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如何加快一带一路建设进程?

如何加快一带一路建设进程?

时间:2023-05-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关于如何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文件里面提到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多层次的国际合作机制。共建“一带一路”恰好给中国提供了一个尽责任、发挥积极作用的契机。共建“一带一路”面临不同层次的挑战。其次是相关国家政府层面的挑战,这些国家正确理解“一带一路”倡议也很重要。

如何加快一带一路建设进程?

关于如何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文件里面提到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多层次的国际合作机制。颇有新意的是提出建立“丝路高峰论坛”,在最高领导人和部长层面形成一个机制化的对话平台。但是,操作起来并非易事。众所周知,二十国集团(G20)峰会在2008、2009、2010年曾经发挥积极作用,但是最近几年效应递减。特别是,2010年G20峰会提出的有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份额改革方案被美国国会一拖再拖,几近搁浅。2016年年初IMF提出一个改革“B方案”,我们认为这不过是在不动摇美国一票否决权前提下“打个补丁”,并未真实体现G20峰会2010改革方案精神。显然,G20平台在推进现有国际经济治理体系改革方面已力不从心。近年来,新兴经济体为了保障自身合理利益诉求,着手建立新的平台,如金砖国家新发展银行、金砖国家工商理事会和金砖国家外汇储备库等,这些平台是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有益补充,现在中国又牵头组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在这一现实背景下,充分反映亚欧非三个大陆之间经济的天然联系和历史传承,这里涉及文化多样性,几个世界古老文明都在里面,因此需要更大的开放性、包容性,一定要有平等合作、互利共赢精神。当然,这也体现了中国作为新兴大国,期望尽更多的国际责任的意愿。共建“一带一路”恰好给中国提供了一个尽责任、发挥积极作用的契机。

在共建“一带一路”基础上,我们提出建立连接“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开放性自由贸易协定(FTA)网络。请注意,是网络,不是组织,也不是伙伴关系。WTO是组织,TTP和TTIP是伙伴关系,如果加上SRP,就是“3P”。我们认为,“3P”缺乏现实性。双边FTA谈判,可以积少成多,较为务实可行。目前,金砖五国搞新的“三驾马车”,但是很难建立金砖国家FTA。在亚洲地区,中国跟东盟搞“10+1”FTA,日本、韩国跟东盟也有“10+1”FTA,为何中日韩“10+3”FTA搞不成?这说明推进亚洲地区经济合作很复杂。还有一个特殊原因,西方社会主导的价值体系对中国政治体制怀有偏见。过去几十年,证明中国政府有能力领导中国人民走向共同富裕、和平发展之路。四海之内皆兄弟,未来中国也应该尽更多国际责任,跟周边国家一起分享和平发展的红利。

目前各省市自治区都已行动起来,对几个方面战略思路进行了整合,形成了所谓的“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等三大战略,或者叫三大战略支撑带。结合过去提出“东、中、西、东北”等四个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结合“新兴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等新“四化”建设,再结合正在推广、复制的上海自贸区(FTZ)成功经验,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红红火火、日新月异,相信会释放出更多改革红利。现在自贸区试点推广到四个地区,都是沿海发达地区,下一步第三批FTZ试点将推广到中西部,都与“三大战略”密切相关。比如,郑州、西安、兰州、乌鲁木齐,还有长江沿线的武汉,重庆等,沿边地区的一些重要城市也应该包括进来。因此,“一带一路”就不止一个带,而是若干个带,不仅有铁路、公路、空中丝绸之路,还有Internet网络,是一个立体的概念。“一带一路”沿线节点城市,应找准自身产业定位和战略定位,要搞特色经济,进行差异化竞争,充分利用自身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利用“一带一路”契机,加快落实新“四化”建设。

现在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大,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出,要统筹协调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首先是稳增长,稳增长的核心是稳投资,稳投资靠什么?关键在于落实重大投资项目。基础设施投资项目资金能否到位?地方政府囊中羞涩,因此要发动社会资本,也包括国际资本来共同建设。长期以来,亚太地区储蓄率比较高,要把储蓄转化为投资和消费,促进实体经济可持续发展,这是后危机时代应对经济全球性挑战和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必由之路。因此,中国希望通过共建“一带一路”,推动国内企业走出去和开展国际产能合作。但是,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我国西部地区互联互通、基础设施投资有很大缺口,亚太地区每年基础设施投资缺口高达八千亿美元。单靠亚投行显然不够,靠一个丝路基金也不够,最终要发挥杠杆作用,引导社会资金积极参与。这样,通过五个方面的重点合作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一是政策沟通;二是设施连通,包括道路、通信设施、油气管网等物理层面的连通;三是贸易畅通,就是贸易便利化、投资自由化;四是资金融通,以前叫货币流通,现在强调使用本币结算。最后是人心相通,文化融合。(www.daowen.com)

共建“一带一路”面临不同层次的挑战。首先是国际层面的挑战。西方社会一直会对我们有误解,觉得这是中国向外扩张,在推行“新马歇尔计划”。其次是相关国家政府层面的挑战,这些国家正确理解“一带一路”倡议也很重要。第三是落实具体项目层面的挑战,每一个项目都要有科学、深入的调研、论证,现在整体上是粗线条的。建好的高速公路、铁路能不能发挥经济效益?有没有市场空间?要避免一哄而起,大干快上,搞出烂尾工程。还有,文化习俗挑战也很大。铁路经过不同国家,要不要换轨?文化冲突问题还没有考虑很清楚,比如中亚,原来有天然屏障,如果让他们长驱直入,安全问题如何解决?

全球化浪潮来势凶猛,但是我们准备不足。最大不足是知识准备不足和人才储备不足,人才断档现象严重,对65个国家有深入研究的专家在70后、80后中几乎找不到,年轻人忙于学金融,赚大钱、赚快钱,没有人深入研究“一带一路”问题。再有,就是封闭意识。去年中国出境游首次突破一亿人次,实际上我们对人的管理是很严的。比如,单位对员工护照采取“集中管理”,对人员出国进行严格审批和限制。不进行实地考察,单靠闭门造车制定规划、方案和项目,难免脱离实际。现在总体上是匆忙上阵,很多人都能谈点“一带一路”,大而化之,讲不出新意。个别机构,例如开发银行做得比较扎实,其他单位,基本上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大家忙于挣钱买房子、买车子,哪有心思研究“一带一路”?必须增加这方面研究投入,通过引进和培养,双管齐下,尽快解决人才储备不足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