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2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进一步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向社会资本开放。这些举措有怎样的意义?如何理解这样的决定?怎样才能落实这些举措呢?
1 稳增长的关键仍然是稳投资
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2014年一季度GDP增长率为7.4%,虽然仍在合理增长区间以内,但是未来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难度会加大。
一季度经济下行主要原因是投资增速下降过快,尤其是房地产投资增速下滑过快,1~2月份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19.3%,1~3月份同比增长16.8%,3月份环比下降了2.5个百分点。
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消费在居民收入没有大幅度提高的情况下是难以在短期内有较大幅度提升的;出口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尤其在全球经济复苏基础不稳、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优势减弱的情况下,出口很难给经济增长带来新的动力。因此,“稳增长”的关键仍然是“稳投资”。
2 “稳投资”不能简单理解为“增加投资”
“稳投资”不能简单理解为“增加投资”,而是通过增加对某些领域的投资来优化投资结构,进而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新增投资重点应向“公共性”“民生性”和“战略性”领域倾斜,鼓励社会资金积极参与,真正发挥政府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在向社会资本开放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各地要增加城镇污水管网、城际路网、通讯网络的投资,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提高最低社会保障标准、增加退休人员养老金和最低工资水平、增加医疗教育投入。这类投资不仅有利于改善民生,也会为未来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社会资本在选择投资领域时要积极配合国家发展战略,应增加影响我国未来抢占全球竞争新制高点的战略性投资,比如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大海洋战略开发,推进长江上游流域整体开发,重构中亚丝绸之路经济带等。(www.daowen.com)
3 简政放权,破除垄断
在新的形势下,不能再走政府主导投资的老路,这容易加剧产能过剩和导致经济结构扭曲。要激发市场投资活力。政策着力点是继续简政放权,减少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让企业选择投资和产业发展方向,盘活民间资本存量,激发市场活力。
为此,要逐步放开在能源、金融、铁路、邮政、电信等垄断行业的民间投资,倒逼垄断行业加快改革步伐;继续扩大“营改增”试点范围和试点领域,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高各类产品环保标准,导民间资本进入环保产业,实现环境治理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制定优惠政策积极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实体经济而非进入投机炒作领域等,防止房产、股市、汇市、期货等资产泡沫;鼓励企业将资金投向研发设计、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目前我国仍存在对微观经济活动行政干预过多的情况,很多投资项目上马仍需政府审批,限制了企业自主投资决策,企业是“戴着镣铐跳舞”,难以释放市场活力。
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是要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这就需要将投资自主权还给企业,促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和自主决策的市场主体,政府要当好引导和服务的角色。要改革投资前置审批为事后监管,逐步实行负面清单管理方式,加强对企业投资的监管。
因此,要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打破行政垄断和行业垄断,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在一些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由于投资周期长、回报率低,要创造一个能够吸引民间资本和外国资本积极参与投资的良好环境,要建立一个政府与其他参与者合理分担风险和共享收益的机制,否则,难以保证这些需要增加投资领域的资金到位。
鼓励外资介入不仅能够带来资金,还能带来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而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去,到海外投资并购、开拓市场,有利于减轻目前国内产能过剩压力,也能带动商品出口和劳务输出,进而促进国内经济增长。
(徐洪才接受新华社记者江国成专访,2014年4月23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