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企业组织形态与生产要素交易费用

企业组织形态与生产要素交易费用

时间:2023-05-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段将进一步研究生产要素的交易费用如何制约生产方式的选择和企业规模扩大的限度,讨论交易方式的变革对生产要素的单位交易费用节约,以及对企业组织形态发展的影响。科思指出,分包制度是企业的雏形。因此,在中间产品市场范围无限制,企业内部不受管理复杂化的限制时,集中生产要素的交易费用的高低,就决定了一体化企业的规模。

企业组织形态与生产要素交易费用

任何企业都必须购买生产要素,都要支付相应的生产要素交易费用。本段将进一步研究生产要素的交易费用如何制约生产方式的选择和企业规模扩大的限度,讨论交易方式的变革对生产要素的单位交易费用节约,以及对企业组织形态发展的影响。

(一)生产要素交易费用与企业规模

企业规模大小与企业拥有、获取生产要素的数量有关。而生产要素获取的数量与获取时所支付的单位交易费用有关。所以企业规模和获得生产要素的单位交易费用有关。

1.企业规模在专业化和一体化的交替中不断扩大

生产力是促进分工和专业化发展,推动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的终极原因。但从生产力发展过程中的任何几个横断面来看,企业规模在扩大过程中,既可实行专业化生产,也可实行一体化生产。到底如何,与交易费用高低有关。企业规模随着交易费用的变动,在专业化和一体化交替过程中不断发展。这样看来,科思的“一体化”似乎和斯密的“分工”对立了起来。如何解释这个问题?也要从交易费用的变动中找答案。

首先,从成因来看,企业之所以是市场的一种替代,根源于交易费用的节约。我们知道,分工和专业化发展的一个后果是市场交易次数的迅速增多。虽然随着市场制度的进步,单位交易费用在下降,但交易次数的增多也可能增加交易费用的总量。

这种结果在某种程度上抵消了分工和专业化带来的好处。因此,就出现了降低有关交易费用的努力。最初,人们尽量确定较为固定的交易对象,以某些非市场因素维系一种较为特殊的交易关系。这就出现了以一个商人为中心,将一些产品的不同零件或工序分包给许多家庭的“分包制度”。在分包制度中,发包人和承包家庭之间的交易相当固定,不同于纯粹的市场交易。这样,搜寻交易对象、收集市场信息和谈判等交易费用就降低了。科思指出,分包制度是企业的雏形。分包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就形成了企业。在企业内部,每个人在生产过程中,都有相应的位置。这种相应的位置又被企业的组织形式确定下来,不需要寻找交易对象。人与其他要素所有者实际上和企业达成了长期协议,市场中的讨价还价,甚至分包制度中的定货谈判都被简单的管理者对工人的指挥所替代,节约了大量的谈判费用等。总之,不同分工之间,不同的工序操作者之间的产品(构配件、不同工序的半成品)转移,由统一的管理者或管理者集团,通过企业组织直接安排和调配。在一定范围内这种管理的交易费用,大大低于实现同样多的产品转移所必须使用的市场交易费用,这就是企业存在的原因。

其次,从资源配置角度看,企业作为市场的替代物,只是节约了专业化费用,虽然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但并没有降低专业化强度,不过是将许多通过市场交易进行专业化分工的生产者,并入一个企业中。相当于许多专业化的市场主体变为一个非专业化的市场主体,许多分开进行的工序又合并到一起来了。当然,这种非专业化是更高层次上出现的“高级一体化”。

再次,伴随着市场的扩大,在“交易费用节约”的驱使下,企业规模总是在专业化和一体化的交替过程中不断发展。上述科思原理给出的不同的生产和管理操作合并到一起的理由,似乎与斯密定理给出的不同职能操作不断分离开来的“分工”理由相对立,其实不然,在现实世界中,专业化趋势和一体化(即非专业化)趋势都存在。科思原理和斯密定理既对立又统一,两者在交易费用的变化中不断交替、转化。也就是说,正是这两种趋势的对立统一,才构成了近代以来分工、专业化不断发展和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的实际过程。简单地说就是:市场的扩张为专业化适度规模的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导致平均成本的下降,同时增加了交易费用。当超过一定限度(市场交易费用大于一体化费用)时,更大企业的出现,即纵向一体化发展节约了实现一定专业化程度的交易费用,然而同时在更高层次上将各个专业化的生产者集中到一起,表现为一种一体化趋势;当市场进一步扩大,企业内管理交易费用大于市场交易费用时,企业内部的某些职能操作又具备了独立出来的条件。这种专业化和一体化的互相交替,会不断地反复。在市场范围不断扩大的情况下,企业无论是专业化还是一体化,都会因节约交易费用而推动企业的规模扩大。

