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阴阳太极文化:宇宙意识与深刻人生哲理

阴阳太极文化:宇宙意识与深刻人生哲理

时间:2023-05-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阴阳太极图之所以被称为神秘的“东方魔符”,是因为阴阳太极图中含有东方人特别是中华民族的“天道、地道、人道”思想,它是中华先哲们创造的宏观宇宙和微观生命的衍化图,代表着中华民族对宇宙和人生的思考和探索,含有博大精深的宇宙生存论和生命运动法则,包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阴阳太极文化包含着宇宙意识和深刻的人生哲理。

阴阳太极文化:宇宙意识与深刻人生哲理

太极八卦图被称为“中华第一图”,从孔庙大成殿梁柱,到楼观台、三茅宫、白云观的标记物;从道士的道袍,到算命先生的卦摊;从中医气功武术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书刊封面、会徽会标,到韩国国旗图案、新加坡空军机徽、玻尔勋章族徽,等等,太极八卦图无不跃居其上,在太安堂中医药博物馆,同样有两处这样的阴阳八卦图。

孔子曰:《易》始于太极。太极分而为二,故生天地。天地有春秋冬夏之季,故生四时,四时各有阴阳刚柔之分,故生八卦,八卦咸列,天地之道立,雷风水火山泽之象定矣。浩瀚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包含着阴和阳,以及表与里的两面,它们之间是既相互对立斗争又相互资生依存的关系。这是物质世界的一般规律,既是众多事物的纲领和由来,也是事物产生与毁灭的根由所在。阴阳八卦图阐明宇宙从无极而太极,以及万物化生的过程。

阴阳太极图之所以被称为神秘的“东方魔符”,是因为阴阳太极图中含有东方人特别是中华民族的“天道、地道、人道”思想,它是中华先哲们创造的宏观宇宙和微观生命的衍化图,代表着中华民族对宇宙和人生的思考和探索,含有博大精深的宇宙生存论和生命运动法则,包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相传太极八卦图是古代圣人伏羲氏首创,经周文王发展,把阴阳思想融入了被称为大道之源、群经之首的《易经》之中。宋代理学家周敦颐著《太极图说》,对阴阳太极思想作了全面的阐释,形成了中国人的太极文化。

周敦颐对阴阳太极图的内涵概括为:“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阴变阳合而木火土金水,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

万物所出,造于太一,化于阴阳。阴阳相摩、相感、相薄、相错。形成宇宙间万事万物错综复杂的现象。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日月运行,一寒一暑,宇宙万物生生不息,变化无穷。宇宙是个万物一体的大系统,整体间的各个局部又相互联系,大自然表现了极强的规律性。我们看到的宇宙天体、银河系太阳系、地球上的动植物生命、人类社会都是总宇宙的组成部分。人体生命也是一定层次意义上的宇宙,同时还是总宇宙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

阴阳太极文化包含着宇宙意识和深刻的人生哲理。同时,企业管理运用太极哲学更是“一箭双雕”,一方面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哲学精华;另一方面在实践应用中,不仅使现代企业管理锦上添花,更使这种传统哲学精华升华充实,长久不衰。

阴阳太极文化是东方文化的灵魂,蕴含着和谐、对称、平衡、循环、生生、稳定等原理,成为太安堂现代发展管理的哲学根基。

一、八卦运哲

八卦相传起源于三皇五帝之首的伏羲,伏羲氏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在天水卦台山始画八卦,一画开天。八卦表示事物自身变化的阴阳系统,用“—”代表阳,用“--”代表阴,用这两种符号,按照大自然的阴阳变化平行组合,组成八种不同形式,叫做八卦。八卦其实是最早的文字表述符号。

先天八卦图

自古至今人们发现,在自然界中的万物都有一种内在生命力,一颗种子只要给予其适当的条件,它就能发芽、生根,并成长为植株,开花结果。正是这种生命力造就了万物各具形态,能够使我们身体内部、社会乃至宇宙天体维持自然的平衡与更新,它渺无形象却又无处不在,它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却又遍布所有有形或无形的事物与生命体,它就是“太极”。

