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松下幸之助:企业是社会的公器

松下幸之助:企业是社会的公器

时间:2023-05-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894年松下幸之助出生,是一户小地主家的三儿子。松下幸之助一生中留下了很多名言,其中最有名的是“企业是社会的公器,所以企业必须和社会一同发展”。他在提出“企业是社会的公器”这一理念以后,又阐述道,“企业必须和社会一起生存和发展”。一个真实的故事有助于了解松下幸之助是如何践行他的“社会的公器”的理念,以及他和员工、顾客及代理商是如何相处的。

松下幸之助:企业是社会的公器

松下幸之助(1894—1989),小学也没有读完,很小就当学徒帮人干活,但他却创办了松下电器制作所和松下电器产业,作为一个杰出的经营者他在日本国内和国际上都享有盛誉,被称为“经营之神”。他不仅在实业领域取得卓越成就,还创办了PHP研究所,从事以“为了世界和平和繁荣”为中心的伦理教育和出版活动,更在晚年时成立了松下政经塾,为培养优秀的政治家付出了心血,颇受世界关注。

1894年松下幸之助出生,是一户小地主家的三儿子。1899年,他的父亲因在美国金融市场失败而破产,又开始经营拖鞋,但由于父亲不善于经商又失败了。于是幸之助还在小学4年级就不得不辍学。9岁时开始在宫田火盆店当学徒,以后又转型做自行车。16岁入职大阪电灯(现在的关西电力)公司,在此工作的7年中他一直在思索如何做出能简单装卸的电灯底座。

1917年幸之助向公司提出辞职,开始创业,和夫人以及井植岁男(“二战”后创办了三洋电机)等5人开始生产和销售电灯底座,事业规模很快扩大。1918年他创立了松下电器器具制作所。

在这一篇,我们想要详细分享的是他作为一名经营者对日本的经营理念有着巨大影响的几个代表性思想,其中有经常被人们提起的“社会的公器”“水道哲学”,以及其他的关于经营的独特思维方式,都很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

松下幸之助一生中留下了很多名言,其中最有名的是“企业是社会的公器,所以企业必须和社会一同发展”。

进入21世纪以后,企业的社会责任(CSR)和ESG(环境、社会、公共政策投资越来越引起关注,成为重要的经营哲学。他在提出“企业是社会的公器”这一理念以后,又阐述道,“企业必须和社会一起生存和发展”。实际上,如果仅仅是自己的企业繁荣昌盛,那只是一时的现象,不可能持久,这是自然的道理,更是社会规律。人类和自然共荣共存是原本应该有的姿态。

“企业是社会的公器”这一理念是如何产生的呢?在调查了各种资料后,我们发现在幸之助创业不久的时候有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

1921年,松下幸之助因为税金而发愁,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寻找到了企业的价值。每当临近税金检查的时候,税务官员就来到附近的寺庙,个体经营的街道工厂厂长或者商店店主都会到那里去自己申报。幸之助很诚实地申报,坦然接受检查。然而,由于看法不同,税务官说他的公司获得的利润超出了申报的数目。他很苦恼,连续两个晚上失眠,一直苦思冥想这件事。在这个过程中他突然意识到“因为我认为这是自己的钱,所以才会苦恼”。

第二天,当他再次接受调查的时候,他就轻松地说:“我好好想了一下,这些钱其实都是国家的。如果有必要尽管收取吧。”调查官说:“其实也不用的。”这件事情也就很简单地过去了,以后只要税务检查,他也都全部公开。自此之后幸之助就产生了“钱都是国家的”这样一种企业观。也可以认为这就是他心中萌生“社会的公器”这个信念的开始吧。

一个真实的故事有助于了解松下幸之助是如何践行他的“社会的公器”的理念,以及他和员工、顾客及代理商是如何相处的。

1927年3月发生了世界规模的金融大恐慌,10月24日,纽约股票交易市场大崩盘,加剧了世界经济秩序的混乱。日本也未能幸免地遭受了重大打击,到处都有公司裁员缩减编制,失业者随处皆是。当时滨口内阁为了改善这种经济萧条的状况,开始实行紧缩经济政策。随之物价暴跌,企业接连倒闭,工厂相继关门,失业人数越来越多,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很快开始扩散。

1929年5月,松下很早就开始修建的第二个总店和工厂完工,新的经营方针也已经制定,就等着积极投入经营。因为金融恐慌的到来,公司的销售受到重创,到了年末12月就基本上没有出货,生产的商品堆满了仓库,连通道都堆得满满的。

松下幸之助当时正在休假,一起创业的井植先生和他商议是不是要把员工裁掉一半,以解决公司的困境。他冥思苦想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最后绞尽脑汁终于想到一个解决的办法,他决定从第二天起工厂只上半天班,生产减半,但是给工人支付全额工资。从事销售的店员不休息,要全力以赴销售库存的商品。虽然损失半天的工资,但从长远来看不过是一时的损失,不算什么大问题。松下幸之助认为,如果把一大批熟练工人解雇而破坏了大家对松下工厂的信任,就太让人痛心了。

