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挑选采访的家族企业(Family Business,简称FB企业)时,只选择持续经营3代以上而且经营业绩也很好的企业。我们想从中总结出规律,研究其经营的秘诀是什么,家族企业的创业者是如何参与经营的?笔者一家一户走访,在这里把他们背后的故事介绍给大家。
持续经营3代的企业通常经营历史都有百年。提起百年企业大家一般都会想到日本点心屋、温泉老铺这样的企业,而且会联想到京都和金泽这些历史悠久的城市。然而我们考察后才明白这是一个误解。不同行业的家族企业分布地点不尽相同,都和地区经济紧密相连。知道这一点的人并不多。
在这里我们首先给大家介绍的是代表近代工业产业的机械和金属领域的企业。
在稍微偏离京都市中心的山科区一角有一家叫作“福田金属箔粉工业”的工厂,其前身是1700年成立的“井筒屋”。当初只是一家生产工艺美术用途的金银箔粉的一个小店。300年来一直秉承传统精神,在纳米(1纳米等于10亿分之一米)微观高科技领域坚持挑战,并在这个领域成为至关重要的家族商业巨头,其原因是因为有重要家训作为法宝。第2代经营者福田练石(1728—1789)写下的家宪精神也融入了现代思想,代代相传直到今天。
自1868年明治维新以后,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产业化扩大,粉末冶金的需求量也增大了。如今金银箔粉也被用在电器产品和电器板的涂料上,作为和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产品、材料被广泛应用,比如手机、汽车、电器产品以及医疗领域产品等,在全世界都得到广泛运用。福田金属在中国和英国也设有生产基地,面向国际发展。
福田金属的产品基本和300年前一样还是箔和粉这两样看家宝。但已不是当初单纯的金箔概念,而是升级为用于高密度涂料板的极薄电解箔或者微粒子粉这样具有高性能高附加值的材料。
董事长福田健,从创业者福田鞭石(1700—1728)算下来是第10代经营者。当时还在担任社长的时候,在2000年举办的成立300年纪念典礼上发表了题为《21世纪的愿景》的讲话,其中提到了“金属专家”(对金属箔粉的应用性能实施综合提案的专家)、“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等符合领航企业理念的内容。
自从发现了箔粉里潜在的无限可能性以后,公司不断挑战,技术力量已经进入了纳米技术领域。公司的产品除了用于人工关节、电磁波板的金属粉以外,还有应用于其他领域的各种薄箔和细粉、圆粉(真球粉)等1 000种以上。产品涵盖汽车配件到IT材料,成为日本先进产业原材料的重要供应商。在日本举办的“制作产品日本大奖”上获得总理大臣奖,彰显了其出类拔萃的生产制造能力。
这家公司的经营者任期平均30.3年,和其他的百年公司一样任期都很长,这是为了公司能够长期经营。第9代社长山本政男是和这个家族有联姻关系的,而现任社长园田修三却不是同族人。以前的社长都是同家族出身,并不一定要求是长子。主持经营的年数有61年(第2代)、53年(第4代)、51年(第6代)这样较长的,也有任职时间较短就更换经营者的。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企业发展的经营者,这也是企业能够发展至今的一个原因。
有一种说法,“短期10年,中期30年,长期100年”,这是家族企业比较普遍的经营特征。因为培养一个继承者至少需要10年,新的经营者上任后就会理解经营者的责任,还会考虑子孙后代的百年大计和规划蓝图,这也是长寿家族企业经营者需要具备的长远眼光。一般上市企业的经营者任期2年,或者连任4年,为了实现在任期间的目标就已经忙得晕头转向,企业即使制定未来目标也是短期1年、中期5年,长期计划就算规划了也是空谈,这样的情况下经营者在位的时候只要平稳安全经营,勤恳努力工作就可以成功退位了。而与此截然不同的是拥有百年大计的家族企业中,同族人的力量非常强大,长远规划的愿景蓝图使得他们能够把百年大业一代代传承下去。