先天八卦图通常与太极图搭配出现,太极就是阴阳合一的混元、混沌,因此有专家把“太极式先天八卦”称为混元八卦。

先天八卦的主要依据在《周易·说卦传》:“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

以乾配(代表)天,坤配地,兑配泽,离配火,震配雷,巽配风,坎配水,艮配山。根据阳自左边转,阴自右边转的原则,天尊而地卑,天居上,在南方,阳爻组成的四卦在左边,依次逆时针由乾到兑、兑到离、离到震排列开来;坤居下,在北方阴爻产生的巽、坎、艮、坤四卦自右边顺时针方向,由乾到巽、巽到坎、坎到艮、艮到坤排列开来,由此产生了先天八卦图。

后天八卦图

儒家:白色、白道、阳鱼。道家:黑色、黑道、阴鱼。释家:外围圆圈,四大皆空。医家:黑白分界线,调和阴阳。商家:整体思维

后天八卦的主要依据在《周易·说卦传》:“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后天八卦配洛书数:乾六、兑七、离九、震三、巽四、坎一、艮八、坤二。歌诀:一数坎来二数坤,三震四巽是中分,五数中宫六乾是,七兑八艮九离门。

宇宙是永恒的,物质是可以互相转化,由一种物质变成另一种物质,但是不会灭亡。阳极生阴,阴极生阳,但阴阳不会在这转化过程中消亡。后天八卦及太极图中的黑白点表示黑中有白,白中有黑;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当阴达到了极点时,预示着阳开始渐长;当阳盛极时,也开始向反面转化,阴开始渐长,如此循环,生生不息。四时更迭、昼夜变化,甚至历史变迁,无不是按这一规律进行的。

在某一特定的意念中,太极中的白色、白道、阳鱼代表儒家,中国文化的主流就是儒家。太极循环贯穿了儒家的始终。儒家修炼和太极相关,如同阴阳循环,天人合一时感觉天地就是太极图,人就是太极的中心,又时动时静,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物我循环合一为一太极,知行循环往复就是太极,静坐时物我不二又为一太极,太极就是“中”。所以,孔子讲:吾道“一”以贯之。如果将阴、阳、阳中阴、阴中阳看作多边关系的诸方,那么这就意味着,要使各方达成共识,只要把握这个“共同点”即可,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思想的形象化体现。“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是在认同差异的前提下寻求协同与合作。太极图的中圆就是和同的部分,而中圆外就是差异部分,这个中圆体现的就是致中和合之道,在儒家称之为中庸。吾道大中至,彻上彻下,一以贯之。中正之道就是中庸之道,也就是太极之道。

太极中的黑色、黑道、阴鱼代表道家,象征道家顺应自然、虚静无为的自然观与历史观。道家立论的方法,则是以《周易》《老子》天、地、人“三才”一理的原则和方法,由“天地自然之理”推及于“人之理”,又“原始返终”,将“人之理”上升至于“天地自然之理”。道家认为,万事万物的起始,最初是有一个总的规律在那里支配着的。由“道”产生了混沌一体的宇宙,这就是“道生一”。然后由这个混沌一体的一,又开始分离出两种基本物质即阴性物质和阳性物质,也就是“一生二”。后来的万事万物都和阴阳两种物质有关系了,“法于阴阳”。阴阳共存于同一个统一体,谁也离不开谁,如果离开了一方,这个统一体就不存在了。负阴抱阳,负阳抱阴,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和阳之间的关系全在这个图上反映出来了。道家认为,他们把握了宇宙的运动规律,代表着人类认识的最高层次,通过太极图这个模式将它们的宇宙观和方法论表示出来,并引以为自豪。

太极外围圆圈代表释家,意谓四大皆空。圆圈表示一个事物,它大可无边,小可无内,表示无限范围,涵盖所有的变化。佛教讲四大皆空,是沿用着印度固有的思想而再加以深刻化及佛教化的,因为地、水、火、风的四大元素,是宇宙物理的,比如山岳土地属于地大,海洋河川属于水大,阳光炎热属于火大,空间气流属于风大。地、水、火、风,是形成一切物质现象的种子,一切的物象,都是由于四大的调和分配完成;四大和谐,便会欣欣向荣,四大矛盾,便会归于毁灭。佛教所说的四大皆空不仅空去四大,乃要空去五蕴;四大,只是五蕴中的一蕴而已。它既道出了世界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历程;也道出了事物由简单组成复杂的程序结构;还道出了事物内部矛盾平衡时,处于最简单平和的状态。

