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加速原理及其对经济周期的影响

加速原理及其对经济周期的影响

时间:2023-05-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克拉克提出的加速原理则说明了国民收入变动如何影响投资变动。正是由于加速作用,对最终产品和服务需求的变化会引起投资以及对资本物品的需求的巨大波动,进而造成国民收入的巨大波动。所以,加速原理在经济周期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所以,加速原理就把电视机生产厂的行为同设备制造商联系起来了。因此,当彩电需求量增加速度减缓时,对彩电生产设备的需求也就下降。

加速原理及其对经济周期的影响

(一)国民收入投资的影响

国民经济中的投资变动与国民收入变动之间互相影响,投资变动对国民收入的变动产生乘数效应。而克拉克提出的加速原理则说明了国民收入变动如何影响投资变动。

国民收入的增加引起消费的增加。要增加消费品的生产,就必须相应地通过投资增加生产资料等资本货物。

投资分为净投资(又称诱发投资)和补偿固定资产折旧的投资(又称自发投资或称重置投资)。假设其他条件不变,只有适当的维护,房屋才能保持其价值。第t时期用于此目的补偿性投资用Dt表示。

图1-6 总供给曲线

图1-7 决定国民经济价格水平的凯恩斯学派AS-AD模型

t时期净投资是该时期总投资减去补偿投资Dt之后的余额,用It表示,也可以表示成当期资本货物总量kt与前期资本货物总量kt-1之差。加速原理企图说明t-1时期国民收入Yt-1对下一时期净投资It的影响。用公式可表示为

式中:Yt为当期国民收入;Yt-1为前期国民收入;v为资本产出比。

资本产出比v=kt/Yt=It/ΔYt表示当国民收入增加ΔYt时应当追加的净投资额。不同的产业部门,v的数值不同。一般来说,有机构成越高,v越大,而且随着技术的进步也不断变化。但一般说来,v是一个大于1的正数,由于生产技术发展有相对稳定性,几年之内不会发生太大变化,所以,假定v是个常量。

(1-15)式就是加速原理,其含义是,为了使国民收入增加ΔYt,就必须增加现有的资本,而且净投资额大于产量增量ΔYt,其中的资本产出比v称为加速系数。加速原理实际上就是马克思扩大再生产理论的另一种表示形式,从另一方面揭示了国民经济有机构成越来越高,社会平均利润越来越低的规律。

如果把补偿性投资Dt和过剩的生产能力st也考虑在内,则(1-15)式变成:

式中:Igt为当期总投资。

表1-3就是(1-15a)~(1-15c)式的一个数值例子。该例假设各年补偿性投资Dt是一个常数Dt=50。请注意

ΔY3=Y3-Y2=252-240=12

ΔIg3=Ig3-Ig2=80-50=30

ΔY3/Y2=12/240=5%

而 ΔIg3/Ig2=30/50=60%

这就是说,当国民收入增加5%时,总投资却要增加60%,这就是投资“加速”的表现。

表1-3 加速原理(v= 2.5)

加速原理的假设前提是:

(1)不存在过剩生产能力,当需要增加国民收入时,就必须增加现有资本量。

(2)在相当长时期内,各相邻核算期的资本产出比保持不变。

但是,现实经常不符合以上两个假设,下面将进一步说明。

从投资函数(1-11)式可以看到,当利率固定,以及其他条件,例如公司持有的股票平和关于将来经济增长的预期不变时,国民收入的变动ΔYt就是决定投资规模的重要因素。因此,相邻两个时期的国民收入之差影响经济主体的经营决策。正是由于加速作用,对最终产品和服务需求的变化会引起投资以及对资本物品的需求的巨大波动,进而造成国民收入的巨大波动。所以,加速原理在经济周期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需求变动对建筑业周期的影响

如果市场上对彩电的需求下降速度减缓了,则电视机生产厂对电视机生产设备的需求量就可能会发生很大变化,他们就可能制订新的投资计划,订购新设备。增加购置生产设备就增加了设备制造厂家的就业机会。对生产设备需求量的增加不是由于彩电需求量的增加,而是因为彩电需求的下降受到了抑制,因而电视机生产厂希望维持他们现在的产量水平。所以,加速原理就把电视机生产厂的行为同设备制造商联系起来了。

