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克菲勒财团是以洛克菲勒家族为主组成的美国最大的垄断财团之一。19世纪末财团形成以来,经济实力发展很快。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实力急剧上升,膨胀速度超过美国所有的老财团。石油工业是这个财团的工业支柱,在这个基础上,逐步形成庞大的金融网,并将其势力伸向其他经济部门。
洛克菲勒财团还是最大的国际剥削者,它在亚非拉拥有大量投资,对第三世界进行残酷的剥削和掠夺,并在欧洲积极活动,拥有一定的势力范围。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洛克菲勒财团在美国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影响不断加强,特别是对美国对外政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个财团还通过形形色色的基金会组织把势力渗透到上层建筑的各个领域。人们称洛克菲勒财团是将工业、金融、文化、政治等交织在一起的国际性网状组织,在经营花色上,在数量和质量上,使一切同类的东西都黯然失色。
1.从“石油大王”到金融寡头
洛克菲勒财团是以洛克菲勒家族的石油垄断事业为基础,早在19世纪末,洛克菲勒就感到金融业的重要性。老约翰和他的兄弟威廉·洛克菲勒首先在纽约花旗银行进行投资。1891年,在老约翰兄弟二人的支持下,纽约花旗银行的大股东詹姆斯·斯蒂尔曼当上了该银行的总经理。从此,纽约花旗银行便成为美孚系统的金融调度中心,洛克菲勒通过这家银行,把他们的巨额利润投资于各个经济部门。洛克菲勒这个“石油大王”也就在这时(19世纪末20世纪初)成为金融寡头,洛克菲勒财团也从此形成。20世纪20年代,洛克菲勒石油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要求有更强大的金融支柱。这时,老约翰退居幕后,洛克菲勒第二就致力于发展金融事业。1929年,洛克菲勒财团取得了大通国民银行的控制权,这是它进一步控制金融机构的重要步骤。自洛克菲勒财团控制大通国民银行后,财团的石油工业和其他企业的金融关系便从花旗银行转移到大通国民银行。30年代,洛克菲勒又通过大通国民银行,夺得了都会、公平两家人寿保险公司的控制权。1934年,波士顿第一国民银行和大通所属投资银行实现了合并,成为独立的投资银行——第一波士顿公司,实权操在洛克菲勒手里。这样,就形成了以大通国民银行为核心的洛克菲勒金融网,使洛克菲勒的石油业和其他企业获得了强有力的金融后台。同时,洛克菲勒家族通过这些金融机构能更有效地控制他们的非金融事业。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由于金融网的形成,洛克菲勒财团的石油业无论在经营内容上或是规模上,都有更大的发展,并且还向铁路、钢铁、电力等工业部门渗透。据1937年美国临时国家经济委员会的统计,洛克菲勒家族在21家大公司中有巨额投资,其中包括石油公司8家、钢铁公司2家、铁路公司6家、电力公司1家、其他公司4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洛克菲勒财团迅速膨胀,它的经济实力急剧增长,政治影响越来越大。这个财团的势力已遍及美国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它的石油工业的重点已从国内转向国外,肆意掠夺第三世界的石油资源,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石油工业的霸主。同时,财团在军火工业及其他工业部门、交通运输和公用事业等方面都占有重要地位。金融机构亦相应地得到了进一步扩大。