太极中的黑白分界线,代表的是医家的调和阴阳。太极含阴阳,分界线将阴阳一分为二,是故太极生两仪。太极生阴阳,阴阳又生化成四象,四象即是四种形象,四象即是太阴、太阳、少阴、少阳。然后再由此形成的现实生活中的具体的形象,八卦即是四象演变出来的母象。八卦名:乾、坤、震、艮、离、坎、兑、巽。中医所指的阴阳,同理太极,是综合了自然科学和太极哲学中的阴阳观念,以此论述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以及防治疾病的经验。中医学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是以调和阴阳说明医学原理的。中医讲“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神明之府也”。八卦认为阴阳分,天地判,始成万物。由此可见中医与八卦哲学理论对于揭示宇宙的基本规律上看法是一致的。在中医理论中,讲阴阳对立、阴阳消长、阴阳互根、阴阳转换,并且用这些规律来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用其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中医学与八卦理论在养生治病的目的上也是一致的。两者都强调要不断地调整阴阳关系,从而达到人体内环境的平衡,即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道执一而驭万。企业家运哲八卦则注重“整体思维”。“知其要者,一言而终”。宏观中包含万物,从万物中把握宏观,即“千万中独握其一”,懂得运用整体观方法论在治理企业。

以上的见解只是从某一特定意义上来划分的,从不同角度、不同意境可有变化万千的另一番天地。

后天八卦及太极哲学把宇宙世界分为天、地、人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各自为一个整体,三者共同又为一个整体,都为太极一气所化。天是一个大宇宙,地是一个中宇宙,人是一个小宇宙。三者之间本为一体,是相通的,互相影响的。

整体法则源于自然,适用于社会。人的本体说到底也是人生命的集合。个体生命是一个小单元,太安堂生命是一个小群体,国家生命是一个大群体,它们之间就必然有一个运动、反应、变化的过程与结果。个体是群体的一部分,群体是个体的组成,太安堂虽是小群体,但载有特殊医药核心技术和核心价值灵魂,融入社会、国家、人类文明的大群体中,交互作用,助推文明的演进和发展。形象化地讲,太安堂沧海一滴汇入国家的文化能海洋才是唯一出路,这就是永葆青春的秘笈。

太安堂的中医药整体战略就是从产品经营到产业扩张,从品牌经营到资本运作,从整合资源到完整产业链,以其鲜明的专业特色跻身中国中药中型药企。太安堂治企的整体战略是以儒治企,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太安堂文化升华员工的灵魂,引导员工把灵魂转化为价值的治企战略,太安堂实施整体经略,顺应天道,汲取中华传统医学中日月更替、阴阳交互的理念,运用至公司格局、产业分布、人才建设、产品体系、著作经典等多种层面。太安堂荟萃五百年核心技术,形成以现代中成药为核心,延长中药产业链、名贵中药材、养生保健、文化品牌等细分产业为辅的产业格局,企业分布形成以北京、上海为两大基地的格局,犹如日月交互,井然有序。太安堂以麒麟丸为代表的不孕不育、以心宝丸、心灵丸为代表的心脑血管类产品如同红日明月交相辉映,滋阴护阳,调心益寿,为人类健康保驾护航。太安堂的用人法则以人为本,产业人才和资本人才共同夯筑起日月齐辉的人才格局。

二、堪舆运哲

罗盘学名为罗经,又叫罗经仪、罗庚、罗经盘等,创自轩辕黄帝时代,后经过历代前贤,按易经及河洛原理,参以日月五星七政及天象星宿运行原则,再察地球上山川河流,平原波浪起伏形态,加以修正改良制造而成,用于测定方位和勘察地形。

