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互联网+领域并购浪潮:背后的战略布局和影响

互联网+领域并购浪潮:背后的战略布局和影响

时间:2023-05-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5年互联网领域的并购主要有两类。互联网企业被迫寻找新的快速扩张模式,收购兼并更易被促成。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互联网巨头及其背后资本大鳄的战略布局。这种兼并重组的趋势还会延续下去,并将对“互联网+”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资本的谨慎进入和政府的竞争政策都会降低互联网企业的过度补贴。最后,互联网巨头涉嫌垄断问题会被更多关注。

互联网+领域并购浪潮:背后的战略布局和影响

2015年以来,互联网细分领域龙头企业收购兼并的事例频频发生,最新的案例是在线旅游市场两大宿敌携程、去哪儿网闪电合并,百度献出去哪儿约45%的总投票权换得约25%的携程总投票权,成为携程最大的股东,在线旅游市场烧钱模式暂告段落,百度下一季度财务报表定可变靓。

市场人士笑称,2015年互联网的主旋律是“爱情”,但亦有人纠正:2015年的主旋律是“婚姻”,因为有的是为了“爱情”,也有的是看中了对方的“嫁妆”。

从携程与去哪儿网整合之前一波三折的情形来看,这场“婚姻”显然为时势所迫。2015年互联网领域的并购主要有两类。一是同业之间的横向合并或收购。2月,滴滴打车与快的打车合并;4月,58同城战略入股赶集网;10月,美团与大众点评达成战略合作。二是跨行业收购。5月,京东成为途牛的第一大股东;10月,阿里巴巴集团宣布全面收购优酷土豆。这些并购的目标企业都在“互联网+”领域,一系列动作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会对行业产生怎样的影响?

一个直接原因是资本市场进入冬季,互联网企业持续融资烧钱越来越困难。经济不景气导致投资者风险意识增加,各类风投资金供给大幅度减少,互联网企业估值显著下降,5张PPT就能融资上千万美元已成为历史,亟须抱团取暖,共度时艰。

政府对互联网企业野蛮生长、过度补贴开始实施干预,是另一个重要背景。在交通运输部等出台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中,已经出现不得以低于成本的价格进行不正当竞争的要求。互联网企业被迫寻找新的快速扩张模式,收购兼并更易被促成。

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互联网巨头及其背后资本大鳄的战略布局。2015年以来,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企业,抓住“互联网+”的发展机遇,在互联网金融医疗、出行、旅游、娱乐等各个领域,依托自身优势,收购兼并,联盟合作,快速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这次携程与去哪儿的合并,百度不需要投入更多资源,即大大加强了对这一细分市场的控制力,短期内在线旅游市场领域无人能望“携程+去哪儿”项背。

互联网巨头们是很擅长搭建平台的,尤其是阿里巴巴集团。从淘宝开始,阿里巴巴集团就在推行平台策略;之后无论是支付宝还是快的打车,都坚持了做平台而不是做产品的策略。阿里健康就是很典型的平台思维和平台策略。无论是收购药厂还是参股医院,阿里健康都是为了示范,其目的应该是想搭建一个全方位的、能形成闭环的“医药合一”的互联网医疗平台。但是如果开始时手里什么都没有直接去和药厂谈,药厂会有顾虑,所以阿里巴巴集团先自己拿个药厂来做,让别的药厂看看,到底怎么在这个平台上玩。阿里健康的运作模式与打车平台非常相像,包括补贴、抢单等。这说明阿里巴巴集团正在探索一种基于平台的快速成长模式。

蚂蚁金服的战略应该也是平台,即为金融机构、金融产品服务的平台。一方面,凭借支付宝的流量优势,能够为各类金融产品带来大量需求;另一方面,依托淘宝、天猫以及其他阿里系的场景优势,又能获得海量数据来有效提升风险控制能力。

确实,BAT等互联网企业对于推进“互联网+”行动,对于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起了非常积极的引领作用和示范效应。尤其是这些平台企业对于用户乃至社会的价值,很大程度上与其规模成正比,所以对这些领域出现的市场集中需要相对宽容。

不过,从另一方面来看,它们毕竟是企业,必然具有利用自身市场优势获得更多利益的动机,这就可能使它们“滥用”自己的市场支配地位,选择一些不公平竞争的市场手段,而这点是需要政府监管当局以及社会舆论所关注的。(www.daowen.com)

