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解决上面介绍的大多数问题。
(1)运用多种标准。
既然在大多数工作中成功的绩效需要完成多种任务,那么就应对所有的这些任务都加以识别和评估。但是,并不是每一件事情都要进行评估,只需要评估那些能够决定绩效高低的关键活动就够了。
(2)重视行为而非特质。
许多特质通常被认为与好的绩效有关,实际上关系不大或者根本无关。例如,从直觉来看,忠诚感、主动性、勇气、可靠、自我表达等特质是员工应该具备的特点。但问题在于,在这些特质上评价比较高的人,工作绩效一定比评价低的人高吗?答案是特质论与绩效并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我们的结论是,管理者可能对忠诚感、主动性这类特质评价很高,但没有充分证据能够证明,在各种不同的工作中,某些特质一定能够导致高绩效。
特质评估的另一缺点在于判断本身。什么是“忠诚”?什么样的员工“可靠”?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因此,不同的评估者的特质概念和对其的价值判断的不同,就会使绩效评估的评估者之间的一致性受到影响。
(3)工作日记法。(www.daowen.com)
记录每个员工的特定关键行为的日记,会使评估更准确一些。工作日记法能减少评估中的宽厚错误和晕轮错误,因为这种方法鼓励评估者把注意力集中在与绩效有关的行为上,而不是员工特质上。
(4)使用多个评估者。
评估者数量增大,获得更准确信息的可能性也会增加。如果评估者误差遵循正态曲线,那么增加评估者数量会使大多数人的评估趋中。这种方法常用在跳水、体操之类的体育比赛中。许多评估者判断一个动作,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最后得分由剩下的几个分数相加而得。
如果一位员工有10个主管,9个认为他很出色,1个认为他能力很差,那么我们可以对较差的评估打个折扣。因此,让员工经常在组织内部流动,以获得多种评估,或者使用多个评估者(如360度评价),我们就能更容易得到有效而可靠的评估结果。
(5)有选择地评估。
有专家建议,评估者只应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发挥评估作用(x领域的专家评论y领域的问题,只是讨论聊天性质,但不能把他们的话作为真理)。这种方法也认识到,不同的组织层次常常对被评估者强调的重点不一样,是在不同的背景下对他们进行观察。所以,我们建议:评估者与被评估者的组织距离越近越好。相反,评估者与被评估者之间的层次越多,评估者观察被评估者行为的机会就越少,毫不奇怪,不准确的可能性就越大。
因此,比如360度评估时,员工的直接上司、同事、下属评估的方面可以只是那些他们最有资格判断的因素。例如,有人建议,大学里的教授对教务秘书进行评估时,可从判断、技术能力、自觉程度等维度来评价;而教务秘书的同事则可把工作知识、组织能力、与别人合作的能力、责任感等作为标准。这样,评估者都能在自己熟悉的领域中来对被评估者进行评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