后来被中国传统风水文化中的理气宗派用作风水操作工具。风水师在堪舆风水时用风水罗盘来立极定向。罗盘主要由位于盘中央的磁针天池(指南针)、天心十道和内盘构成,整个圆盘可以来回转动。内盘就是紧邻指南针外面那个可以转动的圆盘。内盘面上印有许多同心的圆圈,一个圈就叫一层。各层划分为不同的等份,有的层格子多,有的层格子少,最少的只分成八格,格子最多的一层有三百八十四格。每个格子上印有不同的字符。罗盘有很多种类,常用的有三元盘、三合盘、三元三合两用盘、易盘、玄空盘及各派所用户的独特盘。层数有的多,有的少,最多的有五十二层,最少的只有五层。一系列的同心圆圈,每一个圆圈都代表着中国古人对于宇宙大系统中某一个层次信息的理解。但无论是哪门哪派的罗盘,中间必有一层是二十四山方位的,从北方开始依次序排列分别是壬子癸、丑艮寅、甲卯乙、辰巽巳、丙午丁、未坤申、庚酉辛、戌乾亥等,共二十四个方位。

罗盘的各种内容分别印刻在内盘的不同盘圈(层)上,是罗盘的主要构成部分。各派风水师都将本派的主要内容列入罗盘上,使中国的罗盘成了中国术数的大百科全书。

中国古代哲学认为,人的气场受宇宙的气场控制,人与宇宙和谐就是吉,人与宇宙不和谐就是凶。于是,他们凭着经验把宇宙中各个层次的信息,如天上的星宿、地上以五行为代表的万事万物、天干地支等,全部放在罗盘上。风水师则通过磁针的转动,寻找最适合特定人或特定事的方位或时间。

罗盘运哲原理主要指,风水在天成象,在地成形,由其形察其象,因其象识其机。风水峦头为重,理气为辅,峦头理气相辅相成。星体(山)、地脉流动、来去水为体。次用立向、内五行流通为用。风为动,水为静,用动点主断吉凶,动静为阴阳之道也。

风水中所说的阴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对至关重要的概念,在阴阳理论中以阴为本的,阳为阴之动。从变的角度看,一切阳都是由阴之动产生的,虽然现实世界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的,但动之极,却又是静,动静之间,以静为本,以动为末,这就是阴阳动静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八卦是阴阳继续演化而来,所谓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成万物定。《周易》中以阴阳二爻三用所组成的八种卦形:即乾、坤、震、巽、坎、离、艮、兑。以这八种卦象为基础,两两组合,得六十四卦,天地间无穷的奥秘,尽在其中。

太安堂的建筑艺术和景观布局,无论是发源地广东潮州井里村的祠堂、旧址,还是新时期兴建的博物馆、博物院,以及生产厂址,无不生动直观地展现对阴阳八卦奥秘的运用,“日月星辰,黄道十二宫,天罡二十八宿”。

1.柯氏大夫第的风水定位

柯氏宗祠

在《太安堂柯氏家谱》里有记载:“始祖辛吾公自福建莆田县以来,居住广东省潮州府海阳县登云都井里乡。传至三世祖逸叟公,得何野云先生择有阳宅,立向坐癸向丁,兼丑未分金。后因开创,易名曰景德乡(今名井里村),另择一阴穴,葬二世祖乐善公于本乡西畔,历至五世祖玉井公,初发亚魁,传至于今五百余年。每岁冬至必修祀典,先祭何先生,后至大宗祠祭列祖,后代子孙有进功名者。”

岐黄第一村:何野云先生浮雕石像

按照罗盘风水指向,太安堂的发源地广东潮州井里村就是个水抱山环的“风水宝地”。而柯氏宗祠和柯氏家庙就是当年太安堂创始人柯玉井公衣锦还乡之时在村里建造的。

柯氏宗祠,即大宗祠,位于村东面祠堂,堂名“祀先堂”,为全村柯氏宗族后人祭拜、祀先所处;分金是酉卯兼辛乙,二度八;柯氏家庙,位于村西面祠堂,祠名“念修堂”,为柯玉井公派下子孙所祭祀。按家谱记载,这两个祠堂的位置,是堪舆大师何野云先生为柯氏三世祖早就选好的。“如是祠堂类的阳宅有祖先神灵在,阳宅风水作用极大。”

何野云为柯家择的吉宅,坐癸向丁兼丑未分金,“按玄空法向上见水合得生成水象。坎来龙为旺龙且合生成虽生出略逊但七运旺丁。长房木火生辉出秀。坤方也合生成来水生入吉主女主人贤惠。全局吉甚!”