第二天,井植把工厂的工人和店员们聚集起来传达了幸之助的决定,大家本来已经做好了要被解雇的思想准备,没想到听到的是完全相反的结论,整个会场都欢呼雀跃。店员们把商品的样品塞进手提包里,高喊着:“快走啦!快去上街叫卖啦!”于是大街小巷到处都是松下的销售人员在奔走呼喊沿街叫卖,销售得非常带劲。两个月后堆得像小山一样的库存消失了,只上半天班的工人也开始恢复正常的全日制上班。

半年以后,从疗养休假地回来的松下幸之助到各个工厂去视察,看见他的身影,工人们都高声呼喊:“大将军!”女工们热泪盈眶地用京都方言说:“谢谢,谢谢!”公司员工也用热烈的掌声欢迎道:“欢迎您归来,大将军!”

幸之助刚养好身体,就马上投入工作中,他首先去视察了建设好的第5工厂和第6工厂,看到大家干劲十足热火朝天的工作场面,幸之助沉浸在从未体验过的感动中,在怀着无限感激的那一刻,他心里立志要实施产业报国的信念。

当时正值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发生之后,灾后重建并不理想,全国经济还是一片混乱。幸之助非常重视自己与代理商以及员工之间的精神交流,于是发行了社刊,首先在11月创办了面向销售代理商的刊物《松下电器月报》,在创刊号上他这样写道:“希望你们在理解我们销售模式的同时,能告诉我们需要改良的地方,也就是说我们非常渴望知道大家的希望和要求是什么。”这个月报在之后成为《松下电器联盟经营资料》,再之后延续成为《National Shop》。

同年12月为了促进员工之间的相互理解,幸之助创办了《步一会会志》。1934年,他提出企业业务内容的变革、政策、方针等都是每个人非常关心的事情,能够清楚地了解这些内容,是企业人安身立命的根源,为此他又创办了《松下电器所内时报》,“二战”后这个杂志演变成为《松下电器时报》和《松风》。作为一个民间企业,松下幸之助很早就关注社内外的沟通交流,并发行刊物,实在是令人惊叹佩服。幸之助很早就开始践行“企业因人而为”以及“集思广益,全员经营”的想法,并取得了成果。

幸之助珍惜顾客的“共存共荣(即同甘共苦)”理念早在1935年就有了明确的形式。他很早就开始致力于普及普通家庭能轻松购买的价格合理且品质优良的产品了。

对于价格幸之助的观点是这样的:“不合适的高利润,以及过分的低利润,都不符合买卖的正道”,应当努力保证合作客户的正当利润。然而当时的市场情况是,除了一部分大厂家商品标注“定价”以外,一般情况下都是销售人员自己打上价码在销售。店铺不同价格就不一样,有些店铺卖高价,引起顾客的不满和不信任,有些店铺又极端地打折减价,造成市场一片混乱。这种现象在批发商和零售店铺之间也是一样。

面对如此状况,幸之助非常担忧,他相信,以基于合理利润的价格进行销售,对厂家、销售点的经营稳定都有保障,购买者也能轻松而且放心地购买。于是从1935年7月起,他本着共存共荣的理念开展正价销售运动。所谓“正价”就是“合适的价格”,是为了区别于一般的“定价”说法而命名的称呼。

紧接着在同年11月,为了推进“共存共荣”理念,他实施了“联盟店制度”。在公司大力推行进一步降低成本的措施的同时,积极开展促销活动和宣传活动。在大阪心斋桥附近开设了最早的展示厅“松下电器屋”,在京都的一部分地区试行收音机分期付款的销售模式,并且为了实现售后维修的无缺漏服务在各个地区还设立了服务站等。

在1932年5月5日的第一次创业纪念仪式上,幸之助宣布把“水道哲学”作为重要思想。这一天,他把全体店员集中在大阪的中央电器俱乐部,阐述松下电器的真正使命,他这样解释道:“产业人的使命就是克服贫困,为了这个目标就应该不断地生产物质,然后增加财富。自来水是有价的,但是路过的人喝水了也没有人追究他,那是因为自来水量很多也很便宜。产业人的使命就是要做到产品像自来水一样物美价廉,以几乎免费的价格提供,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幸福就会降临,这个世界就会成为乐土。松下电器的真正使命就是这一点。”

为了实现这个使命,幸之助提出,企业发展应该分为建设时代10年,活动时代10年,为社会做贡献5年,合起来25年,再把这25年作为一个小节,小节一共重复10次。这就是他提出的250年企业规划