位于兵库县姬路市的明珍本铺几乎不被人知晓,该公司创立于日本平安时代(794—1192)。如今的社长明珍宗理已经是第52代经营者。据说当年家主将家传手艺生产出来的兵器供奉给近卫天皇(1139—1155)的时候,被评价“音质郎朗,光泽明亮,如宝玉一般当为稀世珍宝”,“明珍”的名字就是这样得来的。
当初这个企业是生产盔甲战衣的专业店铺,历史上记载曾专门服务于姬路的藩主。明治维新后这部分需求不存在了,企业面临着停业的风险。据说在16世纪时受千利休之托,企业曾经生产过茶室用的火钳,直至明治维新的时候,生产火钳还只是企业的副业,到了第48代主人的时候就变成了主业,受到了茶艺人和家庭用户的一致好评,这就是明珍火钳的起源。(www.daowen.com)
然而仅靠这一点也不能改变经营困境,1930年第二次危机来临,火钳的市场需求突然锐减。公司一时陷入经营困顿不知何去何从。帮助企业渡过第二次危机的是上一代经营者宗之(1907—1994),他设计出了风铃、门铃以及其他多种用途的产品,制作出来的乐器零件能发出清脆悠扬的声音,深得音乐家富田勋以及美国著名音乐艺术家Stevie Wonder的喜爱,受到高度赞扬,并且在日本NHK的大河剧《义经》和《街道漫步》播放后,收获了无数粉丝。
采访时我们得知现任主人宗理非常喜欢日本刀的玉钢材质,也尝试过用钛金属来做筷子。他的夫人久美子女士微笑着介绍说:“我先生的性格可以说不但叛逆而且顽固,大家都说钛金只能用于机械制造,他却坚持一定要用自己的技术来尝试一下,而且非要达到目的不可。”
这一系列革新也正展现了企业持续不断变革创新的历程。对一家生产盔甲战衣的企业来说,加工制作明珍火钳本来是公司的副业,后来却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制造风铃和门铃来突破市场并赢得新的转机可谓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转型。
家族企业的经营者肩负着将已有的事业传承给下一代的历史使命,本能地会维护和保持传统业务,也要经常从各种危机中寻找突破口发现新机会,还要主动开发新技术,不断拓宽和深耕新市场领域。
在东京都葛饰区的“柴又帝释天”有一家吊钟生产商,名叫“锅屋”,是战国时代1560年成立的家族企业。
“锅屋”这个称号是天皇赏赐的,起源要追溯到宫内用来辟邪的吊灯铸造物。当时有108家同行,但依然守业至今的,包括该公司在内只剩20家左右。该企业的创立者冈本太右卫门就是从铸造业起家的。1923年公司从个人商店变为法人公司,名称依然叫“锅屋”,意指不忘创业精神,坚持铸造祖业。
创造适应时代的产品是其经营的法宝。采访冈本太右卫门董事长的时候他阐述了企业持续发展的秘诀:“说起来其实是很朴素的道理,同样的产品完全一样地去生产制造是不可以的,必须要不断地创造适应时代的产品。”
“企业的中心产品是施工作业用的固定工具、施工器械以及周边机器等。我们开发的是自己公司的独家产品,并且努力做到了标准化,这是我们公司产品的特征和强项。还有我们一直投入精力和财力积极研发新材质,尤其是像具有耐热性的铝和瓷这样的复合材料,不容易热膨胀并且较轻较结实,这样就能让我们企业传承的强项在新产品中得到发挥。”
冈本董事长在1962年就任社长,1998年从冈本知彦社长手中接过了经营权,至今经营这家企业已经有36年了。特别让我们觉得有意思的是冈本董事长的前任和后任都是养子。冈本董事长的子女有三人,现任社长是从女婿中选来的,将企业经营权交给养子继承的家族企业无论是海外还是日本都有很多例子。
这家企业是冈本家族成立的锅屋冈本集团7个企业中的中坚企业,冈本(岐阜县)是铁器铸造技术非常有名的厂家。同系列企业的锅屋Vitec(岐阜县关市)在动力传导装置领域也占有一席之地,总部位于美丽的关公园,还获得过通商产业省(如今的经济产业省)的优秀建筑设计奖等诸多奖项。
很多长寿企业都是1805年以前创立的,大多数都是生活密集型的传统业种,后来进行技术革新,开发出顺应时代的新产品并不断发展,直至今日走上了现代化之路,这些也都验证了德国学者Joseph Alois Schumpeter(1883—1950)在《破坏的创造》里所阐述的创新的本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