当电视机生产厂不需要再购买新设备,应付彩电销售量的增长时,他们就会减少生产设备需要量。当今年的彩电销售量与去年相差无几时,则再购买的设备仅仅是用于更换那些已经达到其使用或经济寿命的旧设备。因此,当彩电需求量增加速度减缓时,对彩电生产设备的需求也就下降。这样一来,最终产品增加速度的放慢,就对机器设备的需求量产生了一种减速作用。这种情况对设备制造业的就业机会也会产生同样的影响。

建筑业向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厂房、店铺、办公楼等资本物品,这些物品作为中间产品由其他经济部门将来向社会提供其他产品和服务。当各公司看到国民经济有增长的前景时,不但会购买机器,而且还会建造或购买厂房、库房和办公建筑。以上投资是在经济扩张、销售量增加的时候进行的。当市场最终临近饱和时,再多卖出一点东西都很困难,当销售量达到高峰时,就很难再进一步扩张,至少在国内是如此。当国民经济达到并保持在经济繁荣顶峰时,各公司手头可在国内投资的项目一般所剩无几,特别是当该公司有能力把资金投向有增长潜力或投资收益更高的外国时,情况更是这样。

当国民经济看起来非常繁荣时,企业家却常常找不到进一步扩张的机会。其中的原因很多,或者是由于缺少某些原材料或熟练工人,或者是由于库存已经过多。如果是因为库存过多,则厂家就可能降低生产速度以减少库存,这时候厂家根本不会更换厂房,而是更愿意合并,甚至收缩。

当出现上述各种情况时,预期经济能够继续增长的人就减少了,对新厂房、库房、办公楼、旅馆、商店等的需求也就随之减少。这时候,各公司就有可能打算到国外去扩张。

尽管销售额从来没有达到如此之高,但国内投资却下降,这种情况很普遍。由于在建筑物、厂房和设备上的投资下降,失业率就要上升。新失业者再也不会像往昔有钱的时候那样,大包大包往家买东西,再也不敢光顾过去曾享受过的服务,结果总需求减少了。总需求的减少进一步削减了各公司对建筑物、厂房和设备的投资,同时继续减少库存。所有这些事情都会引发新一轮的投资削减,特别是削减对新建筑物的投资。此时,建筑产品和服务的卖主为降低人工成本,除了减少雇员之外别无选择。

这种局面将会伴随着经济衰退持续若干年。但是总会有一天,当销售量虽然仍很疲软,但拖了很久的修理再也不能不进行了,否则营业就要垮台。人们的信心和乐观情绪逐渐恢复,这时候尽管经济仍处于低谷,但停止了继续下降,开始有了赢利,企业家们又看到了扩张的机会。这时,各公司发现自己的存货太少,必须进行生产以满足客户要求。在定单增加之后,就再一次有了扩张的必要,也许还应当多雇一些人手才行。虽然制造业本身接到的定单还不多,但是由于预见到将来需求会增加,对厂房和办公建筑需求量却增加很快。劳动密集型的建筑业其工作量的增加将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进而就增加了对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需求,增强了乐观情绪。

上面的一段话描述的是经济周期的典型过程。

(三)加速原理和经济周期

加速原理不但解释了国民经济在经济繁荣之后是如何下滑的,也解释了在经历衰退之后是如何复苏的。该原理假定国民经济各部门对工业建筑和生产设备的需求量变化幅度很大,但是实际上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实际上经常发生的情况是,各公司或者利用自己内部留存的资源,或者利用原来就多余的生产能力,或者实行多班或加班工作制。此外,各公司还会改善现有设施,提高其利用效率,常常可以在不必寻找或新建更大的工作场所的情况下就能增加产量。厂房和办公建筑的技术革新一般都能节约空间。即使市场增加对各公司产品或服务的需求量,进而促使公司投资新设备,但他们可以在更小的空间内增加产量。

这样一来,虽然有许多条件会增加对建筑物的需求,但是这种需求的增加不一定给建筑业带来更多机会,尽管国民经济的其他各部门都开始繁荣。

(四)乘数效应和加速原理

凯恩斯提出的“投资乘数论”和“就业乘数论”,说明了投资对扩大国民收入的作用。然而,现实的经济生活是一个动态的循环系统,凯恩斯只考虑了短期内从投资到消费的过程,却忽视了从消费到投资的过程,因此乘数论还存在着相当大的缺陷。(www.daowen.com)

