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基于运行逻辑的路径推演:主动适应的策略

基于运行逻辑的路径推演:主动适应的策略

时间:2023-05-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即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遭到西方国家经济封锁、中国外交“一边倒”的情况下,中国也一直在创造条件,主动适应当时的国内外复杂情况,在中央部署安排下于广州创办广交会。“三个主动适应”既是省域经济外交推进的技术路径,更是工作方法;其根本是适应,要害是主动。

基于运行逻辑的路径推演:主动适应的策略

纵观广东省域经济外交历史脉络,一直遵循主动适应、主动作为这一条运行逻辑,具体为“三个主动适应”,即主动适应国际形势变局、主动适应中央授权变化、主动适应自身发展实际需求,总的是在严格按照中央顶层设计及中央授权之下,主动适应、主动作为、奋发有为,通过扎实推进省域经济对外合作交流等有效抢占区域发展主动权。这一运行逻辑,也是广东省域经济外交推进的技术路径,在前文已有论述的基础上,再作以下更为深入的论析。

如前文所述,虽然中国真正意义上的主动适应经济外交是在近40年改革开放当中才真正呈现,但在其之前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主动适应的痕迹也一直在若隐若现地呈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是这样,在之后更是如此。即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遭到西方国家经济封锁、中国外交“一边倒”的情况下,中国也一直在创造条件,主动适应当时的国内外复杂情况,在中央部署安排下于广州创办广交会。晚年的毛泽东,为了集中力量打击“苏修”这个主要敌人,采取“合纵连横”“远交近攻”之术,不惜与“魔鬼”结盟,把美国总统尼克松请进了中南海,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并促使中国的对外开放成于中美建交和邓小平访美。邓小平同志认可“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之道后,逐步打开国门搞建设。当时虽然百废待兴、实力不济,对外开放处于从避害向趋利的转换当中,且依然被局限在一种较低层次,但实属主动对外开放之举。[193]在中国主动推进对外开放强国之路的大格局之下,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域主动适应经济外交工作深入推进,功能也充分彰显。在这波澜壮阔的峥嵘岁月中,广东以“舍我其谁”的巨大政治勇气,主动向中央请令“要权”,奉命“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和引进西方经济、文化科技的窗口,更广泛、更深刻地进入与西方接触、交流、吸收和融合的历史进程,引领中国改革开放及省域经济外交的时代潮流。特别是1980年9月获中央书记处会议纪要关于授权“合则用、不合则弃”这一“尚方宝剑”之后,广东义无反顾担当起全国改革开放“试验田”的特殊功能,始终大胆地试、勇敢地闯,为全国探索出一片新天地。

总的特点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省域在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过程中获得越来越多的自主权,在中国经济治理体系和对外开放格局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了。[194]广东也不负重托、不辱使命,主动适应国内外环境和中央授权式外交的新变化以及自身内在发展需求,一直在顺势而为、有效作为,持续、有序、全面增强省域经济外交工作的主动性、自主性,不断丰富省域经济外交的内涵与抓手,突出结果导向,抢占区域发展与对外开放的主动权。

为创造性运用好国家赋予的“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广东根据不同时期国内外发展环境、中央政策及省情实际,灵活运用好各种应对策略。在改革开放初期,广东创造性地提出了外引内联策略,聚焦服务于“引进来”方面持续用力,搭建招商引资平台,大规模引进国外资金、先进技术、生产设备和管理经验,建立起外向型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与港澳地区形成“三来一补”“前店后厂”模式。[195]在改革开放初期的头10年,广东担当中国改革开放排头兵的角色定位甚为突出,可以说是独领全国风骚,期间广东省域经济外交工作持续活跃。但总体上,这期间广东对外经贸合作工作较为被动,基本上是单向接受港澳及华侨经济合作要素输入为主,以此借助外力推动开放型经济“蛋糕”持续积累做大。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以来,中国改革开放地理版图呈现从南到北、从东向西、从沿海向内陆等多个维度深入拓展态势,掀起新一轮改革发展热潮。在这期间,广东更加注重扩大对外经贸合作领域、提升和优化外贸结构,对外经贸不仅在总量上继续支撑全国,结构和模式也发生巨大变化。相比之下,在这万马奔腾、全面开放的年代,广东在全国曾经一马当先、一枝独秀的特殊地位有所弱化,但其经过头10年对外开放的打拼积累,已初步具备向更高层次持续跃升的牢固基石,省域经济外交工作也呈现拐点,在被动接受外来经济要素资源输入的同时,也逐步转入主动谋划、数量质量兼收并举的双轨推进阶段。