2.太安堂旧址的风水定位

太安堂旧址位于广东潮州浮洋镇井里村,是明代医药宗师柯玉井的故居及其所创“太安堂”医馆旧址,至今已有近五百年历史,坐北向南,为三进两天井的明代建筑,由医馆、药房、书房、膳堂、客厅五部门组成,建筑以嵌瓷、彩画、木雕、石雕交错运用,具有明代格调,保存善好,获中国中药协会“太安堂旧址”“柯树泉旧居”的授牌。

太安堂旧址

太安堂旧址风水定位与大夫第同:“癸丁兼丑未,富贵双全之宅。”“兼丑未分金,坐斗宿九度吉,房房发达,尤其寅午戌生人应富贵尤速,坐井宿十四度吉,合挨星大发,又孟房大发财丁,仲房得丑艮辅弥二星,撰举成名、高科及第。”

3.太安堂中医药博物馆大厅八卦图

太安堂旧址后厅

太安堂中医药博物馆风水定位:分金是酉卯兼庚甲。

太安堂中医药博物馆以中国传统建筑的式样营建,充分展示了太安堂五百年中医药世家的形象。在形象布局上,以“格物致知、决策九重、阴阳太极、南国古榕、杏林春暖、橘井泉香、东风邀月、太安圣殿”的外八景和“杏林宗师、神医妙手、圣药灵丹、圣母送子、药王宝殿、瀚墨兰芳、玉井传奇、太安崛起”的内八景构成。在领略百年老字号“太安堂”横跨五世纪传承发展历程中,感受历代医圣药王妙手回春的神奇魅力,洞察中华医药无穷无尽生命力的奇妙奥秘。

4.太安堂“药王宫”外八景之阴阳太极

药王宫分内外八景,外八景为“格物致知、决策九重、阴阳太极、南国古榕、杏林春暖、橘井泉香、东风邀月、太安圣殿”。外八景中的“阴阳太极”一景,即体现了太安堂“天人合一”的发展思想。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最根本的特色,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最根本的命题。儒家认为,天之根本德性,含在人之心性之中。天道与人道,虽表现形式各异,其精神实质却是一贯的,它消弭了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界线,主张物我之间亲密无间。太安堂的“天人合一”发展思维,既符合社会、自然发展规律,又契合中国传统价值观念,是太安堂复兴崛起的哲学之根。(www.daowen.com)

5.上海金皮宝制药八景之阴阳太极(东南园苑)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化万物,万物归元,生生不息”。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浩浩底蕴,溯源止于“河图洛书”。龙马灵龟负图出河,昭示宇宙奥秘。伏羲潜心探究起八卦,文王囚而致远演天道,孔圣乐水乐山述《周易》,朱子涧居灵润析易理。中华远古哲理,万世流芳,造福全球,成就了今天世界的发达和伟大。

花草不言,灵性天然。天地人道法自然,太极园苑藏乾坤。太安堂,悟五千年哲理,承五百年底蕴,积数十载智慧,厚德载物,格物致知,潜显博弈,中华国粹夺品牌;阴阳太极,儒道经典成霸业。

上海金皮宝制药八景:承基立业、决策九重、阴阳太极、皮宝雄风、江海融通、金光大道、太平盛世、霸业天成。

上海金皮宝制药八景展示了太安堂人以东方传统哲学为文化底蕴,聚贤能权贵,汇国学圣训,集易经哲理,萃地理灵气,宠江南风雅、潮汕海韵于一体的深厚底蕴,生动刻画太安堂精英承继《万氏医贯》、柯玉井公“太安堂”五百年积淀的中医药学精髓,演绎太安堂承基立业、弘扬中医药国粹、从优秀走向卓越的辉煌历程的速写和展望“做中国最好的皮肤药、做世界最好的中成药”共同愿景的美好未来。