比如依托平台实行捆绑销售,就像谷歌遭到欧盟和其他一些国家反垄断调查的内容;又比如凭借市场优势与用户签署排他性协议,像之前京东投诉天猫要求商家“二选一”之类的;再比如利用规模优势往相关产业延伸等。总之,对这类市场的监管重点不是那些巨型企业是否具有“市场支配地位”,而是看其是否“滥用”了自己的市场支配地位。如果滥用了就会破坏市场的竞争环境,有悖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政策。在传统行业关系中,市场支配地位溢出大都是上下游之间的;现在行业之间的相关性更为复杂,垄断力量可以跨行业“输出”,这也是需要警惕的点。

这方面有些国际经验值得借鉴。欧盟以及印度、巴西等国对谷歌在搜索引擎、安卓系统等使用上的反垄断调查,主要不是调查它的市场份额是否过大,而是重点关注它是否利用平台歧视其他用户,降低搜索质量,损害消费者利益。

还有一类现象,也应该引起政府监管当局和媒体的关注。现在一些政府部门有时会联合企业共同开发一些管理信息系统,这些信息是以政府管理部门的名义获得的,结果在政府部门使用这些信息系统的同时,也被少数企业使用。如果该信息被这些企业用于市场竞争,或者作为商业用途,则可能导致严重后果。比如阿里巴巴集团收购中信二十一世纪有限公司(即如今的阿里健康)而带来的中国药品监管码管理系统的使用权问题,曾经引起医药行业一场巨大风波,造成相当严重的负面效应。

这种兼并重组的趋势还会延续下去,并将对“互联网+”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首先,消费者获得的优惠会减少。横向合并降低了市场竞争力度,企业减少补贴,提高价格。资本的谨慎进入和政府的竞争政策都会降低互联网企业的过度补贴。不过,消费者也应理性看待市场,不能把企业前期为培育市场所采用的营销手段当作“新常态”,需认清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另一方面,合并后的企业会进一步拓展和完善细分市场,提高服务质量。比如滴滴和快的合并后,虽然减少了补贴,但很快推出了顺风车、巴士等新产品,以适应消费者不同的需求。

其次,市场进入壁垒会提高。面对合并后的巨型企业,创业者更加举步维艰。在“互联网+”各个领域,由于普遍采用开放式的平台型商业模式,用户规模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在电子商务、网络支付、网络打车等领域,新建综合性大平台的空间已经很小;在“互联网+餐饮”“互联网+旅游”等领域,大众点评和携程等覆盖全国的综合性大平台也基本形成,它们正通过不断收购兼并提升市场的进入门槛。创业者未来更需走差异化道路,选择更专业的细分市场,提供更全面周到的服务,即所谓“深度垂直”。

最后,互联网巨头涉嫌垄断问题会被更多关注。其实在2010年,就有奇虎诉腾讯滥用市场支配地位;2015年年初滴滴、快的合并,易到用车也提出异议。不过还没有一家互联网企业因垄断而被制裁。而在欧美,此类问题已经引起监管当局和舆论的关注,如欧盟委员会一直在调查谷歌涉嫌滥用安卓系统的市场力量问题。

随着“互联网+”行动的推进,越来越多的行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中出现了一批巨型的平台型企业,如电子商务、网络支付、打车平台等,而在互联网金融、互联网医疗等领域,这样的平台也正在兴起。这是在当前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推动下,产业升级换代、经济转型发展的大趋势。而这些平台很可能成为这一趋势的助推器和引领者。

这些巨型的,或者正在走向巨型的平台型企业,由于具有规模经济和网络效应等特征,呈现出越来越显著的规模与价值互动,即规模越大,为用户创造的价值(从而给自身带来的利益)就越大;而价值越大,能实现的规模也就越大。因此,这类产业很容易形成“赢家通吃”,出现高度的市场集中。这是新技术环境下产业转型升级的大势所趋,如何正确理解、妥善对待这种“新常态”,趋利避害,是未来监管部门和市场面临的共同课题。

(1) 原文发表在《财新周刊》2015年第43期,这次出版做了较大修改和补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