2.企业规模扩大的限度

企业无非是一组生产要素的集合。企业规模的扩大,无论是专业化还是一体化的扩大、都直接表现为生产要素的增多。而集中生产要素的操作是需要成本的,集中要素的费用是企业运转的必要费用。

企业替代市场交易,是通过将专业化分工的生产者合并到一起而实现的。这个一体化过程就是企业扩大规模的过程,也是企业规模扩大的主要形式。如果考虑到生产要素的集中费用,那么一体化替代专业化,实行企业规模扩大的限度在哪里?

如果将集中要素的费用同企业运转的其他费用分开,当集中要素所需费用高于一体化所带来的中间产品(专业化产品)市场交易费用的节约(=中间产品市场交易费用-企业的管理交易的费用)的总额时(中间产品,即专业化产品,由于有一定的技术诀窍,易处垄断地位,出现垄断高价,购买高于市场竞争价格的那部分垄断价格的差额,也应视作购买者的交易费用),一体化就不会发生。如果集中要素的费用具有递增性质,则当集中要素的边际费用等于中间产品市场交易费用的边际节约时,企业规模就停止扩大。因此,在中间产品市场范围无限制,企业内部不受管理复杂化的限制时,集中生产要素的交易费用的高低,就决定了一体化企业的规模。换句话说,纵向一体化的费用,不仅包括企业内交易费用,而且也包括获得的集中生产要素的操作费用。因此,企业规模扩大,即一体化替代专业化的限度就是下式确定的均衡点:为市场交易(即专业化)边际费用;为高级一体化(即企业)边际费用;

式中:

为企业内交易的边际费用;为要素交易的边际费用。

由上式可得下式:

这个式子的含义是:当市场交易费用既定时,企业规模扩大以要素交易的边际费用等于企业内交易(相对于市场交易)所带来边际节约为限;在企业内交易费用也既定的情况下,要素交易的单位费用降低,会推动企业规模扩大。

那么,如何降低要素交易的平均成本呢?这与交易方式的变革和要素交易的市场组织(这里主要指货币)密切相关。

(二)交易方式的变革与要素的平均交易费用节约

平均交易费用的高低或交易活动的生产率,受交易技术和交易方式的影响。道路的开通、运输工具的发展、通讯手段的进步和数据处理技术的创新,都可以降低交易费用。然而,交易技术对交易费用的影响不如交易方式。交易技术的创新和普及往往和交易方式带来的需求有关,并且常常是同交易方式的进步一起作用时才能发生重大影响。

那么,交易方式是怎样变革,又如何影响平均交易费用的呢?人们交换活动的最初方式可能是在两个人进行一次交换之后,约定好下一次交换的时间和地点。这样就减少了交换的不确定性和等待时间。多人之间也可以约定交换时间和地点,这就是定期集市。定期集市的人数越多,交换的物品种类越多,选择范围也就越大,成交率越高,平均交易费用越低。定期集市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在交易的偶然性和等待时间上节约了交易费用,而且也大大降低了花在路上的时间(或称路费)。(www.daowen.com)

革命性的交易方式变革是货币的诞生。自从货币出现后,交易方式发生了革命。人们首先用商品换成货币,有了货币就可以交易到所需要的一切商品,从而大大降低了交易费用。

然而,货币的真正革命性后果,是为交易方式另一个革命奠定了基础,这就是交换的专业化——商人的出现。由于人们交换能力上有差异(如计数能力、对市场的熟悉程度、对货物的鉴别能力和讨价还价能力等),使得不同的人之间的交易活动的生产率或平均交易费用不同,这时出现了交换活动本身的交换,能力高的人可代替能力低的人进行交换。由此带来的交易效率的提高和交易费用的节约,由双方共享。商人的出现,交易活动的专业化、加上商人交易活动的货币化,就大大拓展了市场半径,拓宽了资源配置的空间范围,从而有效地提高了交易效率和降低了平均交易费用。

