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安倍经济学货币政策:政治动机与功利性分析

安倍经济学货币政策:政治动机与功利性分析

时间:2023-05-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政策配合的角度来看,安倍经济学的货币政策也没有与其他经济政策形成有效的呼应和配合。安倍经济学号称有“三支箭”,货币政策是其中的“第一支箭”,但货币政策并没有与其他政策形成很好的政策互动。因此,“三支箭”实质上是在各自为战的状态下展开的,没有形成政策合力。

安倍经济学货币政策:政治动机与功利性分析

如前所述,安倍第二次执政后的首要任务是如何快速恢复国民对自民党的信任,而重振长期处于低迷中的日本经济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抓手。安倍将日本经济长期停滞的原因归结为长期通货紧缩是本末倒置,长期通货紧缩不是经济停滞的原因,恰恰相反,长期通货紧缩是经济停滞的结果和外在表现。日本银行前总裁白川方明曾分析过通货紧缩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实质,指出摆脱通货紧缩“不是简单的物价上涨”,而是“在物价安定的前提下实现可持续的增长”,“希望实现的是首先实际经济增长率——在人口减少社会或应是人均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国民总收入(GNI)的增长率——提高,然后作为其结果,物价上涨率再随之相应提高的状态”。[31]

安倍试图由日本银行的货币政策来充当“第一支箭”,通过他所谓的“大胆的”超级货币宽松在短期内迅速引发通货膨胀,人为制造物价上涨、“景气回复”。安倍将人们的注意力从日本经济的本质问题引导向表面问题,故意混淆问题的表象与实质,这是因为解决表面问题比解决实质问题容易得多,也更容易通过“数字化”的指标操作来实现。安倍故意设定了一个可视化的所谓“2%的物价安定目标”,无非是希望通过用短期刺激政策迅速达成这一目标,造成所谓的长期通货紧缩问题已经解决、日本经济将走出低迷的假象,通过做表面文章来实现所谓的“政绩”,从而为安倍政权的长期巩固争取政治资本和民意支持。然而事与愿违,短期刺激政策虽然立竿见影,但终究还是差了一口气,没能如期达到所谓的“2%的物价安定目标”。(www.daowen.com)

从政策配合的角度来看,安倍经济学的货币政策也没有与其他经济政策形成有效的呼应和配合。安倍经济学号称有“三支箭”,货币政策是其中的“第一支箭”,但货币政策并没有与其他政策形成很好的政策互动。安倍政府在与日本银行发表共同声明后,就将达成所谓“2%的物价安定目标”的责任全部推给了日本银行,采取所谓“不干预”的态度,强调日本银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实质是在明哲保身。如果日本银行的货币政策如期达成目标,那么可以将其作为“三支箭”的一部分,坐享其成;如果未能达成目标,也可以以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为由,将责任全部推给日本银行,可谓进可攻、退可守。因此,“三支箭”实质上是在各自为战的状态下展开的,没有形成政策合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