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从根源上理解一带一路的技巧

从根源上理解一带一路的技巧

时间:2023-05-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真诚发出倡议,号召大家共建“一带一路”这一宏伟事业,这是在新形势下中国进一步融入全球化的重大战略选择,也是过去30多年改革开放政策合乎逻辑的延续。此外,“一带一路”不是一种机制,更不是一个组织。除了创新驱动,加大改革开放是必然选择,共建“一带一路”是当前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当然,“一带一路”倡议也有突破美国围堵之意。

从根源上理解一带一路的技巧

2015年3月,中国政府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但是,现在大家谈得比较多的仍然是“一带一路”战略,应该说是不准确的,因为战略这个词容易引起歧义,我们可以对自己谈战略,对别人就不好这样谈,不能把“一带一路”相关65个国家都弄到我们的战略里面,这样可能会引起相关国家的抵触情绪。因此,还是将其理解为一个倡议比较好。中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真诚发出倡议,号召大家共建“一带一路”这一宏伟事业,这是在新形势下中国进一步融入全球化的重大战略选择,也是过去30多年改革开放政策合乎逻辑的延续。此外,“一带一路”不是一种机制,更不是一个组织。如果是机制或组织的话,情况将变得复杂,操作难度更大。

一方面,世界经济和政策正在发生分化,国际规则也在酝酿新的变革,在这一变革时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正在主导构建新的国际规则,以“两洋战略”为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TTP)和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TTIP)等投资贸易规则的设定,中国被排除在外。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盛行,全球贸易增长放缓,目前全球贸易年增长率大概在3%左右,中国想继续保持出口高速增长来推动经济发展显然不切实际。国内产能严重过剩,很多产业出现饱和,要素成本急剧上升,外贸出口增长下降、甚至出现负增长。另外,投资也出现饱和,如制造业和房地产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受制于地方政府负债能力、短期内难有较快增长。现在短板领域主要是公共产品投资,特点是建设周期长、资金规模大、投资收益低、风险较大,但具有一定外部性,会拉动其他产业增长,并对未来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因此,公共产品领域投资不能完全依靠商业资本运作,现在的做法是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即PPP模式,2016年是中国推广PPP模式的元年,几万亿元的PPP项目清单早已挂出,但落实效果尚需观察。从2015年上半年情况看,中国经济运行仍然面临很大下行压力,投资、消费和出口都在持续下滑,经济加快进入新常态,未来可持续发展动力何在?除了创新驱动,加大改革开放是必然选择,共建“一带一路”是当前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另一方面,全球化发展趋势不可逆转,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推进,亚太地区正在成为全球经济政治中心。但是,大家都已看到目前亚太地区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乏力,也面临可持续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总体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投资是比较弱的,各国经济发展具有较大差异性,文化多种多样,这对开展国际合作是机遇也是挑战。中国经济体量大,自身结构调整很难,迈向全球也遇到重重阻力。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把传统的“一带一路”概念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在一定意义上,“一带一路”是中国创造的一个国际公共产品,它不仅满足了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客观要求,也契合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这一时代主题。外部国家有合作需求,我们也有能力。因此,大家一起来搞建设,实现合作共赢,同时也可以拓展我们的发展空间。当然,“一带一路”倡议也有突破美国围堵之意。守成大国和新兴大国之间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能否用和平办法解决这个矛盾,不要陷入所谓修昔底德陷阱里,这对人类社会是一个考验。(www.daowen.com)

现在有人提出,在“一带一路”倡议基础上再前进一步,比如搞成伙伴关系或组织,即丝路伙伴关系(SRP)或丝路组织(SRO)。从实际出发,我们认为这些更高的要求并不现实,务实做法就是承认“一带一路”不是一个机制,也不是一个组织,而仅是一个倡议,需要大家自觉自愿;要充分认识到我们是一个利益共同体,最终将走向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把这一宏伟事业建设起来对大家都有好处。当然,对内而言,我国境内也可以讲“一带一路”战略,不过内涵应限于利用共建“一带一路”机遇,搞好各自区域的经济建设,以便与外部世界更好对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