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际运用中,我们将商品的移动称为输送,而其中短距离、少量的输送我们称为配送,一般配送的有效距离最好在50千米半径以内。若以物流中心为据点来划分,由工厂将商品送到物流中心的过程称为输送,属于少品种、大量、长距离的运送;而由物流中心将商品送到客户手中的活动称为配送,属于多频率、多样少量、短距离的运送。输送较重视效率,即尽可能以装载率优先,希望每次载越多越有利;而配送则多以服务为目标,在许可能力下以满足客户服务要求为优先。
在物流经营管理系统比较单一的条件下,高投资的智能技术使用只能大幅增加物流经营成本。而当中国加入WTO后,经济的全球化将对物流的国际化产生重大影响,将扩大物流服务的地域、数量、经营项目等方面的范围,刺激我国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加大了物流系统管理的难度。为此,产生了对具备模仿人的智能,具有思维、感知、学习、推理判断和自行解决物流经营问题能力的物流系统的需要。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物流业目前已初步具备了发展智能配送系统的经济环境和市场条件。
市场供求关系已发生重大变化,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为企业加强科学管理,发展智能配送系统提供了良好的经济环境条件。随着经济体制市场化改革的深入,中国经济保持了多年的持续快速增长态势,商品市场的供求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打破了长期以来商品供不应求的市场格局,初步形成了供求平衡或供过于求的买方市场格局。(www.daowen.com)
企业改革日益深化,为智能配送系统发展培育了必要的微观基础。推进企业改革,着力培育市场主体是市场化改革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主要的进展体现在对国有企业放权让利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方面,使国有企业从计划的执行者逐步转变成为市场主体。到目前为止,全国30多万家国有企业中,绝大多数实现了市场化经营,承担国家计划的企业只有1万多家。14 000多家国有大中型企业中,1/3以上实行了公司化改造,国有小企业完成改组、改制的已达50%~70%。与此同时,由于所有制理论的突破和改革开放政策的引导,特别是近年来大力发展中小企业的政策,使得一大批非国有经济市场主体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容忽视的经济力量。
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商品物流技术的进步为中国智能配送的快速发展准备了充分的技术基础。规划智能配送系统中大量使用了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商品物流技术,这些技术在西方发达国家已日趋完善。目前已有相当多的智能配送技术开始进入中国并在企业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如条码技术、计算机支持的信息管理技术、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全球定位系统、EDI技术、LB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