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两国作为亚洲乃至世界极为重要的经济体和有影响力的大国在维护地区稳定、推动共同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2017年是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45周年。建交45年来,中日两国在经济、社会、人文等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金融作为中日两国全面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两国政界和企业界关注的焦点。建交以来,中日两国实现了金融合作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政府到民间机构的递进式发展,为中日两国各领域,特别是经贸关系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在这个值得纪念的历史时刻,中日在金融领域的合作现状、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已经成为两国乃至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一方面,中日政策性金融合作与交流的经验值得两国认真总结;另一方面,双方合作未来的发展方向已成为摆在两国“官、产、学”三界有识之士面前的重要课题。
国与国之间的金融合作,特别是政策性金融合作是国家间经济、外交关系的进一步延伸,是国与国关系在财经领域的风向标,是发展国家间经贸往来的重要支撑。因此,政策性金融合作存在和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国与国关系,离不开国家间的互信与理解,同时也离不开国与国之间持续的经贸和人文交流。可以说,如果没有稳定、持久、和平的国家间关系,政策性金融就难以发挥应有作用,就难以为双边经贸、人文、科技等领域合作提供强大资金支持与物质保证。正是基于这一事实,中日之间的政策性金融合作才伴随两国建交而逐渐发展、壮大起来。然而,近些年来,两国关系发展不时受到历史、领土等问题干扰,高层往来频频遇到阻力。2012年由于日本政府单方面实施所谓钓鱼岛国有化导致中日关系跌至冰点。此后,安倍晋三再次出任日本首相,由于其奉行保守主义政策,加之东海、南海以及历史等问题持续发酵,中日两国政治关系复苏缓慢且充满不确定性。与2004年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执政时期的“政治交流冷淡、经济联系热络”的所谓“政冷经热”现象有所不同,当前中日经贸关系总体已经显露疲态,双边贸易额连续多年下滑,日本对华直接投资额连年减少,两国政治经济现状整体呈现出“政治交流冷淡、经济合作亦冷淡”的新“政冷经冷”局面。应当说,这一局面的出现是所有致力于中日世代友好发展的两国有识之士所不希望看到的,同时也不符合两国经济、金融界以及国民的根本利益。
2014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会见来华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时表示:“中日互为近邻,两国关系稳定健康发展,符合两国人民根本利益,符合国际社会普遍期待。中国政府一贯重视对日关系,主张在中日四个政治文件基础上,本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精神,推动中日关系向前发展。”对于中日两国出现的政治困难,习近平主席指出“中日关系出现严重困难的是非曲直是清楚的。双方已就处理和改善中日关系发表四点原则共识,希望日方切实按照共识精神妥善处理好有关问题”;强调历史问题事关13亿多中国人民感情,关系到本地区和平、稳定、发展大局,日本只有信守中日双边政治文件和“村山谈话”等历届政府作出的承诺,才能同亚洲邻国发展面向未来的友好关系。习近平主席的这一表态为处于困难时期的两国关系发展指明了出路,为此后中日之间包括金融在内的各领域合作、发展奠定了基础。(www.daowen.com)
2014年以来,中日关系有所缓和,各领域交流与合作一定程度上有所恢复。但由于日本政府执行保守主义政策,两国关系仍然处于较为复杂和敏感的特殊历史时期。尽管双边关系出现了波动,受到了干扰,但两国政府、金融界、学术界有识之士仍然不忘初心,为双方金融合作付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在这一过程中,中日双方政策性金融合作出现了诸多可圈可点之处,为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增添了动力、注入了活力。作为中日两国金融合作研究的一部分,本文通过回顾中日两国近年来政策性金融合作的背景与意义,列举近年来中日政策性金融合作的标志性事件、所取得的重要成果,选取对比中日两国具有代表性的政策性金融机构(CDB和DBJ)在经营管理、机构定位、经营理念、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异同,力求全面阐述中日政策性金融交流与合作的发展历程,并在此基础上围绕未来中日政策性金融合作前景,分析其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期待本文能够为未来中日政策性金融合作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