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与大家分享关于共享经济的三个问题,第一是共享经济从何而来?第二是共享经济有什么优势?第三是共享经济往何处去?
这些年共享经济非常热,热是指许多人顶它,也有不少人踩它。无论在业界(包括资本市场),还是在学界,许多人认为共享经济代表着未来经济形态发展的主流趋势;我国各级政府也在许多场合支持它,给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后来,以共享单车为代表的一些新业态出现了困境,于是大家又一窝蜂地觉得共享经济不行了,又是一场泡沫,一地鸡毛。事实上我们很少去关心共享经济究竟是什么,它是怎么来的,又将往何处去。
滴滴出行是共享经济吗?或者说现在它还是共享经济吗?猪八戒网还是共享经济吗?共享经济的核心到底是什么?它是闲置资源的有效利用,还是使用权的有偿转移,抑或是每个人的一种直接参与?它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东西?许多人在经营着自称共享经济的企业,许多人在从事着共享经济的研究,还有一些人正颁布着关于共享经济的政策,可是他们真的明白共享经济吗?绝大部分人其实是在“盲人摸象”呢!
根据这些年的观察和研究,我提出了共享经济演化三阶段论。
第一个阶段可称之为“需求端的细分共享”。这是共享经济的探索期。
我们先来观察几个典型的共享经济的企业。先看著名的爱彼迎(Airbnb)。这家公司成立于2008年,是一家提供民宿的共享平台。它最初是利用互联网解决低端人群如大学生的短期住宿(Airbnb是Air Bed and Breakfast的缩写,即指能提供气垫床和早餐的简易住宿),2011年估值就超过10亿美元,成为独角兽;目前估值在310亿美元,已经连续2年盈利,正在筹划上市。平台上房源规模超过300万间,覆盖近200个国家的数千座城市,累计预订人次超过5亿。
可是我们仔细想一想,爱彼迎究竟是从事什么业务的呢?不过就是做民宿出租的!那么中原地产和其他的房产中介同样也做大量的民宿出租业务,它们也是共享经济吗?好像不是。
再看租车平台Zipcar,这是著名企业家、共享经济模式的开创者罗宾·蔡斯在2000年创立的。这是一个依托互联网的汽车分时租赁平台,是共享经济早期的典范模式。可是我们仔细想来,传统租车行业按天租车不是共享经济,而Zipcar通过互联网按小时租车,就是共享经济了吗?再比如说办公室出租多少年来一直都有,从来没有人觉得这是一种共享经济模式,可是像WeWork、优客工场等联合办公业态按工位出租场地,大家就觉得它是共享经济。
通过上述案例可以看到,早期那些被社会认同的共享经济的业态,并不是它们的业务与传统业务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还是租车,还是租房,还是租办公室,只是把出租的时间缩短了,或者把空间隔小了,即把出租的标的物分割得更细了!它的核心是什么?它的核心只是利用了互联网和通信技术,降低了交易成本,使得交易的标的物被细分了。就像去菜市场买菜,原先土豆、辣椒必须一斤一斤地卖,而现在允许一只一只地卖。这对于那些需求量不大的消费者显然是个福音!同样,上述那些新业态,对于只想租一两个小时车的人,只想租两三个工位的初创公司,对于想租几天民宿的游客,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因此,我把这个共享经济的初创阶段的特点称为“需求端的细分共享”,即新业态的特点是对传统租赁业务的标的进行细分。社会所认同的所谓“共享”其实是相对的,并不对应于“独享”,即并不是说只要拥有者把东西拿出来与别人分享或者出租就算“共享”,而是指在原有的基础上的“共享”。一套民宿,原先一年里就租给一个人,现在“切碎”了租给许多人,便是“共享”。
那么为什么这些共享经济的早期企业愿意把业务“切碎”了零卖,而同类的传统企业不那么做呢?一句话:交易成本!
在互联网时代,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持续发展,使得上述这些业务的交易成本大大下降,从而使得标的细分在商业上成为可能!
交易成本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多个经济学家因为在这方面的成就而获得了诺贝尔奖。同时,交易成本对经济生活,大到产业结构,小到商品种类,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倒退30年,菜场上没有电子秤;如果你要买1只土豆,菜贩要与买几斤土豆一样地秤,一样地算价格,即交易成本相同,而收益差别很大,因此菜贩就不愿意论只卖土豆,更不愿意论根卖葱!而现在设备先进,交易成本很低,菜场上的交易标的就会变小。同样的道理可以解释小企业贷款难、贷款贵的老大难问题。如今蚂蚁金服基于大数据优势,就可以大大降低包括信用分析在内的贷款交易成本,使得小额贷款越来越具有商业价值。
所以,那些早期的共享经济业态都采用了互联网平台。其原因不仅是为了便利,更是为了降低交易成本。而那些传统企业,因为一时无法把交易成本降下来,所以在那些细分标的的领域里难以与新企业竞争。
现在的一批互联网企业,凭借技术和商业模式的优势,通过对标的物的细分进入了传统行业的市场。然后呢?
