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经历了第一次资本集中高潮,形成了金融资本的统治。金融寡头一经形成,就为垄断财团获取高额垄断利润提供了有利条件,大大加快了垄断资本的积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又给垄断资本家带来了巨额军火利润,资本集中与垄断程度又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
这一阶段,企业合并是在没有形成垄断的前提下进行的。这次企业兼并是在生产和资本集中达到一定高度、垄断财团已经形成并逐步壮大的情况下发生的,因此,资本集中的规模大、范围广、实力强。上次资本集中主要是把大量中小企业合并为少数垄断公司,这次则是一些已形成的垄断公司,凭借它们的强大势力,采取大鱼吃小鱼的办法,兼并大量中小公司,以达到加强经济实力、扩展势力范围的目的。
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第二次资本集中高潮中,少数大垄断公司对经济控制又有了加强。1937年,美国最大的200家公司占美国公司总数不到千分之一,产值占41%。1935年,资产额在10亿美元以上的美国大公司共有30家,其中金融公司15家、铁路公司8家、制造业公司4家、公用事业公司3家,最大的都会人寿保险公司资产额达43.3亿美元,最大的公用事业公司美国电话电报公司资产额达40亿美元[10]。在美国最大的30家公司中,有一半属金融公司,可见,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金融业的集中程度最高。
第一次合并高潮中出现的最大的公司是钢铁公司,而在第二次合并高潮之后,让位给都会人寿保险公司。不仅说明银行资本实力大大加强,而且可以看到银行资本控制工业资本,形成金融资本的过程进一步加快了。
美国国会资源委员会对1935年美国最大的250家公司进行调查,通过调查,美国统治集团第一次承认,美国国内存在着摩根、洛克菲勒、库恩-洛比、梅隆、杜邦、波士顿、芝加哥和克利夫兰八大集团,这八大集团资产总额达610.2亿美元,占所调查的250家公司资产总额的62%,控制着美国国民经济的主要部门,主宰着美国国民经济命脉。
摩根财团由于有强大的银行垄断资本为核心,实现了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的结合,经济实力迅速扩大。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的十几年间,摩根财团又有了进一步扩展,经济实力空前膨胀。1929年,摩根财团控制的银行有摩根公司、保证信托公司、银行家信托公司、纽约第一国民银行,这四家银行共有资产40亿美元,相当于洛克菲勒财团控制银行总资产的4倍。同年,摩根公司的17个合伙人占有72家金融公司和非金融公司的99个董事席位,这些企业的资产合计为200亿美元,它们的主要金融机构有保证信托公司、银行家信托公司、互惠人寿保险公司、谷物交换银行、纽约信托公司,它的主要工商企业有美国钢铁公司、通用汽车公司、肯尼科特铜公司、标准商标食品公司、得克萨斯海湾硫黄公司、大陆石油公司、普尔曼车辆公司、通用电气公司、费城和里丁煤铁公司、通用柏油公司、鲍德温机车公司、联合百货公司、蒙哥马利-华德公司,它们主要公用事业有联合公司、费城电力公司、国际电话电报公司、全美电报(海底电缆)公司,铁路有北太平洋铁路、艾奇逊-扣佩加-圣太菲铁路、西太平洋铁路、芝加哥和厄尔铁路等十条。
摩根财团还通过银行家信托公司,保证信托公司和纽约第一国民银行在许多公司里兼并董事,扩大其控制和影响,这些公司主要有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国际通用电气公司、巴尔的摩和俄亥俄铁路、美国熔炼公司、联合化学和染料公司、美国和国外电力公司、公平信托公司、古德里奇橡胶公司、纽约人寿保险公司、北美航空公司、纽约-纽黑文-哈特福德铁路等。
这个时期,摩根财团还着重向公用事业投资。1929年,摩根财团组织联合公司,作为公用事业企业的持股公司,所属的子公司共拥有51.2亿美元的资产。1935年,摩根财团控制的公用事业的电力生产占美国电力的35%。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汽车工业迅速发展,利润优厚。1920年,老摩根的儿子资助尼莫尔·杜邦买下了杜兰特在通用汽车公司的股权,和杜邦家族共同取得了通用汽车公司的控制权。这两个家族,还一起参与化工、航气和飞机制造业。
摩根财团对美国经济的控制,连美国官方也无法否认。国会的国家资源委员会发表的《美国经济结构》一书透露,1935年,摩根财团所属企业的资产额达到302亿美元,占当时八大财团总资产额的一半左右,远远超过其他任何财团。这时,摩根财团对美国经济的垄断地位已经达到最高点,形成称霸垄断财团的局面。
但是,正值摩根财团的垄断地位达到高潮之际,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沉重地打击了美国垄断资本,其地位和影响出现了相对下降的趋势。
洛克菲勒财团是以洛克菲勒家族为主组成的美国最大的垄断财团之一。19世纪末财团形成以来,经济发展很快。
洛克菲勒财团发迹于石油工业,通过获取高额石油利润不断扩大财团势力范围,是美国石油工业的霸主,也是资本主义世界最大的石油垄断集团。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迅速发展,能源消耗量大量增加,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比重下降,石油比重上升。洛克菲勒财团以其石油工业根底雄厚,大力固守已有阵地,与其他财团进行激烈的争夺战。
新泽西美孚石油公司是洛克菲勒财团石油工业最大的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是财团财源的主要积累公司。此外,财团还控制着加利福尼亚美孚石油公司、俄亥俄美孚石油公司、飞马石油公司等。
洛克菲勒财团在20世纪20年代以前,金融实力比摩根相差甚远。1929年,摩根财团控制的主要银行比洛克菲勒控制的主要银行的资产额要大3倍。