上海金皮宝制药有限公司

6.太安堂麒麟园的形象布局

太安堂麒麟园风水定位:分金是酉卯兼庚甲。

太安堂麒麟园的布局依照中国传统文化的理念,是中医“天人合一”的缩影。以太安星象布局为指导,以“阴阳太极图,黄道十二宫,天罡二十八宿,北斗七颗星”进行布局,门楼高耸,九曲环水,七星拱月,处处体现出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风格典雅,大气古朴。麒麟园还引入现代建筑特色,形成传统文化底蕴与时代风貌完美结合的风格,中西合璧,尽显中医药产业继承传统又与时俱进的蓬勃生命力。

雕梁朱红圆柱、金碧辉煌、古色古香的麒麟园大门,就是五百年太安堂麒麟园的一个醒目标志。走进麒麟门,便进入了融汇中国传统文化及中医药文化精髓的神奇天地。门楼高耸,九曲韩水,七星拱月,大气典雅。麒麟园体现了日月星辰,北斗七星的布局。大门两侧悬挂的这副对联“药济苍生仁心仁术青阳开国太,王昭日月圣典圣德紫气佑世安”,文香四溢,古韵长流,联中涵盖了中医药文化以及太安堂的发展内容,展示了麒麟园内所涵盖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

汕头太安堂麒麟园

麒麟园“天人合一,九天布局,局从易理”的建筑风格体现在十二道风景线上,路灯、榕树、进水、出水、霓虹灯、金丝灯笼、壁画等构成,象征着黄道十二宫,保卫着麒麟园的安荣。

麒麟园美景是日月星辰,日月同辉。星辰指北斗七星,北斗七星就是七座锦鲤池,池里的水都是相通的,这七个锦鲤池正好构成北斗七星的形状。中国传统的堪舆风水学认为,得水生灵气,麒麟园北斗七星是以立春那天北斗斗柄的方向,精心施工而成。

伏  羲

沿着麒麟园建筑的中轴线直线前行,就是中座,大门前立着河图洛书。河图与洛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河图洛书是中华文化“阴阳五行术数”之源。

相传,上古伏羲氏时,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后成为《周易》来源。又相传,大禹时,洛阳西洛宁县洛河中浮出神龟,背驮“洛书”,献给大禹。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划天下为九州。又依此定九章大法,治理社会,流传下来收入《尚书》中,名“洪范”。《易经》中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就是指这两件事。

河图上,排列成数阵的黑点和白点,蕴藏着无穷的奥秘。中外学者探索研究河图洛书后认为这是中国先贤心灵思维的结晶,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第一个里程碑。

麒麟园全景,从古雅的装饰、清灵的布景,到现代化的建筑高大雄伟,蕴含太安堂开拓进取精神,让中医药文化在现代化的生产体系中绽放出瑰丽的璀璨光芒。三十条现代化的全自动药品生产线,为生产最特效的中成药、为人类的健康美丽保驾护航。

7.太安堂麒麟丸非遗博物院

太安堂麒麟丸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院,展示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丰硕成果及其现代发展。麒麟丸非遗博物院以中华传统文化元素布局设计,以“九天布局天人合一”的人文哲学为规划理念,形成藏风聚气的山环水抱骨架,八大特色景观,青瓦红墙,小桥流水,药香氤氲,融汇自然风景与人文景观于一体,展示了传统文化的优秀魅力。

太安堂麒麟丸非遗博物院八景之一:为而不争

太安堂麒麟丸非遗博物院内处处体现出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日月星辰,贵宾礼道,园林长廊,花圃竹林,莲池水井,金鱼戏水,荧屏花灯,错落有致,院四周旌旗花圃,八卦飞星,麒麟石雕,名树苍劲,巧妙绘景,融汇天时、地利、人和于一体,天人相应,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过这宛荡小溪,雕台亭榭,精密布局,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成为传世之作,建筑艺术精品。

