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配合这一目标,安倍政府启动了赤字财政政策,由作为央行的日本银行认购国债,在两年内使日本银行国债持有量从89万亿日元增加到190万亿日元,净购买量增至每年50万亿日元。考虑到“二战”中日本银行认购国债制度为日本的军事化和战争提供了经济基础,战后日本《财政法》明文禁止日本银行认购国债,但却保留了实施该制度特殊理由的例外情况。
安倍政府成立后,基于再通胀主义的政策要求,实施更加宽松的货币政策,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为配合这一目标,安倍政府启动了赤字财政政策,由作为央行的日本银行认购国债,在两年内使日本银行国债持有量从89万亿日元增加到190万亿日元,净购买量增至每年50万亿日元。同时,延长央行购买国债的期限,最长延至40年,这使日本银行持有的国债的平均到期期限从不到3年提高到7年。
日本央行正式认购国债始于20世纪30年代初,为应对1929年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萧条,时任大藏大臣的高桥是清推行了财政扩张政策,通过大规模发行国债填补财政空缺,同时由日本银行认购发行的赤字国债。考虑到“二战”中日本银行认购国债制度为日本的军事化和战争提供了经济基础,战后日本《财政法》明文禁止日本银行认购国债,但却保留了实施该制度特殊理由的例外情况。日本现行的《财政法》第4条规定:中央政府的财政支出必须以国债以及借款以外的财政收入作为主要财源;但为确保灵活性,该条同时规定:作为公共投资、出资以及融资的财源,可在经国会审议通过的金额范围内,发行国债或者筹措借款。此外,现行《财政法》第5条规定:中央银行不得直接认购国债,只有在特殊情况下,允许中央银行在国会认可的数额内认购国债。基于这一规定,安倍政府复制高桥财政的手法,要求日银认购国债积极配合赤字国债的发行,这不仅有利于通货供应,为市场注入流动性、促进国债的便利发行,同时压低市场利率、减弱投资的挤出效应。作为国债消化的新方案,高桥财政时期作为日本银行总裁的深井英五形容这一政策达到了“一箭三雕”的效果。(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有关日本经济研究.第一辑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