进入21世纪头10年,特别是在中国于2001年年底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全球经贸形势一片大好的宏观背景下,“中国生产、欧美消费”的国际分工体系曾一度火爆,广东开放型经济呈现空前繁荣、迅速做大的局面,广东省域经济外交也基本上是追求“闷声发大财”,延续了世纪之交被动接受与主动谋划双轨推进的路径。但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广东对外开放的国际大环境发生根本性变化,面临发达国家先进技术和发展中国家低成本劳动力“双重挤压”的形势尤为突出,对广东开放型经济提出了转型升级的强烈信号。[196]广东更加积极主动革新产业技术,创新外经贸发展方式,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更高水平生产加工基地转变。(www.daowen.com)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着眼国内外格局变化,作出推动经济“由大到强”转型升级的重大部署,作出以“一带一路”倡议引领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大决策,省级区域被赋予更大职责使命,推动省域经济外交转型升级力度也在持续加大。广东作为中国第一对外经贸大省,主动适应新形势发展的任务更重、主动作为的动力更强。一方面,2013年起广东外贸进出口总额超过1万亿美元,几乎与世界上所有大的经济区域都保持着非常紧密的经贸联系,很容易受到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197]另一方面,受世界单边主义抬头、全球外贸需求持续萎靡不振、中国内部生产要素成本快速上升等综合因素影响,广东省域经济外交策略调整优化迫在眉睫。特别是全省开放型经济呈现阶段性“天花板”现象,科学发展、高质量发展成为“华山一条路”。这些形势变化,使得广东整个经济外交格局面临历史性重构,迫切要求广东在国际金融危机中寻找机遇,有效整合对外工作资源,全面增强经济外交的主动适应能力,与时俱进调整策略重点,有力、有效重新抢占经济发展、国际合作与竞争的主动权。

“三个主动适应”既是省域经济外交推进的技术路径,更是工作方法;其根本是适应,要害是主动。广东这一探索实践的一个重要启示,就是要与时俱进,因时势变化而主动适应,不断创新省域经济外交的领域方式。比如,学习港澳、借助港澳、服务港澳是广东省域经济外交的突出特征,从20世纪80年代引入港商投资发展“三来一补”“三资”企业,形成“前店后厂”模式,到经由港澳全方位引入欧美投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国际化人才,强化粤港澳生产要素互补和产业链分工,再到广东“借船出海”“走出去”,携手港澳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再到举全省之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及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其整个推进历程凸显的就是与时俱进、主动适应、主动作为的鲜明主线。

以经济外交为牵引的对外开放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既要引入发展亟须的资金、技术、管理、人才等要素资源,更需要思想观念、行为习惯、市场规则、治理模式等深层次革新。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中国也每时每刻在发生变化,[198]广东省域经济外交与时俱进的实践要求没有止境,没有结束时、只有进行时,必须时刻跟上时代,不断认识规律,切实增强自主应对能力,扎实推进各项创新;必须时刻对标对表国内外最好最优最先进,与时俱进深刻把握省域经济外交工作存在的一系列短板和不足,以更大力度推进主动开放、双向开放、全面开放,通过开放倒逼改革,激发新的发展动力,实现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创造出令世界更加刮目相看新的更大奇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