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建筑业部门结构:技术经济联系与数量比例的反映

建筑业部门结构:技术经济联系与数量比例的反映

时间:2023-05-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建筑业的部门结构指建筑业内各部门之间以及各部门内的各种生产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与数量比例。建筑业部门结构的状况,反映建筑业发展的水平。资本主义的建筑企业代替了手工业,建筑业形成了一个独立的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的社会制度下,影响建筑业部门结构的主要因素如下。但这几次改革都是局限在调整中央同地方的关系,忽视了调整建筑业部门之间的关系。从中可以窥见我国建筑业部门结构的现状。

建筑业部门结构:技术经济联系与数量比例的反映

建筑业的部门结构指建筑业内各部门之间以及各部门内的各种生产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与数量比例。建筑业部门结构的状况,反映建筑业发展的水平。合理的部门结构是建筑业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一)建筑业部门结构的形成

建筑业内各个部门的形成是社会分工发展的结果。马克思曾写道:“单就劳动本身来说,可以把社会生产分为农业、工业等大类,叫做一般分工;把这些生产大类分为种和亚种,叫做特殊的分工;把工场内部的分工,叫做个别的分工。”

建筑业作为经济部门的出现和发展与一般分工和特殊分工都有关系。建筑是人类最古老的生产活动。但是,在社会劳动分工过程中,建筑业形成独立的物质生产部门,远较工业和农业为晚。

在自然经济中,建筑活动属于农民的家庭经济范围。随着社会分工的扩大,从事建筑活动的手工业者出现了。他们虽然脱离了农民的家庭劳动,但仍和耕种田地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只是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大城市的出现,特别是大机器工业的成长,才产生了大规模建造工厂、矿山、商店、医院、学校铁路以及城市的要求。资本主义的建筑企业代替了手工业,建筑业形成了一个独立的物质生产部门。

在建筑业内部,由于劳动分工的不断细化,又不断形成新的部门。由于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规模日益扩大,进一步专业化,不断出现各种不同的建筑物与构筑物。如冶金化工、石油、机械和轻纺建筑等。结果,建筑业内部就出现了冶金建筑业、化工建筑业、电子计算机建筑业、核能建筑业等。

随着社会分工、生产专业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建筑业内的部门数目越来越多,在再生产过程中,它们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也越来越复杂。为了研究部门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正确地计划和科学地管理建筑业,就需要像本章第一节那样对这些部门进行分类。

(二)影响建筑业部门结构的因素

建筑业部门结构的变动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在一定的社会制度下,影响建筑业部门结构的主要因素如下。

(1)国民经济的产业与部门结构,是主要因素。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时,就出现了许多新的产业与部门,就需要建设新的设施。

(2)政府机构的组成形式、职能划分以及对建筑业的干预形式和程度。在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央和地方政府直接管理企业,每一个国民经济部门都有相应的中央和相应的地方政府机构加以管制。这种体制对于各经济部门的建造活动效率有很大的影响。

(3)自然资源占有情况,对于建筑业部门结构的形成和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要开发我国的自然资源,就必须建设许多原料、能源的采掘、清洗和加工设施。

(4)社会需求结构的变化。新技术的出现和发展、生产规模扩大和高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会提出新的建设需求。第三产业的发展对建筑业更是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www.daowen.com)

此外,生产技术,包括建筑技术的变化、对外贸易等等都对建筑业部门结构产生重要影响。

(三)我国建筑业部门结构的演变

在20世纪50年代国民经济恢复初期,基本建设的设计与施工安装,除了一部分是私营营造厂承包以外,大部分是由建设单位自己组织力量,采取自营方式施工的。国民经济各部门,如第一机械工业部、第二机械工业部、冶金部等都建立了自己的建筑队伍。这是因为当时基本建设以恢复和改造为主,工程规模小,地点分散。

国民经济恢复之后,逐渐进入大规模发展的新阶段,基本建设规模越来越大,自营方式已经不能够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1952年1月9日政务院财经委员会颁发的《基本建设工作暂行办法》指出:中央各主管部或事业管理总局应按照个别部门的情况,根据需要和可能,逐渐成立独立的设计公司及建筑安装包工公司,负责基本建设之勘察设计及建筑安装工作。工作之进行应采取合同制……。从此以后,基本建设的经营方式逐步由自营方式转向承包方式,各主管部门分别建立了国营设计机构和承包建筑安装机构,形成了各政府部门分散发展建筑业的管理体制。

为了统一和加强对建筑业的领导,保证重点工程建设需要,1952年7月,中央政府决定合并原属第一、第二机械工业部以及其他中央主管部的一些工程公司,成立了中央建筑工程部,直接管理建筑业。中央建筑工程部还直接掌握一部分施工力量,主要承担各部门的一般建筑安装任务,从此形成了以建筑工程部为主,各部门多层次分头发展的建筑业。

第二个五年计划开始后,按照“统一计划,分级管理”的原则,于1958年、1964年、1970年对建筑业的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扩大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权限,地方建筑力量有了很大发展。但这几次改革都是局限在调整中央同地方的关系,忽视了调整建筑业部门之间的关系。

这种分部门管理体制一方面适应了国民经济各部门大规模建设的需要,加快了建设速度;另一方面也有多种缺点。在同一地区内,各部门建设任务忙闲不均,但地方政府却不能统一调配在本地区内由中央各部分别管理的施工队伍;在同一地区,各部门的施工力量都是“大而全”,都设有预制构件、机械维修等设施,产品的规格多,批量少,质量差,成本高。这种体制必然是劳动生产率低、工程成本高、工程质量差。一旦政府大规模取消建设项目,大量施工力量就闲置起来。

表2-5和表2-6分别表示1997年我国建筑业各部门直属公司完成的建筑业总产值和竣工产值以及建筑竣工面积。从中可以窥见我国建筑业部门结构的现状。

表2-5 各部门建筑业总产值和竣工产值 单位:万元

表2-6 各部门按主要用途分的建筑竣工面积 单位:万m2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体制和建筑业管理体制的改革,以及不久的将来政府职能的彻底转变和机构精简,将使市场机制发挥更大的作用。目前仍存在着的源于政府直接插手企业经营活动的地方保护主义将逐渐消除,到那时,我国分散了50多年的建筑业将统一在完善起来的全国市场上,市场机制将使建筑业的部门结构更趋合理,效率更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