商人的出现仅仅是交易活动专业化的开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交易技术的创新,商人之间又出现了分工:批发商、中间商、零售商等。每次专业化发展都带来了平均交易费用的下降和交易范围的扩大,日益扩大了市场制度的覆盖面。然而,事情还没有完。从事交易活动的企业组织的出现又实现了交易方式的一场变革。交换越专业化,商人之间的交易越多,但商人间的交易也要有费用的,当商人间的市场交易费用高于商人联合起来的内部管理交易费用时,商人的联合体——商业企业就诞生了。随着交通和通讯技术的发展,市场规模的扩大以及企业内部经营和管理的改进,商业企业的规模不断增大,商品交场所、大批发商、综合商社等大规模商业企业的各种不同形式,从各个方面节约着交易费用。信息的收集和处理、会计业务的部门化、大量的采购和推销、商品品质的标准化、谈判程序化和合同的标准化,资金的集中,风险的分散,因规模大而带来的不确定性的降低或稳定性的增加等等。总之,大规模商业企业发展的结果是平均交易费用的进一步降低,交换活动的空间范围得到进一步扩展。

企业规模的扩大,货币是个关键角色。货币的出现,不仅降低了产品和要素市场的交易费用,而且,货币具有积累性和一般性两个特征:货币积累到一定数量并投入到生产过程中就变为马克思主义意义上的资本;货币的一般性,即具有购买其他生产要素的权力,将各种不同要素一般化了,并统一于货币形态或积累起来的货币形态——资本。这样,货币资本本身成为了最一般的生产要素。获得了货币资本就获得了支配其他生产要素的权力。如果不存在市场容量和企业内交易费用的限制,企业规模的扩大及其组织形态的变化,取决于“购买”货币资本的集中程度及其平均交易费用,这显然与货币的市场组织有关。

(三)货币交易的市场组织变化与企业组织形态的发展

在市场经济中,个人积累货币资本是个缓慢过程,无法对产品市场需求的扩大做出迅速反应。为了克服个人积累的局限性,出现了投资的初级形式——合伙制。在合伙制中,金融投资表现为一伙人“卖出”自己的货币资本,“买进”合伙人的资格和分工的权力。合伙人在“买卖”货币资本时,遵循“一致同意”的原则,其协商过程相当复杂,协商费用,即交易费用较高。因此,合伙制企业大多是以血缘或姻亲关系的合伙人组成,以降低协商费用,但有这种特殊社会关系的人的范围毕竟有限,且合伙人越多越难“一致同意”,因而合伙制对企业规模的促进相当有限。为进一步简化资本集中的操作,股份公司形式出现了。公司通过发行股份的形式集中货币资本,股东“卖出”货币资本,“买进”股票,即红利索要权的凭证、股东大会的选举和被选举权。这一形式替代了较为复杂的合伙制的协商形式,降低了集中货币资本的平均交易费用,也使货币资本交易范围扩大。

股份公司为了进一步降低购买货币资本的平均交易费用,有效集中货币资本,一是通过有限责任制减少风险,将股东对企业债务承担的无限责任改为有限责任,这样,企业一旦经营不善破产,就大大减少了投资者的风险,也就等价于降低“购买”货币资本的交易费用;二是通过股票的流动,减少风险,如果投资者一旦购买了某一企业的股票不能再卖出,就缺少避免股票价格下跌的风险手段,投资就失去了较高利益的重新选择机会,这就增加了购买股票的风险,会阻止更多的人购买股票。为抵消这种风险,企业就必须提供额外的保证或在股利上让步,这就等于增加了股票买卖的交易费用。在实践中,二级股票市场(买卖已有股票)的出现和发展,使得投资者可以随时将他预期看跌的股票出手,将货币资本重新购买他预期看涨的股票,从而降低了风险,增加了选择机会,同时也等于将长期投资变为短期投资,增加了股票作为一种金融资产的流动性,并大大降低了一级股票市场(售卖新股票的市场)中的交易费用。

当专门从事股票交易的各种组织,如股票交易所投资公司等出现以后,采用了标准化的交易程序,其交易形式和技术不断改进和提高,使股票交易的单位费用不断下降。例如从拍卖制到专家制、到电子股票市场的发展。股票交易费用的节约使得集中货币资本的费用降到了相当低的程度,货币资本市场的地位范围随着这一过程获得了持续的扩展。由许多大规模从事股票交易的经营组织聚集的市场,成为全国以至于世界的金融中心。由于极高的交易效率和相当低的平均交易费用,使这些金融中心,具有很强的辐射力,几乎覆盖了大部分地区。使得这个范围内的每一分钱都被吸引到货币资本市场上去。这时候,大规模生产要求的大企业,甚至巨型企业存在的货币资本障碍已被消除,限制企业规模的,是技术上的最适规模和反垄断法

