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会计核算的前提条件及优化方法

会计核算的前提条件及优化方法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会计主体的前提条件要求会计人员只能核算和监督所在主体的经济业务。《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核算应当以小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为了及时获得会计信息,更好地进行会计核算与监督,需要合理地划分会计期间,即进行会计分期。《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会计核算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1. 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人员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是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会计主体的前提条件要求会计人员只能核算和监督所在主体的经济业务。但应该注意的是,会计主体和法律主体(法人)是有区别的,不是等同的概念。法人可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例如,有自然人所创造办的独资与合伙企业不具有法人资格,这类企业的财产和债务在法律上被视为业主或合伙人的财产和债务。又如,企业集团由若干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组成,各个企业都是独立的会计主体,但为了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情况,还必须编制该集团的合并财务会计报表。因而,这里的企业集团是会计主体,但通常不是一个独立的法人。

2. 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会计主体在可预见的未来,将根据正常的经营方针和既定的经营目标持续经营下去。即在可预见的未来,该会计主体不会破产清算,所持有的资产将正常营运,所负有的债务将正常偿还。如果说会计主体是一种空间界定,那么持续经营是一种时间上的界定。《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核算应当以小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

持续经营前提的主要意义在于:它可使会计原则建立在非清算基础之上,从而为解决很多常见的资产计价和收益确认问题提供了基础。

3. 会计分期(www.daowen.com)

根据持续经营前提,小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将不断地经营下去。为了及时获得会计信息,更好地进行会计核算与监督,需要合理地划分会计期间,即进行会计分期。所谓的会计分期,就是将小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人为地划分成若干个相等的时间间隔,以便确定某个会计期间的收入、费用、利润,确认某个会计期间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会计核算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月度,按公历确定起讫日期。

会计分期前提的主要意义在于:界定了会计信息的时间段落,为权责发生制、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等会计原则奠定了理论和实务的基础。

4. 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在会计核算中,以货币作为统一计量单位。《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会计核算应当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小企业,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