太安堂麒麟丸非遗博物院:汉白玉观音雕塑

太安堂第二至第十二代传人汉白玉雕塑

太安堂麒麟丸非遗博物院,外观上看是一个古色古香仿古建筑,但打开大门会发现里面是一个无穷的互联网世界。她是一个全自动现代化药厂群体,是一个互联购物商贸城,是一个国家级非遗博物院,是一个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示范基地,是一个世界潮人、名人的温馨家园,是一个露天音乐大院,更是一个中国中医药世界非遗新地标。

太安堂麒麟丸非遗博物院

太安堂麒麟丸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院将成为集文化、旅游、中医药、高科技等多种元素于一体的中医药文化标杆性建筑,助力中医药文化发扬光大,走向世界。

8.太安堂(亳州)广场

天下第一药都——亳州博药院,人杰地灵,风水宝地。

五百年一轮回,六十一甲子。如今,国家复兴,安徽亳州正乘势而上,上运而直入大运。天下第一药都——亳州博药院取法帝道、彰显王道、融汇百家,极致尊贵,底蕴醇厚。

天下第一药都——亳州博药院取法“帝”道,德合天地,三才合一。广场北门中轴线,矗立黄帝塑像,气势雄浑,帝气显贵,其寓意广场雄踞三朝古都核心,文硕古今,天资高贵,集成天地灵气,得世人颂扬;又寓意广场对接亳州药都优势,溯源岐黄,底蕴浑厚,是中医药集大成之体现;更昭示,以尊贵气魄,让富商巨贾、专业精英如临帝宫,享受超凡服务,体验高端商贸,实现非凡成就。

天下第一药都——亳州博药院又取法“王”道,集其大成,重现王者风范。广场中,耸立汤王像,将亳州数千年的辉煌、显赫集于一身,彰显王者气度。斗转星移,伴随亳州的现代崛起,广场以“王道”为基,以“日月星辰、北斗七星、天罡二十八宿、黄道十二宫”等天文元素进行设计,以北京故宫构建奥秘元素实施布局,旨在天人合一,吉祥如意。

天下第一药都——亳州博药院

天下第一药都——亳州博药院又取法于“家”,融升百家,独领风骚。太安堂(亳州)广场是药商药农的温馨家园,是医药电商的致富平台,汇百家、聚名家、出大家、传世家,成就富豪人家。

看天下第一药都——亳州博药院的建筑群落,采用的是一轴七进的宫廷布局,中轴鲜明、两边对称,按照“日月星辰,北斗七星,黄道十二宫”至佳风水设计理念,结构均衡分布,显露和含蓄相得益彰。这设计模式背后的理念,既有礼制,又有风水。由南至北分布七大园区,以“太安堂”为中心,南有电商园、人参园、心宝园三园,北有非遗园、绝技园、麒麟园三园。在中国风水学里“三”总是最基本的数字,也是很有意义的数字,象征天、地、人“三才”。其功能的划分,也是“阴阳平衡”的理念体现。外朝为阳,建筑基数也为阳数,即奇数,七大园气势恢宏,极逞阳刚之美;外形方正,对称平衡,楼苑璧合,模拟天道永恒、负阴抱阳之势;四面围合,大殿居中。内廷为阴,内部结构中的砖墙屏门、抄手游廊等,在功能上是生活实用,在观念上又是砂护水缠、明朝暗拱等一整套风水参数的妙用,甚至连门窗檐瓦、墙砖脊柱的颜色配置,门洞造型以及砖雕木刻等细节装饰,都布局精巧,体现阴柔之美,突出乾坤相通的风水主题,真正实现“天人合一,品物咸章”。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天下第一药都——亳州博药院的风水布局让人强烈感受到与天地共存的意境。

同时以太安堂广场为中心,东西各有东长安街和西长安街两条长街,非常符合风水名著《管氏地理指蒙》中一再强调的“方圆相胜”,以均齐方正、左右对应的风水原则。

经过这样前后左右两条轴线的划分,整个天下第一药都——亳州博药院的布局便成为阴阳平衡、天地交互的绝佳风水环境了。

天下第一药都——亳州博药院有十五大景观,《易纬乾凿度》说:“易,一阴一阳,合而为十五之谓道。”就是说十五之数代表了阴阳转化的“道”,可见这“十五”大景观也有风水中的深刻寓意。这里既有帝——黄帝、魏武帝,又有王——汤王,更有家——道家、儒家、医家、企业家,以及现代的电商名家。

