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控制法是新近发展起来的一种分析方法;它根据数据来“合成”对照组,以对比研究政策效应。其背后的基本逻辑是基于数据“合成”的对照组要优于主观选定的一个对照组。以下我们以评估通货膨胀目标制影响一国通胀变化的政策效应为例,对此方法作简要说明。
给定K+1个国家在t∈[1,T]期内的通货膨胀数据,其中第1个国家(i=1)在时点t=T0采用了通货膨胀目标制,其余K个国家均未采用(即,对照组国家)。目标制国家采用这一政策后(即,[T0+1,T]期内),令表示通货膨胀目标制给该国在时间t所带来的通货膨胀率变化。其中,是可以观测到的通货膨胀率;为假设这个目标制国家如果没有采用这一货币政策时的通货膨胀率,它无法观测到,需要我们来估计。对此,我们应用Abadie et al.(2010)的模型来估计:
(1)式中,δt为时间固定效应,Zi表示不受通货膨胀目标制影响的控制变量,μi则是(F×1)维观测不到的国家固定效应,εit是每个国家不能观测到的短期冲击、均值为0。
如上所述,假设第1个国家(i=1)采用了通货膨胀目标制,余下的K个国家i=2,…,K+1均未实施该政策。考虑一个(K×1)维的向量权重W=(ω2,…,ωk+1)以使ωk≥0,k=2,…,K+1,并且ω2+…,ωk+1=1。每一个向量W的特定值都代表了一个潜在的合成控制组合,即对K个国家的特定权重。针对每一个对照组国家的结果变量值,经过加权后得到:
假定存在一个向量组,满足:(www.daowen.com)
如果是非奇异的(nonsingular),我们就有:
Abadie at al.(2010)证明在一般条件下,(4)式右边的均值将趋近于0。因此,在目标制国家采用这一货币政策后,我们可以用作为的无偏估计来近似,从而得到政策效果的估计值:
综上可知,合成控制法是利用对照组国家来拟合一个处理组的反事实状态(即,“合成”出处理组的对照对象;具体到本处研究,它反映了假设目标制国家如果不采用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情况),并通过两者的对比分析来研究政策效应。合成控制法由Abadie and Gardeazabal(2003)提出,近年来在其他政策评价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如,Abadie et al.,2010[21];王贤彬和聂海峰[22],2010;苏治和胡迪[2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