据美国资源委员会的估计,1935年摩根财团资产为302亿美元,占当时八大财团资产总额的49.5%,而洛克菲勒财团资产为66亿美元,只占10.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大财团之间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急剧变化。据1960年估计,洛克菲勒的资产已上升至826亿美元,与摩根财团的940亿美元相比,已相差不远。从1935年到1960年,摩根财团资产增长了2倍。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由于摩根财团实力雄厚,许多财团如梅隆、杜邦、芝加哥和波士顿等都依附于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洛克菲勒财团随着自身实力急剧增长,不断把它的势力伸向其他财团,与摩根进行着激烈的争夺。经过战后二十多年的争夺,美国东部财团进行了重新组合。原来依附于摩根的财团,纷纷转向洛克菲勒。波士顿财团的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早已从属于洛克菲勒的金融网,不少非金融事业受到洛克菲勒的影响。目前,波士顿财团在一定程度上依附于洛克菲勒。梅隆财团的海外石油利益与洛克菲勒一致,其金融资源也依赖于洛克菲勒,投资银行也已随波士顿财团之后并入第一波士顿公司。目前梅隆财团已成为洛克菲勒财团的重要伙伴。芝加哥和得克萨斯财团也由于在石油利益上同洛克菲勒休戚相关,因而同洛克菲勒财团之间关系更加密切。此外,库恩-洛布财团由于战后铁路事业的萎缩一蹶不振,其核心银行已为大通国民银行兼并,有的重要掌权人物已投身洛克菲勒,这个财团事实上已沦为洛克菲勒的附庸。战后新兴的第一花旗银行财团,由于家族关系、历史渊源和海外利益等原因,与洛克菲勒财团关系亦甚密切。另外还有一些东部较小的财团亦尾随洛克菲勒财团。这些财团已经组合成以洛克菲勒财团为中心的一股势力,与摩根-杜邦-克利夫兰的势力相抗衡,斗争极其激烈。
2.庞大的金融网
洛克菲勒财团拥有一个庞大的金融网,它包括大通曼哈顿银行、化学银行、纽约银行等商业银行,第一波士顿公司等投资银行和大都会、公平等人寿保险公司,共有数百家金融机构。洛克菲勒财团就是以这个庞大的金融网控制着为数众多的工矿业、公用事业和运输业公司,成为美国实力雄厚的金融寡头,操纵着美国政治、经济。1974年,财团金融资产共计1.377亿美元,占财团资产总额的41.6%。
洛克菲勒财团在20世纪20年代以前,金融实力与摩根相差甚远。1929年,摩根控制的主要银行比洛克菲勒主要银行的资产要大3倍。此后,洛克菲勒接连掌握了大通国民银行和大都会、公平人寿保险公司,实力增长很快。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洛克菲勒财团的地位和影响日益增长,它的金融实力不断加强。1955年,大通国民银行兼并了库恩-洛布财团的曼哈顿银行。与此同时,原属摩根财团的纽约第一国民银行并入花旗银行,使摩根的金融实力受到了很大削弱。这样,洛克菲勒的金融实力就越过了摩根而居华尔街的首位。1974年,洛克菲勒财团控制的华尔街商业银行资产有689亿美元,而摩根财团只有568亿美元。在人寿保险公司的实力方面,洛克菲勒财团与摩根财团相差无几。洛克菲勒控制下的第一波士顿公司一度是美国最大的投资银行,胜过摩根士丹利公司,目前,两大财团的投资银行业务则旗鼓相当。在信托业务方面,大通曼哈顿银行不及摩根保证信托公司和银行家信托公司,但自1972年起,洛克菲勒为了扩展这方面的业务,特将该银行所经管的大部分信托业务(包括职工福利基金、社团托管资产等)划出,交由新设的大通投资者管理公司专管。
目前,大通曼哈顿银行是洛克菲勒财团的金融核心。它的前身大通国民银行是华尔街头面人物约翰·汤普逊在1877年设立的。1900年起的三十年间,其中二十个年头都有兼并活动,每年兼并的银行少则一两家,多则三四家。因此,它的客户网极为广泛。20世纪20年代,洛克菲勒和摩根为争夺大通国民银行展开激烈的斗争,1929年,洛克菲勒夺得了这家银行的控制权。1930年,大通国民银行和公平信托公司合并,合并后的银行仍以大通命名(公平在20世纪20年代初即为洛克菲勒家族控制)。当时,大通国民银行拥有资产35亿美元,为美国最大的商业银行,实权掌握在洛克菲勒第二的妻舅温斯罗普·奥尔德里奇手里。
