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解析老龄化对企业的负面影响

解析老龄化对企业的负面影响

时间:2023-05-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同时,“终身雇用制”和“年功工资制”已不能适应老龄化社会的发展要求,正在成为导致企业失去活力和市场机制僵化的重要原因。此外,人口老龄化不仅对雇用制度,而且对整个经济社会都产生了负面影响。这是完成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条件之一。

解析老龄化对企业的负面影响

(一)企业治理结构的弊病

日本企业的决策体系具有决策和执行一元化、决策过程自下而上且迂回反复等特征,它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缺乏时效性、整体性和战略性等缺陷,并常常与信息化社会的要求相悖。因为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客观上要求企业的最高经营者做出迅速和果断的决策,尤其是在进行战略决策时,要求企业的最高经营者具备出色的先见性和勇于承担风险的素质。而日本企业管理组织过于细分,管理范围过于狭小,使得经营者的权限与责任变得模糊,结果导致整个组织效率的下降,甚至延误重大的战略决策。同时,董事会不仅不能高效地进行经营决策,而且也不能很好地发挥监督作用,其结果,企业经营者容易在内外监督缺失的情况下进行主观判断,使决策和执行缺乏效率。

20世纪90年代以后日本企业治理方式的改革主要是围绕以下三个方向展开的:第一,转向以股东权益为中心,强调发挥证券市场的作用,加强对高层经营者的激励;第二,将业务执行和经营监督明确分离,将董事会或董事的作用明确定位为经营监督,把对经营管理部门,即执行部门的评估作为经营监督的重要一环;第三,精简董事会、增加外部独立董事、增强董事会的监督职能及采用内部委员会制度。

然而,日本企业的内部治理方式至今并没有根本的改变,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是日本企业的经营者不到万不得已并不考虑完全放弃相互持股;相反,为了抵御来自国外企业的大型并购,近年来又有提高相互持股比率的倾向。此外,在提高对外透明度、保护利益相关者权益及强化激励机制的同时,似乎没有多少经营者相信企业只应服从于股东的利益,而将剩下的问题全部交给市场来解决。这种经营意识被认为是日本跟不上全球化的步伐,国际竞争力下降的重要原因。

(二)劳动力市场与就业制度的制约

日本企业将劳动力市场“内部化”及培养职工“特殊熟练”的方式,正在与迅速发展的信息化及全球化趋势发生尖锐的冲突。因为生产和管理技术的高度发展使生产活动更加需要掌握现代化技术和富有创意的年轻人,企业“特殊熟练”的重要性大大下降,这客观上不仅要求职工在企业内部流动,而且需要在企业间甚至在产业间流动。同时,“终身雇用制”和“年功工资制”已不能适应老龄化社会的发展要求,正在成为导致企业失去活力和市场机制僵化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在经济低速增长的条件下,过剩劳动力的存在增加了企业的工资负担,而职工的迅速老龄化又使企业不得不承受生产效率下降和总工资成本上升的双重压力

此外,人口老龄化不仅对雇用制度,而且对整个经济社会都产生了负面影响。首先,劳动人口比例下降减少了劳动力供给数量,在劳动生产率不变的情况下,劳动力供给数量的减少意味着总产出下降。其次,人口老龄化降低了整个社会吸收新知识和新观念的速度,使技术创新能力下降,从而诱发采取贸易措施来保护国内劳动力市场,削弱了技术进步和灵活的劳动力市场对长期经济增长的作用。再次,国民收入中大部分被用于非生产性消费(例如养老、老人的护理及医疗等),降低了用于生产性投资的比例,从而使总产出和人均国民收入的增长速度下降(见图4、图5)。(www.daowen.com)

图4 日本人口结构的变化

资料来源:日本总务省统计局:历年《日本人口》、《人口预测年报》。

图5 日本就业人口比重的变化

资料来源:日本总务省统计局:历年《日本人口》、《人口预测年报》。

面对劳动力市场的压力,近20年来日本企业对就业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1)依然十分重视在企业内对员工进行重新配置,以尽量避免解雇正式员工;(2)在企业内将就业体制细分为三种类型,按照企业的实际需要及员工的工作能力,实施差异化的雇用方式;(3)在裁减员工方面,以往主要以中老年为主,现在许多30多岁的员工也开始进入此行列;(4)从企业员工的构成来看,长期雇用的正式员工人数大量减少,短期雇用的非正式员工人数相应增加,反映了劳动力流动性的加速;(5)在严格控制新招收员工、确保核心员工(少数精锐的正式员工)长期雇用的前提下,灵活使用企业外的劳动力资源;(6)作为临时性的措施,缩短正式员工的工作时间,在既定数量的员工中平均分担工作。在政府的政策方面,对于经济萧条时期企业向员工发放的临时待业津贴及工资等,政府通过“雇用调整资助制度”进行资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企业采取临时解雇员工的做法。为了实现劳动力在各产业间的转移,政府的改革思路是全力支持职业培训,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形式多样的雇用和就业制度。

可见,当今日本经济和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结构调整,而就业制度改革中劳动力的流动,尤其是在不同行业及职种之间进行有效流动,而且流动方向必须与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相一致。这是完成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条件之一。然而,迄今为止,日本的劳动力流动主要还是在同行业及同职种内的流动,特别是同行业内事务性职种的流动比例较高,因此很难确认其与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是否一致。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所谓的雇用搭配不当的现象日趋显著,已成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障碍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