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政府需克服本位主义,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政府需克服本位主义,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时间:2023-05-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具体而言,京津冀在协同发展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北京城市功能过于集中,人口太多,大城市病突出。另外,京津冀各自定位不清晰,分工不合理,区域内发展差异也很大。跟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相比,京津冀劣势比较明显。将来京津冀跟长三角、珠三角之间,也应该协同、合作和差异化发展。

政府需克服本位主义,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2015年5月28日,笔者接受了《央广财经评论》的采访邀请,分析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问题。

记者:2015年以来,关于京津冀一体化的话题炒得火热。“十三五”规划纲要对推进这一地区发展作出明确部署,最近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在一些重要讲话和报告中,对加强京津冀协同发展,制定好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相关规划都提出了明确要求,说明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我们平时说起京津冀,都用一体化这个词,而国家强调的是协同发展。对于协同发展,该怎么理解?

笔者:协同发展其实就是一体化的另一种表达。从战略上讲,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有这么几个重要的增长极,一个是珠三角,一个是长三角,另外一个就是京津冀。京津冀本身的一体化、协同发展有战略意义,它可以引领东北亚地区经济发展,提升我国经济的整体国际竞争能力。

记者:京津冀区域经济概念提出已有近30年的时间,但地区协同发展却一直步履蹒跚,发改委也表示,区域协同发展面临很多问题和挑战,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笔者:习主席讲过,区域经济一体化要打破“一亩三分地”,也就是,行政分割、市场分割,阻碍了资源优化配置。具体而言,京津冀在协同发展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北京城市功能过于集中,人口太多,大城市病突出。另外,京津冀各自定位不清晰,分工不合理,区域内发展差异也很大。再一个,地方性城市密集,大中小城市发展不协调,同时,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比较弱。此外,资源环境优势不明显,特别是大气污染,还有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等问题都迫在眉睫,需要协同发展。

记者:客观上讲,京津冀的协同发展也是一种大势所趋,但是顶层设计是必需的,在您看来,破解京津冀协同发展这道难题的关键是什么?

笔者:关键在政府部门要克服本位主义,要有大局观念和战略思想,特别是要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的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改革的核心是要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最关键、最重要的就是政府本身的职能转变。(www.daowen.com)

记者:现在北京已有企业转移到河北,河北一些城市也兴建了一批产业园区,准备承接、对接北京转移出来的产业。在您看来,京津冀三地的产业应如何转移?三地功能如何定位?产业又应如何重新布局?

笔者:应以优化北京首都功能为重点,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具体来讲,要疏解非首都的核心功能,推进包括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转型升级和转移对接,实现创新驱动,统筹对接社会事业公共服务,加强生态建设、环境保护,提升资源能源保障水平,以及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等。与此同时,政府部门也应该在财政、产业、投资、人口、社保、生态、环保、土地等方面提供具体保障措施,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整体提升一体化发展水平。

记者: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产业转移、公共设施共建、环境治理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您认为,如何解决这些资金需求?

笔者:钱的问题肯定是核心,需要金融创新,也需要政策创新。比如,借鉴市场化的通行做法,像BT、BOT、PPP等方式,思路都很好,但要合理安排好相关参与者的利益结构,特别是政府应该提供保障功能,要保障民间资本、社会资本充分参与进来,对未来现金流和投资回报有一个稳定、合理的预期,这就涉及政府部门职能转变和服务效率提升的问题,这是一个考验。

记者: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来说,有重要的三个增长极,包括京津冀以及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与另外两极的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另外,长三角、珠三角一体化发展,有哪些经验值得京津冀借鉴?

笔者:京津冀区位优势明显,但是北方地区环境资源压力大,最大问题是水资源严重缺乏,难以支持重工业、特别是大的资金密集型项目发展。跟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相比,京津冀劣势比较明显。但是,京津冀可以辐射东北亚地区,推动中日韩经济一体化,这是未来东亚地区经济核心地带。京津冀还有很多其他优势,以北京来说,除了政治优势以外,文化教育资源、人力资本集中,有很多高素质人才。将来京津冀跟长三角、珠三角之间,也应该协同、合作和差异化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