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教育培训的成本和回报分析

教育培训的成本和回报分析

时间:2023-05-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教育的成本与收益人们在接受义务教育之后,面临多种选择,立即就业,或上大学继续学习。一般培训和专门培训的成本与收益不同。图7-23一般培训的成本与收益显然,培训的收益是工资提高了。在培训期间,企业支付的工资高于MPL,成为培训成本的一部分;在培训后,支付的工资低于MPL,企业用收益弥补了成本。雇佣和培训成本多发生于雇佣初期,但是,收益特别是培训收益只能在以后才能得到。

教育培训的成本和回报分析

(一)教育的成本与收益

人们在接受义务教育之后,面临多种选择,立即就业,或上大学继续学习。如果仅从经济角度进行选择,应当比较上大学的成本和收益。

上大学有直接成本和机会成本,直接成本是学杂费、书本费等,机会成本就是上大学期间,放弃的工作收入。另外,上学是很艰苦的事,要付出很高的心理成本。

上大学有经济收益和非经济收益。经济收益就是上过大学的人一生得到的总收入高于没有上大学的人。非经济收益包括因上过大学而得到的较高社会地位、因有了更多的知识而扩大的兴趣等。如果用公式表示成本与收益的关系,则公式如下:

式中:C为上大学的总成本;t为大学生的工作年限,它往往高于无大学学历的劳动者;Bi为第i年两类人的收入差额;r为利息率。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只有当教育的经济收益不小于教育的经济成本时,教育投资才是有益的。只要r>0,未来的教育收益都要贴现,也就是说,只有收益Bi相当大时,才能保证其终生收益大于成本。

(二)企业在职培训的成本与收益

近几十年来,在职培训作为人力投资的一种形式,越来越受到重视。培训可以分为一般培训和专门培训。一般培训指所培训的技能适合于多个企业的需要,如使用电脑等;专门培训指培训的技能仅对某一企业有用,例如操纵特殊的机器、了解特殊的生产工艺流程等。一般培训和专门培训的成本与收益不同。

1.一般培训的成本与收益

假设某人现在的工资为W0,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后,其技能提高,能够适应新技术,工资提高到WG(见图7-23)。

图7-23 一般培训的成本与收益

显然,培训的收益是工资提高了。成本则包括培训中使用的物质资源以及培训者的心血。

一般培训所教授的技能可以在多个企业中使用,员工接受培训后有可能离开本企业。企业只有支出而无收益,一般企业不肯负担这种培训费用。

市场经济中,一般应由接受培训的员工承担一般培训的费用。但往往不是由员工直接支付,而是让接受培训者接受较低的工资,抵消这一成本。设WU为没受过培训的员工在培训期间的工资,W0为原工资,WG为培训后的工资。培训成本是(W0-WU)·(培训时间长度),收益是(WG-W0)·(培训后的工作时间)。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工资与劳动的边际产品MPL相等。

图7-24 个人与企业分担成本与收益

2.专门培训的收益与成本

专门培训所获得的技能其它企业不需要,受过培训的员工不一定比未受过培训的工资高。企业可以不提高受过专门培训的员工的工资,但培训后员工的边际产品却高于培训前。在培训期间,企业支付的工资高于MPL,成为培训成本的一部分;在培训后,支付的工资低于MPL,企业用收益弥补了成本。

企业在这种情况下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工人在接受培训后突然离开,在其他企业同样获得W0的工资。对员工个人来讲,这样做毫无损失,但企业就无法收回培训投入的成本。

减少这种流动的办法之一是个人与企业分担成本与收益,对员工造成一种吸引力,以减少辞职的可能性。(www.daowen.com)

图7-24中的W0是未培训时的工资,WU是培训期间的工资,WS则是培训后的工资,员工的MPL培训后高于培训前;在培训期间,员工承担的成本是W0-WU,企业承担的成本是WU-MPL;培训结束后,企业收益是MPL-WS,员工的收益是WS-W0。在这种情况下,员工个人负担了一定的成本,也得到了更多的收益,所以,员工不会轻易离开这个企业,否则,他的工资只能是W0

(三)雇用、培训与企业劳动需求

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企业是价格的接受者,决定是否需要增加劳动力的准则是:劳动力的边际产品等于实际工资,即

MPL=W/P

但是,如果考虑到雇佣和培训成本,情况就不一样。雇佣和培训成本多发生于雇佣初期,但是,收益特别是培训收益只能在以后才能得到。所以,企业在决定是否增加劳动力时应当考虑过去、现在和未来。

企业在初期(见图7-25,以0表示)支付雇佣和培训费用,人均实际支出为Z,员工在接受培训时,实际边际产品曲线从MP*下降MP0,企业支付工资W0

图7-25 考虑到雇佣和培训后的多期劳动需求

MP*-MP0表示培训成本的一部分。在培训之后,受训者边际生产率提高到MP1,企业支付工资W1

如何决定两期的雇佣呢?一种办法是将两期成本(W0+W1+Z)与两期边际劳动产品(MP0+MP1)比较,当两者相等时停止雇佣。但这种办法没有考虑现值问题,如果考虑现值,那么其两期边际劳动产品的现值(PVP)为

PVP=MP0+MP1/(1+r)

同理,其实际边际劳动成本(PVC)为

PVC=W0+W1/(1+r)+Z

由于考虑的不再是一个时期,而是各个时期,所以要将各个时期的收益与成本加总并以现值的形式表现,才能得到企业在实现利润最大前提下的雇佣原则。增雇一个工人的收益等于其成本,在这里表现为PVP=PVC,即

MP0+MP1/(1+r)=W0+W1/(1+r)+Z

因而,雇佣量为图7-25中的E*点,企业劳动需求曲线与边际产品现值曲线重合。由于企业雇佣和培训投资往往发生在初期,因此,初期实际工资W0和培训投资Z往往超过MP0,其差额是企业增雇工人的净成本(N C0),即

N C0=W0+Z-MP0

企业为实现最大利润,第二期必须有一个净剩余,否则,企业不愿意为雇佣工人而投资,净剩余为

G=MP1/(1+r)-W1/(1+r)=(MP1-W1)/(1+r)

企业要取得最大利润,至少要使净剩余等于净成本,即

W0+Z-MP0=(MP1-W1)/(1+r)

所以,只有第二期的实际工资低于边际劳动产品,才有可能产生净剩余以弥补初始期的投资成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