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1984年以来,我国建筑业及其管理体制一直都处于改革之中,这十几年的改革推动了我们建筑业、建设事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回顾改革的历程,已经进行了以下方面的改革:
(1)推行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制。
(2)改革用工制度。
(3)改革工人工资分配制度。
(4)改革建筑施工管理体制。
(5)实行国有企业承包制。
(6)改革国有企业经营机制。
(7)实行注册建筑师制度。
(8)建筑企业专业化改革。
(9)建立现代企业制度。(www.daowen.com)
(10)建立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的监督制度。
(11)改变政府同企业、建筑市场的关系。
(12)政府从建筑业中退出。
相对于计划经济时期,上述改革或制度都是新制度。这些新制度在建筑业的各部门和各个层次上建立了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监督机制,激发建筑业从业人员的工作与生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地调动和利用了资源,提高了建筑企业和整个建筑业的效率。
十几年来,建筑材料、施工技术、施工机具都有了很大进步,对建筑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只要将我们建筑业改革前后的经验对比一下,就不难看出,推动建筑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还是上述改革所带来的生产关系及其制度上的进步,或称制度创新、制度变迁。我们应当从经济学的角度回顾、分析和总结上述改革的成功经验与失败的教训,以便减少今后改革实践中的盲目性,少走弯路,提高改革的效率。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的改革就如同19世纪末以来中国在世界列强的压迫下进行的种种改革和革命一样,都是在学习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现实、思想和理论中进行的。西方的体系纷繁复杂,有些适用于我们,有些则不适用。借鉴,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20世纪10~20年代,中国共产党人从西方引入了马克思主义,是因为马克思主义适合中国当时革命的需要。
我们现在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西方经济学的各种流派就一个接一个地传入了我国,制度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也在其中。本章介绍这两个学派,是因为它们的出现表明,西方经济学家已经开始重视制度在现代经济活动中的作用。也是因为其中有些内容值得我们借鉴。当然,在借鉴时一定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早在这两派学说之前,亚当·斯密就特别强调制度的重要性。马克思也早在100多年以前就已经发现生产关系和其他制度安排对最终资源配置结果有重大影响,并已作过全面而深刻的论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