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本书在这里从省域在国家总体框架下坚决贯彻落实中央一系列决策部署的宏观视角,对广东省域经济外交推进中的历史演进与一些规律性做法进行进一步梳理,归纳出“五个始终”的经验启示。
一是始终坚持党对省域经济外交工作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177]回顾40年来广东省域经济外交工作,党始终是把握方向、驾驭大局、引领前进的坚强领导核心。广东省域经济外交所取得的成就,根本上讲是党正确领导的结果。
改革开放之初,党中央赋予广东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邓小平同志亲自圈定深圳作为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随后珠海、汕头也被列为经济特区,把广州、湛江列为第一批沿海开放城市,鼓励广东先行一步、大胆探索,担当好“窗口”“试验田”“实验区”“排头兵”等历史使命。改革开放艰难起步之初,习仲勋老书记等改革开放先行者从广东省情实际出发,以卓越的政治胆识,积极争取中央政策支持,带领广东在全国率先办特区、搞开放,“先行先试”“杀出一条血路来”。1992年,在中国及广东改革开放面临严峻考验的紧要关头,邓小平同志视察广东并发表南方谈话,拨开思想迷雾,指明前进方向,掀起新一轮改革开放热潮。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改革发展各项事业给予悉心指导、寄予深切厚望、注入强大动力。广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要求,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自觉在党和国家大局下谋划推动各项工作,确保改革开放和经济外交始终沿着正确方向推向前进。20世纪80年代探索办特区,90年代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入21世纪围绕科学发展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央顶层设计下扎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广东依靠党的领导推动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也依靠党的领导克服系列困难,排除前进中的阻力,纠正工作中的偏差,解决发展中的问题。20世纪80年代处理海丰走私腐败案,确保改革开放不走偏;90年代后期克服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处理湛江特大走私案、汕头“807”“815”特大走私骗税案;进入21世纪战胜“非典”和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没有党的领导,就不可能有今日广东之历史性巨变。因此,广东改革开放和经济外交取得的发展进步,从根本上得益于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全省各级党组织对中央决策部署的坚定执行。[178]
二是始终坚持解放思想敢为人先。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179]广东在推进省域经济外交工作过程中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敢为人先,把中央精神与广东实际紧密结合起来,用改革创新的方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不断把思想解放的成果转化为深化开放的创新举措,进而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实际成效,推动广东发展持续形成领先优势。
20世纪80年代,广东自觉肩负起为全国“杀出一条血路来”的历史重任,按照邓小平同志指示和中央部署,积极破除僵化观念,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看准的就大胆地试、勇敢地闯”,不断冲破旧观念和旧体制束缚,义无反顾地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大胆先行先试,实现解放思想与改革开放相互激荡、观念创新和实践探索相互促进,促进省域经济外交不断开创新局。以深圳为代表的经济特区勇闯计划经济“禁区”,形成“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特区理念,创造了“三来一补”、土地拍卖、发行股票、劳动用工改革等诸多全国第一,创造特区速度,以外向带动为牵引为广东发展注入强劲动力。[180]90年代,广东按照中央“三个有利于”衡量标准,继续先行先试、敢闯敢干,创造性进行涵盖外经贸等领域的一系列重大改革,在广东构建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进入21世纪,广东围绕科学发展、转型升级,推动新一轮思想解放,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党的十八大后,广东坚决按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统一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敢于啃硬骨头、涉险滩,争取中央批准设立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勇于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推进制度创新;[181]粤港澳大湾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开启了“用好一国优势、推进两地衔接、整合三地资源、实现共同发展”的新一轮开放合作。在这期间,广东省域经济外交各领域关键工作一直在贯穿始终的创新实践中扎实推进。
三是始终发挥好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182]广东在实践中充分发挥其市场经济发达、市场活力足的优势,更好发挥政府营造环境、弥补市场不足的作用,进一步使广东对外经济工作更有活力,这也是广东省域经济外交工作始终勇立时代潮头的一条宝贵经验。(www.daowen.com)