加速原理正是用来考察消费变化对投资所带来影响的理论。加速原理认为,要维持高水平的投资,就必须使消费需求不断增加。如果消费需求停止增长,投资就会下降到消费需求增长以前的低水平。

汉森和萨缪尔森师生二人看到,乘数论和加速原理都只说明了经济过程中的一个方面,只有把加速原理和乘数论相结合,才能充分估计乘数的作用,进而把握经济波动的全貌。1939年,萨缪尔森发表了《乘数分析与加速原理的相互作用》一文,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设t期的国民收入为Yt,消费为Ct,补偿性投资为Dt,净投资为It,可以列出如下简单关系式:

Yt=Dt+Ct+It

根据经验,萨缪尔森认为,投资的增长不会立刻引起消费的增加,两者之间存在着时差,所以边际消费倾向并非表示本期消费开支对同期收入的比率,而是本期消费对上期国民收入的比率。因此,Ct=a+bYt-1,It等于上期消费与本期消费的差额乘以加速系数v乘积,即It=v(Ct-Ct-1),代入上式得:

Yt=Dt+a+bYt-1+v(Ct-Ct-1)=Dt+a+bYt-1+v(a+bYt-1-Ct-1

同理,Ct-1=a+bYt-2,方程可进一步变成:

下面的分析则完全以这个方程式为出发点。假如Yt-1、Yt-2、Dt、a、b和v都是已知数,就可以推算出本期国民收入Yt的大小,从而预测未来的经济波动。至于波动会呈何种类型,则依b或v的数值而变化。通过赋予b、v不同的数值,萨缪尔森得出了4种波动类型:

(1)b、v的数值均小,那么消费增长率就会降低,补偿性投资趋于0,新增国民生产总值接近自生投资与乘数的乘积,这是一种均衡状态。

(2)b、v均较大,那么国民收入会以均衡水平为中心上下波动,但波幅会逐渐减小。

(3)b、v均很大,国民收入的波动幅度会越来越大。

(4)b、v均很大,致使国民收入持续上升。

前两种是收敛体系,后两者是扩散体系,萨缪尔森认为前者是经济循环的基本类型,后来被称为“萨缪尔森—希克斯模型。”

现举一例说明加速原理和乘数论相结合后的作用。设b=0.6,v=2,Dt=80亿元,a=25亿元,I1=0,Y0=200亿元(见表1-4)。

上面的(1-16)式可改写为

我们再加上两个条件:Y0=200亿元,Y1=225亿元。(1-17)式是Yt的二阶非齐次差分方程。其解是由它的一个特解Yp和相应的齐次差分方程:

的解组成。若求(1-17)式的特解,令Yp=μ并代入(1-17)式中,得

μ-b(1+v)μ+bvμ=Dt+a

表1-4 加速原理和乘数论相结合举例

所以有Yp=μ=(Dt+a)/[1-b(1+v)+bv]。

再看(1-18)式的解法:令Ytt,并代入(1-18)式中,得

(1-19)式称为二阶非齐次差分方程(1-17)和齐次差分方程式(1-18)的特征方程。特征方程式(1-19)的解为

这样一来,齐次差分方程式(1-18)的解为

而二阶非齐次差分方程式(1-17)的通解为

式中:c1和c2为待定常数,根据初始条件Y0=200、Y1=225确定。

现以表1-4的例子说明如何根据(1-20)式和初始条件计算各个时期的Yt(t=0,1,2,3,…)。

首先将b=0.6,v=2,Dt=80,a=25代入Yp的表达式,得Yp=(80+25)/[1-0.6(1+2)+0.6×2]=105/0.4=262.5

再根据计算出于是,(1-20)式变为

再根据初始条件Y0=200,Y1=225来确定c1和c2

当t=0时,有200=Y0=r0(c1cosω×0+c2sinω×0)+262.5=c1+262.5,所以c1=-62.5。

当t=1时,有225=Y1=r1(c1cosω+c2sinω)+262.5=1.21/2(-62.5cos38.61815826°+c2sin38.61815826°)+262.5,所以c2=30.0240。

最后得到下式:

Yt=1.2t/2(-62.5cosωt+30.0240sinωt)+262.5(t=0,1,2,3,…)

读者不妨分别将t=0,1,2,3,…,代入上式,验证其结果是否与表1-4中的结果相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