到了20世纪50年代,洛克菲勒加强了对外扩张,需要更加强大的金融实力为后盾。1955年,大通国民银行在兼并了库恩-洛布财团的曼哈顿银行后,成为现在的大通曼哈顿银行。1969年,洛克菲勒财团成立了大通曼哈顿公司,作为一家银行持股公司。大通曼哈顿银行和另外几家小银行都成了这家公司的子公司。
大通曼哈顿银行是当前美国第三大商业银行。1974年,它拥有资产825亿美元,资本14.5亿美元,存款额347亿美元。这家银行的实权一直由洛克菲勒家族牢牢控制着。20世纪50年代以前,该行由奥尔德里奇掌握;1953年,奥尔德里奇出任驻英大使,其职务由曾任世界银行行长、美国驻西德专员的约翰·麦克洛伊接替。当时,戴维·洛克菲勒(1946年进入该行)已是该行副总经理。1961年,麦克洛伊出任肯尼迪政府的裁军顾问,戴维·洛克菲勒即亲任总经理。1969年,又亲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人,掌握银行全部大权。(www.daowen.com)
大通曼哈顿银行是银行资本控制工业资本的典型,它同一大批大公司保持持股、金融关系和重要的人事结合关系。它的触角伸向许多重要的经济部门,严密地控制着财团的主要企业,组成了一个庞大的金融寡头统治。根据1967年《帕特曼报告》,大通曼哈顿银行的信托部控制了63家大公司各5%以上的股票,并同78家大公司(包括保险业、工业、零售商业、运输业、公用事业以及新闻、出版和广播事业等)有互兼董事关系。[1]从表24-1大通曼哈顿银行的董事会名单中,可以看到这一金融王国复杂而严密的交叉董事网。
表24-1 1972年大通曼哈顿银行董事会的构成
资料来源:Moody's Bank and Finance Manual,Moody's Investors Service Inc.,New York,1973,p.749.Who's Who of American,1970-1971,Chicago.
大通曼哈顿银行是一家向外扩张非常广泛的美国银行。1972年,它在五大洲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95家分行、12个代办处和2 000家以上代理银行。1974年,它的国外存款占全部存款的39%,这个比重仅次于第一花旗银行,居全国第二位。这些分支机构是为洛克菲勒财团在海外掠夺石油资源服务的,是为美国资本侵入欧洲市场服务的。大通曼哈顿银行不仅在海外广设分支机构,还控制和收买了许多外国银行。大通曼哈顿银行还通过其子公司大通国际投资公司(董事长由戴维·克菲勒兼任)在海外经营许多企业,大通曼哈顿银行的前身大通国民银行在旧中国上海、天津也设有分行。[2]
大通曼哈顿银行及其前身大通国民银行曾为美国政府对外经济扩张和扩军备战提供过不少资金。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大通国民银行就对西班牙政府提供过3 000万美元的银行信贷。当时经济合作总署委托54家美国银行向马歇尔计划下的国家提供信贷,其中大通居首位。自从1965年约翰逊宣布侵越战争升级以来,大通曼哈顿银行每年以15亿美元外汇支持侵越战争。
战后,洛克菲勒财团的人还不断打进重要的国际金融机构——世界银行,如曾任大通董事长的约翰·麦克洛伊,曾任大通副总经理的尤金·布莱克,曾任第一波士顿公司董事长的乔治·伍兹,都担任过该行行长。
近年来,大通曼哈顿银行积极向欧洲扩张。1973年,戴维·洛克菲勒派遣了一名“巡回大使”里奇韦·奈特以大通曼哈顿银行欧洲国际关系专员名义驻布鲁塞尔。他的主要任务就是根据欧洲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各方面变化情况,向银行提供意见。奈特是一名职业外交官,历任美国政府驻比利时、葡萄牙和叙利亚大使,以及美国驻西德高级专员的助理。[3]该行还通过国际银行集团向欧洲和日本等地扩张。1970年,大通曼哈顿银行与英国第二家大银行国民威斯特敏斯特银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第二家大银行德意志联邦中央储蓄银行、加拿大第一家大银行加拿大皇家银行、日本第四家大银行三菱银行、意大利第四家大银行意大利信贷银行组成奥里恩国际银行集团。1971年,这个银行集团的资产合计875亿美元,总部设在伦敦,并在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代理处。洛克菲勒为了控制意大利的经济命脉,即使在意大利经济形势岌岌可危的情况下,仍将大笔贷款放给意大利政府。[4]