这一天发生的事情被载入了松下公司的社史册,史册有这样的描述:

那天,听完松下幸之助的这一番讲话,在场的所有员工因为他讲述的崇高使命和远大理想而震撼和感动,不知不觉中会场变得异常火热,幸之助的致辞和他面对全员的答问环节结束后,员工们开始发表感言,由于过于激动,不断有人忍不住冲上讲坛。

松下电器也把这一年作为企业真正认知自己使命的第一年,并把5月5日定为创业纪念日,每年都会举行盛大的仪式来纪念和庆贺。(www.daowen.com)

松下幸之助在多年的经营过程中,在不同的时代,都遇到过各种惊心动魄关系公司存亡的险情,每一次都能够化险为夷。这也和他在经营的过程中重视公司与员工、客户、地区以及国家的共存共荣的关系有密切关系。

在松下电器的经营史上有一个故事被称为“热海会议神话传说”,讲述了松下历史上的一次大危机,就在这次会议上,幸之助临危化解险情,一直传为佳话。

那是1964年,正值东京举办奥运会。奥运会的热潮带来了一片经济增长的好景象,然而这种景象并不长久。经济基础稳定后,人们的生活必需品需求也差不多稳定了下来,不可避免地造成了电器产品的饱和状态。设备投资过剩的弊端渐渐浮出水面,日本经济的不景气现象也变得越来越严重。

当时的松下电器已经成长为一个大型企业,热销商品的紧缺在日本历史上被称作岩户景气(1958—1961)。经济高速增长期过后,不良经济状况开始一个接一个出现。1950年以来,一直处于增长期的松下出现了收入和利润减少的现象,全国的销售公司和代理店几乎有九成在亏损经营,松下开始面临创业以来最大的危机。

幸之助原本在1961年就已经退居二线,就任董事长,面对这种现状,他在反复思考后于1964年7月9日召开了“热海会议”。为了打开僵局,松下从全国各地邀请来代理商和销售店的负责人聚集到热海,董事长幸之助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打算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了解情况,彻底沟通,要得出结论才能结束会议。

会议的前一天,幸之助亲自来到会场,为了能看到每个人的脸,他一个一个地确认座位的摆放,并指示把他要坐的讲坛加高,他打算自己一个人来回答从会场各个角度传来的任何问题。

会议的第一天,销售公司和代理店的店长们都异口同声地控诉造成赤字和经营恶化的所有原因都是因为松下的销售指导不当,并指出这一切责任也都应该由松下来承担。幸之助就这样静静地听了一天的控诉和责备,结束了第一天的会议。他知道,来参加会议的170家公司里只有20家公司还勉强有收益,不难理解大家会有这样的态度。

会议的第二天,大家如前一日一样,还是单方面地对松下发起不满和责难。一直倾听大家意见的幸之助到底沉不住气了,也开始了带有反驳性的一些发言,比如“经营出现了赤字,那也是因为大家的公司经营有问题吧,你们难道就没有对松下电器太依赖吗?”第二天的会议就在这种状况下结束了,没有任何进展。

会谈的第三天,大家几乎都认为这一天也可能不会有任何结论。但是没有料到快到结束时间的时候,幸之助突然向大家低下头,低沉着声音缓缓说道:“我终于理解了大家所说的话,经过仔细考虑确实是我们松下不好。在过去的30年,大家为我们松下做出了很多努力,但是我们的想法和做法发生了错误。今天就在这里,我诚恳地给大家致歉,松下电器把感恩和感谢给忘记了。”

说到这里,他停止了讲话,从口袋里掏出手绢擦拭眼泪。大约有30秒的时间会场一片肃静,无论是销售公司还是代理店的代表们的眼睛里都不由地浮现出了泪花。

“我们一直在说同甘共苦,然而却在不知不觉中忘记了,这才招致了经营恶化。从今天开始我们松下电器重生,松下电器的全体员工会虚心听取各位的意见,认真对待各位的建议。”

一直剑拔弩张充满对峙的气氛开始缓和,大家纷纷拿出手绢擦拭眼泪,态度开始转变,都表现出愿意配合的姿态。会场里诞生了一种大家拧成一股绳的“团结”气氛。

而在此之前,总公司和子公司之间、社长和员工之间,大家都默认有一道看不见的壁垒。但是,现在最顶层的总指挥都能当众承认自己的不对,宣誓亲自加入团队当中来一起努力,这种谦逊平易的姿态给了大家一个很好的榜样力量,让大家因为一种强大的连带感而紧密地凝聚在了一起。

热海会议三个星期以后,幸之助就亲自出任营业本部长,大力推动改革,为了让发生利益冲突的各方面能够互相理解,他真的是每天都在奔波,在他推行改革的新体制实施一年半后,公司就获得了有史以来的最高利润。

