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1年以来,在经历了新一轮的对华直接投资热潮之后,受要素成本及价格上升,以及中国-东盟FTA以及TPP等因素的影响,日本开始重新审视中国作为其海外最大出口基地的战略地位,其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需要进一步向东盟各国实施生产转移。作为代替手段,一部分生产性服务业和消费性服务业开始加大对中国的投资和生产转移,以取代传统制造业逐步失去的优势。
2011年以来,在经历了新一轮的对华直接投资热潮之后,受要素成本及价格上升,以及中国-东盟FTA以及TPP等因素的影响,日本开始重新审视中国作为其海外最大出口基地的战略地位,其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需要进一步向东盟各国实施生产转移。如图3所示,至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在华部分日资企业虽然数量不断上升,但是其经营业绩也出现下滑趋势。其中,以低端制造业和部分竞争性服务业的赤字企业比重较高。与此同时,中国国内的产业结构转型也为日本带来新的商机。作为代替手段,一部分生产性服务业和消费性服务业开始加大对中国的投资和生产转移,以取代传统制造业逐步失去的优势。因此,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大进大出”体现为:一方面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增幅急剧下滑,以制造业为主的部分在华企业开始撤资中国,并向东盟和南亚地区实施生产转移;另一方面,根据中国市场未来增长和国民收入提高的预期,服务业领域的对华直接投资规模有所增长,特别是相关生产性服务业和消费性服务业来华直接投资金额及件数呈增长态势。安倍上台后,其对外经济战略的重点之一是引导日本在华制造业向本土回归以及向东南亚转移,对日资企业参与“中国制造2025”计划采取了比较消极的态度。
图3 在华日企的经营状况(www.daowen.com)
数据来源:日本经济产业省:《通商白书201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有关日本经济研究.第一辑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