近年来,洛克菲勒财团利用大通曼哈顿银行的关系与俄罗斯勾勾搭搭。1973年,大通曼哈顿银行在莫斯科设立了一个银行办事处。同时,戴维·洛克菲勒宣布,俄官方要大通曼哈顿银行组织并主持银行集团,为莫斯科建造一个商业中心,以及提供资金作为购买卡马河卡车厂翻砂设备和谷物之用。与此同时,大通曼哈顿银行以促进东西方贸易为幌子,在维也纳开设了贸易办事处,打算对东欧国家提供信贷,以便打入东欧市场,挖俄国的墙脚。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保险公司为美国垄断资本家攫取更多利润起着重要作用。洛克菲勒财团在发展保险公司方面曾下过不少功夫,大都会和公平人寿保险公司就是洛克菲勒控制的两大保险公司。
大都会人寿保险公司成立于1868年。1915年,就与大通国民银行有互兼董事关系。1925年,大通国民银行的存款中以大都会的存款数最大,从那时以后仍不断增加。1931年,该公司在美国经济危机时,认购洛克菲勒中心房地产公司所发行的公司债达4 490万美元。这样,进入20世纪30年代以后,大都会的活动就同大通结合在一起。30年代末,大通国民银行存款的30%是大都会存入的。从此,洛克菲勒通过大通国民银行夺得了对都会的控制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洛克菲勒控制下,都会实力增长很快。1950年,都会资产额为103亿美元,1974年增加到327亿美元,为美国第二家最大的保险公司。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人理查德·希恩也担任大通曼哈顿银行的董事。公平人寿保险公司成立于1859年。1925年以后,它日益接近大通国民银行。从那时起,公平存入大通的款项急剧上升。据1939年美国临时国家经济委员会的报告,公平总经理兼任大通董事,而大通也派出两人担任公平董事。从此,洛克菲勒通过大通国民银行确立了对公平人寿保险公司的控制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公平实力也增长很快。1950年的公司资产为57亿美元,1974年已增加到176亿美元,是美国第三家最大的保险公司。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人史密斯也担任大通曼哈顿银行的董事。
大都会、公平两家人寿保险公司与大通曼哈顿银行一起,成为洛克菲勒财团的主要金融支柱。
第一波士顿公司是美国最大的投资银行之一,它为洛克菲勒财团渗透到国民经济的许多部门起了很大的作用。1929年,洛克菲勒控制了大通国民银行后,大通所属的投资银行大通证券公司也随之为洛克菲勒控制。不久,这家投资银行并吞了另一家华尔街老牌投资银行——哈里斯·福布斯公司,改名为大通-哈里斯·福布斯公司。1933年,美国公布的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业务要与投资银行业务严格分离,从而也禁止商业银行拥有证券子公司。当时,波士顿第一国民银行所属的投资银行——第一波士顿公司,在竞争中被击败,乃通过人事结合关系(大通-哈里斯·福布斯公司的董事长也是大通国民银行和波士顿第一国民银行的董事)于1934年与大通-哈里斯·福布斯公司合并,组成一家独立的投资银行,该行虽仍以第一波士顿公司命名,实权则操在洛克菲勒财团手里。到了20世纪40年代中期,由于梅隆财团的石油和军事工业的发展,需要洛克菲勒的金融支持,于是洛克菲勒乘机将梅隆的投资银行——梅隆证券公司也并入了第一波士顿公司,梅隆家族只换得一部分没有选举权的股票。通过几度兼并和扩大,第一波士顿公司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成为美国最大的投资银行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