在这过程中,广东省域经济外交工作始终在中央授权和总体框架下主动适应、主动作为。在发挥政府职能方面,通过办特区、引进外资、发展外向型经济,逐步融入国际经济分工体系,形成全方位开放格局。改革开放之初,广东率先推行外贸承包经营责任制和外贸出口代理制,促进出口企业加速由“以产定销”向“以销定产”转变,这些经验获得中央高度肯定并在全国推广。在探索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框架中,广东通过在顺德率先实行产权制度改革,以最快的速度和最彻底的方式推动国有外经贸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着力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进一步大幅简政放权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不断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放宽市场准入等,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实现质的飞跃。[183]特别是广东对外工作部门认真当好地方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为本地区深化改革开放提供务实管用建议;当好服务发展的行家里手,不只局限于迎来送往,积极为本地区对外合作牵线搭桥、创立平台、开展宣介,高质量做好服务工作。在发挥市场作用方面,广东通过下放权力,充分调动企业、基层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多方激发市场活力。
通过有效发挥政府和市场“两只手”作用,形成了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相得益彰的良好格局,进一步完善了广东的市场经济体系,优化了对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配置能力,增添提升了市场主体的活力效率,促进了省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184]
四是始终牢牢聚焦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185],“必须推动经济发展从注重量的扩张转到更加重视质的提升,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186]。在不同历史阶段,发展的基本内涵和实践要求也有所不同。服务区域发展是广东省域经济外交的核心任务,因此,广东在推进省域经济外交过程中始终坚持服务“发展是硬道理”,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和波折,始终坚持服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根据不同阶段的发展要求,采取不同的发展思路和策略,主动有序开放,服务推动“发展为第一要务”落实落地,逐步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转向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功实现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情。
改革开放初期,广东经济基础薄弱,1978年全省进出口总额仅为16.02亿美元,[187]因此通过大规模招商引资,迅速积累产业规模、构建产业基础,实现超常规发展,有效解决“有没有”的问题。进入新时代,广东主动适应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经济结构的重大变化,按照新发展理念要求,主动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开放型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着力解决“好不好”的问题。在服务区域发展过程中,广东始终重视产业建设,坚持制造业立省不动摇,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从发展“三来一补”起步,大规模实施“引进来”,服务推动区域在20世纪80年代发展珠江水、广东粮、岭南衣等传统轻工消费品,90年代发展以电机、冰箱、电视等粤家电为代表的新型耐用消费品,进入21世纪大力发展汽车、石化、船舶等重化工业,逐步构建起门类齐全、富有市场竞争力的现代工业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在原有电子信息制造基础上积极服务发展信息经济、网络经济,着力发展先进装备、智能制造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全完善以实体经济为核心的产业体系。与此同时,广东积极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服务推动外贸发展从规模扩张向“稳份额、调结构、增效益”转型升级,加快培育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外贸竞争新优势,实现由“外贸大省”向“外贸强省”转变,提升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经济的内生性和综合竞争优势。比如,长期以来广东经济受外部因素影响很大,外向型经济特征比较明显,外贸依存度一直很高,特别是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迅速攀升,从2001年的137%增加到2004年峰值时的184%。经过各方努力,广东外贸依存度在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前后经历了大幅度下跌,2013年为108%,2014年下降到97%,2015年继续下降到87.94%。[188]而在这三年期间,广东GDP分别同比增长8.5%、7.8%、8.0%,表明广东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增强。[189]
五是始终把服务创新驱动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190]进入21世纪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省域经济外交把服务创新发展摆在全局的核心位置,推动主要依靠要素成本优势转向主要依靠创新驱动,以引进先进技术、高端人才、关键设备和优质管理为重点,集聚高端生产力,同时加快培育本土跨国企业,开展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提升广东制造对全球资源的优化和配置能力。[191]2014年6月,广东率先颁布了《关于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决定》,在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高校科研体制机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方面实施了一系列改革。2015年2月,广东明确“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战略”,推动形成创新驱动发展的政策支撑体系。[192]在围绕服务建设科技创新强省过程中,广东把“招才引技”作为省域经济外交的重中之重,扎实推进高新区、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联手港澳共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把人才资源开发摆在科技创新最优先位置,推动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更好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