦片,让人入迷,也可成为精神良药。
[1][法]卢梭(李平沤译).爱弥儿(上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260.
[2][德]恩斯特.卡西勒([美]彼得.盖伊著(王春华译)).卢梭问题[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9:61.
[3][英]柏克(何兆武、许振洲、彭刚译)].法国革命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115.
[4][法]卢梭(李平沤译).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1.
[5]胡适.胡适留学日记[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4:584.
[6]杨家骆.中日战争文献汇编(第一册)[M].台北:鼎文书局,1973:196.
【注释】
[1]https://unstats.un.org/unsd/nationalaccount.
[2]https://faq.bea.gov/industry/gdpbyind_data.htm.
[3]https://www.insee.fr/en/statistiques/2839274?sommaire=283939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