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模式从进入公众视野那天起,就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公众对它也是褒贬不一。支持者认为它是迄今最有效率的经济形态,代表着经济发展的未来;反对者批评它严重破坏了行业原有的平衡,导致市场极度混乱,造成了大量安全隐患。
在商业实践中,也是优劣共存。一方面,爱彼迎、优步等共享平台的迅速崛起体现了这种商业模式巨大的生命力和受市场欢迎的程度,许多领域里“共享+”模式的探索如雨后春笋;另一方面,一些曾经名噪一时的共享业态却在悄悄转型。猪八戒网曾经是以创意众包闻名的共享平台,而如今威客们已经不再是它的主要创意供应者,专业机构成为其主流服务供应商。众多的P2P网贷虽然名义上是为借贷双方直接交易提供信息的平台,可实际上大都采用类商业银行的间接借贷模式。
上述这些转型是在市场竞争引导下发生的,而另一些案例则是政府监管规范的结果。近来出台的网约车新规,尤其京沪等一线城市对车辆与司机的限制,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而这又与大城市人口控制,乃至我国的户籍制度等搅在一起,引起媒体在技术、经济和社会等多视角更加广泛的争议。
撇开其社会效应不谈,纯粹从技术和经济角度看,共享模式的优势在于对用户多样化需求的满足;如果其相当部分供给来自闲置资源利用的话,那么另一个优势便是供给方的低回报要求。这两点在爱彼迎上看得很清楚:房源品种繁多、特色显著;而作为闲置民居的业主,对同类租房的要价(尤其在早期)比专业酒店明显要低。这两个因素是促使其在5年内迅速拥有100多万间房源的主要原因。
然而,共享模式也有其不容忽视的劣势:一是专业水准相对不高,导致其质量参差不齐;二是规模效益较差,造成其平均成本较高。这可能是优步和滴滴专车面临困境的重要原因。出租车用户对多样化要求不高,而专车的闲置资源优势随着规模的扩大而迅速下降,即主流供应方不再是闲置资源的拥有者。但是,专车平台相对于专业出租车公司,在成本与质量方面的劣势依然存在。在我国,由于不少专业出租车公司为国有企业,所以专车平台的优势更多体现在体制机制上的灵活。(www.daowen.com)
我曾应邀去看了位于北京东四的共享际,这是毛大庆继优客工场之后的又一个共享创意。共享际是一栋由胡同里的旧厂房改建而成的小楼,地下一层是60个办公桌位的创客空间以及大大小小的会议室,这自然是优客工场理念的延续:一楼是公共服务区域,包括餐厅、咖啡吧、超市、书店和正中央一个开放式的会场;二楼是24间别致的公寓房,窗口看出去便是青砖瓦的四合院,层层叠叠;房顶是开放式平台,隔成了若干个不同风格的休闲空间。毛大庆不愧是建筑设计师出身,2 300平方米的小小空间竟然规划得如此精彩纷呈。
如果这只是个集居住、办公、生活、娱乐、学习为一体的小公寓,那与共享经济还扯不上多大关系;但是这里每个角落里迸发出来的创意却可能产生巨大的共享效应。共享际的超市不仅全部开架,而且无人收款,全凭消费者自助扫码支付;所以这里不仅出售商品,还培育信用。共享际的餐厅是家菜肴创意孵化平台,专门邀请愿意创新的厨师来这里一展身手;所以光顾者不仅能经常尝到新款菜肴,而且如果厨师开发的系列菜肴被证明有市场,即可找到需要的餐厅以创意入股的方式进行合作。共享际的书店没有书架和书柜,而是一个读书会;以读书讨论推动销售,因为“阅读是孤独的,分享是快乐的”……共享际里的每个公共服务空间,都在尝试打造成为某个功能的创新平台,让爱好者共建共享创意;不仅如此,把不同功能的创新平台在这小小空间里汇聚,又能通过功能交汇、创意互补而产生相互激荡,再扩散出去,形成更加辽阔的智慧的海洋。
虽然只是个雏形,共享际却为共享经济提供了另一个视角,即资源的协同共享,或者叫跨界共享。爱彼迎和优步虽然规模庞大,可共享资源单一,不过是车或房。随着平台模式的发展进入第二阶段,即从“跑马圈地”演化到“精耕细作”,综合型大平台的规模优势逐渐淡化,而良莠不齐、信息不对称的劣势不断凸显,越来越多的新生平台呈现出“深度垂直”的特性。然而,大量的专业细分平台同样会给用户带来另一种不便,即平台之间的切换成本较高。共享际如果定位成多种专业平台在线下的交汇点,让平台之间产生强烈的交叉网络效应,那就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尝试。
(1) 原文发表于《财新周刊》2016年第45期,题目为《共享经济新阶段到来》。出版时做了修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