20世纪20年代后,洛克菲勒财团深感较弱的金融势力难以扩张自己的垄断势力,于是大力争夺金融业的地盘。
20年代,洛克菲勒和摩根为了争夺大通国民银行,展开了激烈的斗争。1929年,洛克菲勒夺得了这家银行的控制权。1930年,大通国民银行和公平信托公司合并,合并后的银行仍以大通命名(公平在20年代初即为洛克菲勒家族控制)。当时,大通国民银行拥有资产35亿美元,为美国最大的商业银行,实权掌握在洛克菲勒第二的妻舅温斯罗普·奥尔德兰奇手里。(www.daowen.com)
19世纪20世纪初,杜邦财团已开始萌芽,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发了战争财,一跃而为全国性大财团。20年代初,杜邦购买了通用汽车大量股票,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30年代初,杜邦公司兼并了一百多家公司,由一家专门生产火药的公司转为生产多种产品的巨大的综合性的化学垄断组织。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梅隆家族第二代安德鲁·梅隆连任了哈定、柯立芝和胡佛三位总统的财政部部长。他利用特权,推行有利于垄断资本发展的政策,兼并了大量中小企业,梅隆迅速地发展成为美国第五大垄断财团,长期以来,一直独家垄断着美国铝的生产。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由于飞机工业对铝的需求迅速增加,梅隆家族乘机大力发展制铝工业,一方面扩大铝公司的生产能力,增加铝产量,1910年,美国铝公司的铝锭生产能力只有1.7万吨,1919年便增加到6.3万吨;另一方面,牢牢控制垄断价格,从中获取高额利润,该公司的铝锭价格从1914年每磅18.6美元增加到1916年的60.7美元。[11]
1920年,65岁高龄的安德鲁·梅隆兼任51家公司的董事,范围涉及整个工业界和金融界,其中包括铝公司、石油公司、钢铁公司以及许多经营焦炭、煤、造船、电力、汽车、土地开发、铁路、建筑、保险和银行等行业的公司企业。[12]
中西部的芝加哥财团发展很快,首先表现在金融势力的增长。20年代前,华尔街是美国唯一的金融中心,芝加哥的金融势力受华尔街控制。通过20年代大发展,芝加哥的银行资本摆脱了东部财团的控制,成为美国第二大金融中心,使华尔街独霸美国金融界的局面开始瓦解。中西部的另一个财团是克利夫兰财团,早在20世纪初,就利用苏必利尔湖蕴藏的铁矿和煤矿资产,以及五大湖方便的航运条件,创办钢铁工业。20年代以后,该财团钢铁工业可以与摩根财团相抗衡。另外,在橡胶、公用事业和铁路等方面也有较大投资。在20年代大合并中,克利夫兰财团已成为美国八大财团之一。
【注释】
[1]Ben J.Wattenberg,The Statistic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The Colonial Times to 1970,Basic Books,Inc.,New York,1976,p.869.
[2]The Statistican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From Colonial Times to the Present,Washington,1975,P956-958
[3]The Statistican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From Colonial Times to the Present,Washington,1975,P.120.
[4]National Industrial Conference Board,Merger in Industry,p.15,190.
[5]Ben J.Wattenberg,The Statistic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The Colonial Times to 1970,Basic Books,Inc.,New York,1976,p.914.
[6]Samuel Richardson Reid,The New Industrial Order:Concertration,Regulation and Public Policy,McGraw-Hill Book Company,New York,1976,p.68.
[7]Alfred D.Chandler,Jr.,The Visible Hand:The Managerial Revolution in American Busine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7,p.120.
[8]New York Times,April 5,1937.
[9]Alfred D.Chandler,Jr.,The Visible Hand:The Managerial Revolution in American Busine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7,p.50
[10]Congress Provisional National Economical Committee,The Investigation of Economical Power Concentrate,Industrial Straction,Washington,1941,p.915,583,671.
[11]Moody's Industrial Manual,Moody's Investors Service Inc.,New York,1983,p.1249.
[12]Ben J.Wattenberg,The Statistic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The Colonial Times to 1970,Basic Books,Inc.,New York,1976,p.37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