随着需求的快速增长,自然需要有相应的供给来与之匹配!Zipcar就是这样,蔡斯刚上线的时候才4辆车,1个小时后需求就满了。怎么办呢?接下来有几个办法。一是自己花钱去买更多的车,4辆不够就买40辆车、400辆车。可是没钱!事实上当时蔡斯只有1辆车是自己买的,其余都是租的。二是到资本市场融资,如今许多初创企业都是这么干的,编个故事到处讲;讲得好就能持续融资,估值不断攀升。可是在共享经济前期,成功案例少,故事不容易吸引人。所以第三种办法就是搭建开放式的第三方平台,把民间的闲置资源整合到平台上,以满足需求的持续增长。
于是,共享经济进入第二个阶段,可称之为“供给端的闲置资源匹配共享”。这是共享经济的爆发期。凡是闲置资源能够被平台有效整合的,都表现为超常规发展的状态,如2011年爱彼迎的业务量增长了800%!
在探索期,因为那些共享经济的平台很小,所以并不引人注目;等人们发现它们时,大都进入了爆发期。所以人们就会把这个阶段的特征——闲置资源的有偿利用看作共享经济的本质!
闲置资源的广泛利用确实解决了那些共享平台的燃眉之急,帮它们满足了用户的迫切需求,而平台也在满足用户需求的过程中迅速长大;因为闲置资源对回报的要求较低,这使得共享平台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了价格优势。此外,闲置资源利用还占领着“道德高地”,因为强调由此带来的资源节约和生态保护,在舆论和政府层面也都得到了良好的支持。
所有这些,都为共享经济的持续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在出行、办公和金融等领域,共享经济的崭露头角给资本市场以极大鼓舞,也给更多行业的转型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然而,我们再看看今天的爱彼迎,再看看今天的滴滴出行,或者再看看今天的优步,它上面的车和房,绝大多数都已经不再是闲置资源了!当这个平台继续发展,需求继续旺盛,这时候闲置资源已经不够用了,或者闲置资源的利用本身也存在很多问题。
所以我认为,共享经济正进入第三个阶段,即“人人直接参与的平台协同共享”阶段。
在这个阶段,在共享平台的两端,需求端依旧会对标的物保持甚至持续细分,供给端也还是以散户为主,即所谓“人人直接参与”,至于是否还是闲置资源,已经不重要了。(www.daowen.com)
我之所以认为,闲置资源的有偿利用只是共享经济业态的一个阶段性特征,而不是它的基本特征,有以下几个理由。一是闲置资源有质量参差不齐、管理成本较高的负面效应;二是闲置资源本身有短期效应,时间跨度一长,有了预期,就不是闲置资源了。举个例子,如今许多如春雨医生、好大夫在线等互联网医疗平台都有医生利用闲暇进行线上问诊咨询;平台和医生都认为这是闲置资源。可是如果这种商业模式能够持续的话,那么未来医学院毕业的学生选择从医,甚至再往前,学生选择医科专业时,就会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将这块付出与收益考虑进去。于是未来的医生在互联网平台上问诊就不再是闲置资源。对于医生而言,是否属于闲置资源不在于是兼职还是专职,而在于是否属于预期内的;如果在预期内,他们就会把前期投入做分摊,而闲置资源最大的特点是回报要求低。
前面介绍的共享经济动态演化的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独自的特征,从一个阶段发展到下一个阶段有明显的动力机制。那么,共享经济究竟是什么呢?
小时候我们看过一部动画片叫《小蝌蚪找妈妈》。为什么不拍一个小公鸡找妈妈呢?因为小鸡和母鸡长得很像,而小蝌蚪和它们的妈妈——青蛙长得不像。今天的共享经济可能还在“小蝌蚪”状态,还在不断地变形,还在“找妈妈”的阶段,因为小蝌蚪也不知道它下一个阶段会长成什么样。
我们做过一个理论研究,探讨共享经济模式对于独角兽企业的影响。大量数据的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模式对于独角兽企业(不仅中国,全球都是如此)有着很强的促进效应,无论在规模扩大,还是在估值上升方面,都有着显著的正面效应。
现实中的感觉也是如此。那些发展势头迅猛、深受资本市场追捧的明星企业,如优步、爱彼迎、陆金所、今日头条、抖音等,有不少都是共享经济的业态。那么它们有什么优势呢?