在日本如果提到“社会的公器”这个说法,大家都不由自主地会想到松下幸之助。其实经过我们对各种资料的调查发现,在大约140年以前就有人提出过,然而在实际的经营中实践这一思想并反复强调的经营者,幸之助当属第一,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原日本国会议员江口克彦曾经讲了这样一个意味深长的故事。江口曾经就职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1967年由于公司内部调动他到了PHP综合研究所,成了幸之助的秘书。23年间,他基本上每天都和幸之助交流,可以说是直接接受幸之助思想指导的继承者了。

那是1970年左右的事情,某天中午他们出去吃饭,乘车去了位于京都西北角嵯峨鸟居本的平野屋,这是一家很有名的鲶鱼料理店。快要到达的时候,幸之助突然笑了,说:“这一片都是我的地界,马上要去的料理店也是我的店。”

江口愣住了,他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件事。看江口惊讶的样子,幸之助告诉他:

“当然啦,这片地界也好,这个料理店也好,怎么可能是我的呢?但是,你如果能这样去想的话是不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呢?这片地界是我自己的,因为我从事着电器的工作,所以我没有时间来经营管理这里,于是我就委托别人帮我打理这片土地。这样一想,当你经过这一片土地的时候,你就会想要干干净净地、不扰民地安静地使用它,你会想到自己的车不能挡道,不能影响了别人的车。还有呢,你也不会乱扔垃圾,也不会去乱摘花,因为这是你自己的花园啊。如果你认为这就是你的,不过是别人在帮你打理的话,很自然你就会珍惜。

接下来要去的料理店是自己的店,那么就可以不付钱了吧?因为我回自己的地方了。这可不行,虽然是自己的店,但是委托别人在打理,人家每天都很努力地在为你工作,提供那么好的服务,为了表达你的感谢你也应该要付费的。这样一想,对店里工作的人你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表达感谢了,感激的话语也很自然就说出口了,对吧?我这样分析给你听,你是不是心情大不一样?”

这种想法真是与众不同。对一件事情换个角度去思考,心情就完全不一样了。比如我们每天乘坐电车的时候,如果认为这个电车公司是自己的公司,但是因为自己忙于其他的工作,没有时间来经营电车公司,于是把公司交给别人经营,那么我们看到其他乘坐电车的人就会想到他们是自己公司的重要客户。江口说想到这里他就有了一个很有趣的想法,他也可以认为松下电器就是他的,但他有其他的工作,所以就把这个公司交给松下幸之助经营管理。江口回忆说他当时就忍不住笑了。按照幸之助的这个思维方式,我们可以很自然地再把思维扩散开去思考,那就是别人的事业可以认为是自己的,同样自己的事业也是别人的。

“公司是公共的”,“企业是公器”,这种想法真是有特别伟大的意义。幸之助解释道:“企业动用着天下的人、物和财,那么企业就必然是天下的,我们就应该认为它是公共的。如果我们以‘他人的东西是自己的,自己的东西也可以是他人的’这个思维去思考这个问题,那么企业也应该考虑为公共的。”

别人的就是自己的,那么别人接受自己的委托帮自己经营管理,自己就应该发自内心地感谢。同样的,自己的也是别人的,所以要十分珍惜地使用而且要使之成功地发展下去。也就是说,企业绝不只是经营者、员工或者股东的,是很多人交给我们在替他们经营管理。

再来分析一下幸之助把本来不是自己的东西看作自己的东西来对待的想法,不得不说是他在自己的人生中悟到的智慧。我们再来看看他的一生,还在9岁的时候就去别人家当童工,早上很早就要起床打扫卫生,而且还要整理商品。就在他打工的店铺对面,有一个和自己差不多年龄的孩子,每天早上幸之助在店门口打扫卫生的时候,那个孩子背着书包,穿着漂亮的制服,大声和家人打招呼说:“我上学去了!”而他只能拿着笤帚站在打工的店门口歪着头,羡慕地看着那个孩子的背影,这就是幸之助人生开始的心路历程。以后他又遭遇了身体虚弱无法胜任工作等情况,可以说异常不顺。

也就是在这样戏剧般的逆境中,幸之助学会了去思考如何才能够幸福地活着,这种自我觉醒的智慧自然而然地在他脑海里生成了。这份智慧其实就是“别人的东西认为是自己的,自己的东西也认为是别人的”。换言之,这样改变角度去考虑问题以后,幸之助的心情一下子就不一样了。不知不觉中,“公共”的意识就成了幸之助的基本哲学。

乍一看,“公司是公众的”和“企业是公器”这样的想法好像难以理解,然而当我们真正地了解了幸之助的一生,以及他从自己的经历中逐渐总结悟出这种人生哲学后就能很自然地理解。也可以说,幸之助所有的人生哲学和经营理念,都是基于他的人生经历而自然而然地悟到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