三、气场运哲

气场在中医学中,指构成人体及维持生命活动的最基本能量,同时也具有生理功能的含义。现代气场是流动的“‘信息-能量-物质’统一体”。先秦和西汉时期有不少涉及气场的著作,如《老子》《列子》《庄子》《管子》《鹖冠子》《荀子》《淮南子》《黄帝内经》等。

“气场”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写作“炁场”,“气”通“炁”,是中国哲学和道教中常见的概念,一种形而上的神秘能量。风水上,“炁”是一种意识流,它是“场”的一种状态。

气场在古代具有四组范畴:①形、气、神,“以神存气,以气存形”“合形于神,合神于气”。②心、物、道,“见物便见心,无物心不见;见心便见道,无心道不见”。③心、性、情,“情生于心,心生于性”。④意、识、思,意具有变动性和自觉性两个特点;识是随着意的变化而变化的,它具有识记和辨别两种功能;思“是意非心”,即真正的思维是意识活动,没有意识的参与,则无法进行思维。

运用到哲学上,气场是对人散发的隐形能量的描述,它是人能把握到的自然规律的多少。人越顺应自然规律,气场就越大,越背离自然规律,气场就越小,自然规律正好与人的身体和心理活动的规律是一致的。

任何物质的存在都有气场伴生,而气场的性质亦是千差万别,用最简单的分法可以分为阴阳二气。实际上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气场,而且气场的性质和强弱是可以随事物本身及周围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一个大的气场可以由若干个小气场按照特有的方式组合而成,达到一个动态的平衡。相邻气场与气场之间也是互相影响的,其主要表现形式是相互之间不断的排斥同时又不断的彼此同化。

“气场”却是一种人人都能获得以改变命运的万能钥匙。有科学研究表明人的精神、意识、思维可能是一种能量波,即风水中的气场。在风水学中,世界万物都有自己的能量场,因此会出现能量场重合与碰撞现象。

中华传统阴阳学说所阐述的阴阳的产生、运行、发展、变化之“气场”规律,是万事万物的根本规律,把握这一规律,我们就可直指事物的本质,把握自己的命运。

宇宙万事万物之间,都存在着五行间的生克制化作用的“气场”关系,把握五行的“气场”特性特征,进行准确系统的五行归类,对进行科学细致的生命预测、调整化解、治企升华,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天体运动形成的变动气场,直接与地球产生作用关系,人居天地间,自然与天地变化产生感应。人体本身也就是一个小天地、小宇宙,人自诞生时就与自然界的运行、变化、发展谐调一致,并同宇宙进行着能量与信息的交换,人与自然界的感应关系随时空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在《周易》预测中表现最直观的就是流年干支的作用效应,由时空变化而引发的事物吉凶转化,这一规律可指导人们把握自然规律,顺应天时,起居有常,食饮有节,不妄作劳,合道而为,从而获得美满幸福的生活空间。

太安堂对气场的运哲,体现在太安堂集日月星辰、天道规律为一体,建立起围绕着“三江二海”的整体布局战略。“日”,吸纳北京的气场,“月”,相濡上海的气场,长江、珠江、韩江、东海、南海,其势浩荡,九曲回肠,一方面拓展资源,继承和弘扬中医药绝技的精华,另一方面将太安堂的五百年历史文化升华充实,长久不衰。气场是以“通天下一气”揭示宇宙现象的自然本质,太安堂又将气场的玄妙规律充分运用至公司格局、产业分布、人才建设、产品体系、著作经典等多种层面,形成太安堂独特的“气场”。“凡可状,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太安堂五百年的“气”是不朽的,永存的,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今天,太安堂继续将这股浩然之气发扬光大,用于创建和提升企业生态圈,发扬太安堂人的聪慧才智,载着特殊医药核心技术和核心价值灵魂,构筑起中医药进步发展的伟大奇迹。

太安堂承中华民族的强大气场,崛起腾飞,秉德济世,为而不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