共享经济的企业大都以开放式平台模式在运行,最大的好处就是擅长“微积分”!
平台都擅长“积分”。平台通过把海量用户汇集起来,凭借其特有的交叉网络效应,持续提升用户的价值,同时也把自己做成巨无霸。这样的轻资产模式有利于快速扩张。除此以外,用户规模还可以给平台带来数据、资金等,所以独角兽很喜欢这种平台。
共享经济业态的平台,我们叫共享平台。它是由大量闲置资源或者差异化的小微个体供应方形成的,所以它还有一个很大的特征叫“微分”。这个“微分”是把海量的差异化的供求双方聚集起来,通过平台的大数据分析能力来实现精准匹配。这类平台形成优势的一个重要前提,是用户端对差异化、多样化的强烈需求;无论是爱彼迎、优步,还是美团点评等,都具有这样的特征。
共享平台“微积分”的优势是它培育了一大批新兴的企业。也就是说,消费者五花八门,商家同样五花八门。通过积分快速聚集用户,提升价值,占领市场。同时又用“微分”深度了解用户,精准服务,巩固自己的优势。这是共享平台最大的特征——擅长“微积分”。
从共享经济一路走来“小蝌蚪找妈妈”,我们就能感受到它的基本态势:持续吸纳先进技术(包括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分析技术),不断调整商业模式,坚持平台模式,发挥“微积分”效应,保持成本优势。
所以,我们虽然不知道共享经济这只小蝌蚪的妈妈究竟长什么样,但是它灵活追逐成本优势的“德行”是不会变的!它的继续发展必定会沿着低成本的路径去寻找。无论这些共享经济的企业是昙花一现也好,是变成百年老店也罢,最终就看它们能不能始终走在交易成本降低的最前列。
我能够推测的大概有这么几点。
第一,随着信息技术的持续进步,在各个领域里的交易成本会出现下降趋势,所以共享经济的业态会在更多的领域里出现。
未来出现的共享经济企业也未必按照我刚才讲的三个阶段循序推进。因为之前之所以如此推进是一种自发的形态,当企业家变得更具前瞻性了,就能实现跨越式发展,直接进入第二或者第三阶段。比如说共享单车就是一种,它没有采用滴滴打车、优步这种模式,通过第三方平台,而是自己直接去投资了。当然直接投资也带来了风险,我们看到今天ofo的结局就是一种自己投资所带来的风险。社会的诚信体系和社会的文明程度,都可能是它发展的一个瓶颈。
第二,共享经济的具体表现形式会一变再变,一切都是为了降低成本。所以我们今天认为共享经济最典型的特征,比如说闲置资源利用可能不再重要,非闲置资源一样能接入平台。事实上站在未来的时点回头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开放,人们多点执业、多社会角色的扮演,如今所谓的闲置资源在不久的将来都不再是了。
无论是爱彼迎还是优步,都是人人直接参与。但人人直接参与的模式也未必有优势,这里面确实有多样化和规范管理之间的平衡,现在滴滴出行上车辆的主要来源是租赁公司,不再是我们想象当中每个人自己去买辆车,无论是闲置还是非闲置加入这个平台当中去,已经不是这种模式了。
很多人会说共享经济的一个优势是资源的有效利用,这可以节省资源、保护生态等,有一个道德高地。但实际上这个道德高地,即所谓的社会价值,在目前来看,在商业竞争中是不能直接转化成为商业价值的,这跟大家讲的可再生能源不一样。
可再生能源有政府在后面背书,政府在后面补贴。从共享经济来看,政府还没有介入到这个层面,所以它的社会价值目前来看未必能直接转化为经济效益。
第三,平台会越做越大。刚才我们讲做平台最大的好处是轻资产、快扩张。但是当一个平台扩张到一定程度不能再扩张的时候,轻资产还是不是优势,就不知道了。另外,资源和信息的共享,到底是导致了社会的扁平化,还是更加集中化?互联网到底是去中介还是加强了中介?这都要“走着瞧”。
有各种各样的因素会影响共享经济未来的发展,无论是闲置资源,还是规模生产等,包括外部环境,技术上是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另外体制机制上,我们有市场机制、法律环境、诚信体系等这样一系列问题的影响。所以共享经济未来会往何处去呢?一定是在所有因素的制约下,寻找一个低成本的竞争优势。
(1) 根据在2019年交大安泰EMBA新年论坛上的演讲整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