股份公司以及股票交易所、银行等货币交易经营组织的发展,有效地推动了企业组织的合理发展。

(1)为企业间的兼并和资源存量的合理再配置提供了条件,有利于货币资本有效集中的股份公司发展,使企业家不仅可以为创办企业或扩大企业规模而购买一定量的生产要素,而且可以购买整个企业,使得企业间的兼并,包括纵向一体化、横向兼并和混合兼并能够因费用的下降而成为可行,从而能够更经常和普遍地实现企业间的重组。重组的意义在于既能实现生产要素存量的重新合理配置,又可实现企业经济规模的迅速扩大和促进企业规模结构的合理化。因为股票市场发展起来后,不仅企业间重组的费用进一步下降,而且形式也不断多样化。例如,购买一个企业不必支付全部金额的货币资金,可以只支付一部分现金,其余部分以调换股票的形式支付。调换股票的方式即用进行兼并的企业的股票换调换股东手中被兼并企业的股票。这种方式,可以同时合并几个甚至几十个企业(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成立时的作法)。用调换股票的方式实现企业间的重组,节约了大量货币资本,也等于节约了集中大量货币资本的交易费用。

(2)推动了与社会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分工协作的企业组织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股票市场的成熟,推动了控股公司的出现。控股公司通过控制其他企业一定比例的股票而实现对这些企业的控制。不仅如此,被控股的企业还可以对其他企业实行控股,从而实现多级控股。这样,如果控股10%就可以控制一个企业的话,通过三级控股,一个单位货币资本的效力就相应放大了100倍,也就是说,相当于节约了99%的货币资本,即集中这些资本的费用。自然,持有其他公司的股票未必要达到掌握全部控制权的目的,但当一群企业互相持股或循环持股时,这群企业就出现了比市场关系更为紧密的特殊关系,这种关系虽然不能集中重新配置这些企业生产要素,但可以在它们之间建立较为密切稳定的生产分工协作关系,而节约交易费用,这就是企业集团。

(3)银行等金融组织的发展,促进了企业大规模、大批量生产体制的实现和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借贷资本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在现代企业总资产中约占20%~80%(如日本)不等的资金来自借贷资本,无论是中小企业、股份公司,还是大型企业,其固定资本的部分,尤其是流动资金的大部分都来自银行不间断的短期贷款。可见,企业的发展、规模扩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银行借贷资本的获得。

货币借贷提高了社会经济运行效率,银行将闲置的货币借贷给需要的企业,其相应闲置的其他生产要素就被调动起来,投入到经济运行中去,有效地提高了社会经济运行效率。银行在其发展过程中,不仅采取地理上集中的形式,更采取地理上分散的形式,这就是分行制度,即在不同地区设置分支机构,使银行直接覆盖更多地区,扩展了货币资本的交易范围,使中央银行及其分行覆盖整个国家,货币资本就越来越多地集中于银行之中。由此引起货币的高效集中,一方面为现代企业发展提供资金,另一方面货币市场范围的扩大,借贷资本跨地域的流动,有效地克服空间限制造成的资源配置不平衡,为资源的合理流动和大规模、大批量生产体制的实现提供了条件。

(四)结论

归纳如上所述,生产要素的交易费用对企业组织形态有重大影响。

1.生产要素的交易费用制约着企业规模

企业的扩张会增加对生产要素的交易,因此采取高级一体化方式生产的交易费用,不仅包括企业内的管理交易费用,还包括在要素市场上的交易费用。

当市场交易和企业内交易费用既定时,企业规模扩大的限度是要素交易的边际费用与企业内交易所带来的边际节约相等。要素交易的平均费用降低有利于企业规模的扩大。

2.交易方式变革

交易方式的变革(包括约定、定期集市、货币为媒介的交易、商人、批发商、综合商社等),尤其是要素货币交易方式的变革(包括合伙制、股票市场、银行制度等)促使生产要素的单位费用下降,从而推动企业规模扩大和现代大批量生产体制的企业组织形态的形成和发展(有限合伙、公司法人、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跨国公司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