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断-平衡”理论最早是由美国著名古生物学家古尔德(Stephen Jay Gould)提出的一种有关生物进化模式的学说。但是针对人的研究,得出类似的结论。
研究人员在对10多个任务型群体进行了现场和实验室研究之后认为,各群体的发展并非都经历相同顺序的发展过程。但在群体的形成和变革运作方式的时间阶段上是高度一致的。
应该特别指出的是,研究发现:
(1)群体成员的第一次会议决定群体的发展方向。
(2)第一阶段的群体活动依惯性进行。
(3)在第一阶段结束时,群体发生一次转变,这个转变正好发生在群体寿命周期的中间阶段。
(4)这个转变会激起群体的重大变革。
(5)在转变之后,群体的活动又会依惯性进行。
(6)群体的最后一次会议的特点是,活动速度明显加快。(www.daowen.com)
这些发现如下图所示。
群体成员的第一次会议决定了群体的发展方向。在第一次会议上,群体成员完成其项目所要求的行为模式和假设的基本框架得以形成。
一旦这种框架确定,群体的方向在群体寿命的前半阶段一般不太可能重新修订。这一阶段是依惯性进行群体活动的阶段。即使获得对初始模式和假设形成挑战的新创意,群体也不可能在第一阶段实施这些创意。
在这些研究中,一个更有趣的发现是,每个群体都在其寿命周期的同一时间点——正好在群体的第一次会议和正式结束的中间阶段发生转变,尽管有些群体完成一个项目只用一个小时,而有些群体要用6个月。看起来,好像每个群体在其存在时间的中间阶段都要经历中年危机。这个危机点似乎起着警钟的作用,促使群体成员认识到,时间是有限的,必须迅速行动。
这个转变标志着第一阶段的结束,其特征是集中于迅速的变革,抛弃旧的模式,采纳新的观点。转变调整了第二阶段的发展方向。
第二阶段是一个新的平衡阶段,或者说又是一个依惯性运行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群体开始实施在其转变时期创造出来的新计划。
群体的最后一次会议以“迅速地活动来完成工作任务”为特征。
总之,群体的“间断-平衡”模型的特点是,群体在其长期的依惯性运行的过程中,会有一个短暂的变革时期,这主要是由于群体成员意识到他们完成任务的时间期限和紧迫感而引发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