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如何促进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如何促进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时间:2023-05-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掌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概念,并能够结合近年来该指标的变化情况对其进行解读。所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衡量城镇居民贫富的重要指标。

如何促进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活动目标】

掌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概念,并能够结合近年来该指标的变化情况对其进行解读。

【知识准备】

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反映居民家庭全部现金收入能用于安排家庭日常生活的那部分收入。它是家庭总收入扣除交纳的所得税、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障费以及调查户的记账补贴后的收入。即

可支配收入=家庭总收入- 交纳的所得税- 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障支出- 记帐补贴

(一)家庭可支配收入

家庭总收入指调查户中生活在一起的所有家庭成员在调查期得到的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的总和,不包括出售财物和借贷收入。收入的统计标准以实际发生的数额为准,无论收入是补发还是预发,只要是调查期得到的都应如实计算,不作分摊。

1.工资性收入,指就业人员通过各种途径得到的全部劳动报酬,包括所从事主要职业的工资以及从事第二职业、其他兼职和零星劳动得到的其他劳动收入。

2.经营性收入,指个体或私营业主在一个记账周期(一个月)内所取得的全部营业收入或销售收入以及经营房屋出租业务的租金收入。

3.财产性收入,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不动产(如车辆、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www.daowen.com)

4.转移性收入,指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居民家庭的各种转移支付和居民家庭间的收入转移。包括政府对个人收入转移的离退休金、失业救济金、赔偿等;单位对个人收入转移的辞退金、保险索赔、住房公积金等;家庭、亲友间的赠送和赡养等。

(二)个人所得税

指调查对象被扣缴的工资薪金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等个人所得的税款。

(三)社会保障支出

指调查户家庭成员参加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社会保障项目中由个人交纳的保障支出。不包括职工所在单位交纳的那部分社会保障金。具体包括个人交纳的住房公积金、个人交纳的医疗基金、个人交纳的失业基金、个人交纳的养老金和个人交纳的其他社会保障支出。

(四)记账补贴

指调查户因承担记账工作从统计部门、工作单位和其他途径所得到的现金。不包括实物部分。

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解读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反映的是现实生活中人们实实在在真正可以自由支配的“真金白银”。小到油盐酱醋,大到旅游娱乐甚至购买住房,可支配收入影响着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对提升人们的生活至关重要。所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衡量城镇居民贫富的重要指标。人均可支配收入越高,意味着生活越富有、生活质量越高。

目前我国城镇居民收入结构还不够合理,工薪收入占绝对优势,财产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所占比重很低。而在欧美发达国家,财产性收入所占比重达到40%,仅次于薪资收入,有90%以上的美国人拥有股票、基金等有价证券。近年来,我国居民的财产性收入来源虽然逐渐多元化,但仍然主要集中于金融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国内城镇居民投资渠道容易受到股票、基金和房地产市场剧烈波动的影响。要提高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需要积极创造条件,优化收入结构,扩大投资渠道,增加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同时加快民间资本向现实生产力转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