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把侧重于用界面原型来向用户表达对需求的理解的方法,统称为原型法。例如,著名的螺旋型也可以算是一种原型法。这种方法其实符合人的认知规律,那就是人对视觉的信息接收更快。同时,当人们把自己的想法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时候往往会失去好多本意,加上理解这些文字的人所处的背景环境不同也会对文字产生误解。就像相对论这个概念提出后,大家往往会被相对这个词所误导,而失去了作者原来的本意。所以说,佛教有句话:不可语。更有甚者,提出“张口便错,动念即乖”。信息的本体经过语言文字这个载体因此就发生了变形。到了佛教的禅宗那里,走向一个极端,不立文字,口口相传。这种传递知识的方法是否合理姑且不论,但是对文字信息失真的恐惧可窥一斑。
心理学家做过大量的实验来证明视觉传递信息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原型法可以在需求部门和技术部门间架设一座桥梁,让双方更容易相互理解。因为理解的鸿沟主要在于不同专业技能人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因此可以说用业务原型法来捕获需求才是原型法的真正长处所在。
所以我们在使用原型法的时候,要抓住其用视觉信息来表达需求的本质特征加以灵活运用。
这里介绍一下低保真原型法。这个方法简单易用,在面对复杂需求的时候,为了厘清业务流程关系,可以采用这个方法。
具体做法是:
(1)绘制整个业务逻辑的流程图,打印到一张大纸上。
(2)项目架构师根据业务流程,在A4纸上用马克笔绘制主要界面的示意图形,也就是那种框架图(也可以利用制图工具简单绘制,如下图所示)。
这种框架图不要求过分修饰细节,只要能表达业务意图即可。框线图最好用黑白色,不要用彩色。颜色本身会对观众产生误导。每个图形标明用户角色。因为是用手画示意图,所以这种原型十分容易制作。
(3)根据原型图所涉及的用户角色组织业务用户进行业务界面原型测试。
(4)业务架构师说明测试会议规则,之后按照每个角色分发原型。
(5)之后业务架构师讲解整个设计的业务运行逻辑。涉及各个用户节点的时候,询问那个业务用户对这个节点的看法。(www.daowen.com)
(6)由于这些用户可能是最终的用户,因此他们对即将影响到自己工作的产品十分敏感,因此可能针对某个流程环节的设计发生异议。架构师这个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要过多争辩,记下用户意见即可。
(7)很容易发生两个用户或者多个用户之间意见不统一,发生争论的现象。架构师千万不要参与到关于业务逻辑的争论中,只是记下他们的差异即可。
(8)流程走完之后一一确认他们的意见。
(9)回来整理,重新制定界面原型,形成电子文档,发给每个用户得到确认。必要的话,再进行一次业务原型测试。
注意事项:
(1)如果用户A和B发生了争论,最后A的意见获得胜利。一定要记下B的意见,因为他的意见极可能是项目后期变更的原因。
(2)不要参与业务人员的争论中去。
(3)鼓励业务人员在纸上画出他们的意见。
(4)不要用电子文档的方式进行这种测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