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喜大于忧——中国经济增长态势复苏迎来乐观情绪

喜大于忧——中国经济增长态势复苏迎来乐观情绪

时间:2023-05-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还有一句话是超过预期,有喜有忧,但是喜大于忧。这说明从短期的经济增长态势来看,上升动力有所恢复。大家看到,克强指数去年底接近于0,只有1%的增长,但是到了今年8月份已经超过了8%,包括工业用电量、货物铁路运输,以及长期信贷资金的增长。国际收支近期趋势是趋于平衡的。但是到了今年,情况变了,到今年6月底,国际收支差额占GDP比重0.56%,接近平衡。总体来看,投资速度是下滑的,大家都很担忧。

喜大于忧——中国经济增长态势复苏迎来乐观情绪

目前中国经济的增长,进入新常态以来,已经成功触底了,或者说L型往下一竖,拐点到了水平面了。对中国目前的宏观经济形势总体判断,就是基本稳定,稳中有进,稳中提质。还有一句话是超过预期,有喜有忧,但是喜大于忧。为什么得出这样一个乐观的结论?有几个基本的数据:

1 经济增长仍在合理的区间

中国经济每年增长6.7%,世界第一,美国第二,我们差不多一年增加7千亿美元的增量。GDP规模占全球的14%,但是我们的增加值、新增的部分占了全球接近30%,是名副其实的引擎。而且我们的引擎比美国更厉害一点。但是,我们从环比,从近两个季度来看,二季度经济增长环比增长1.9%,三季度1.8%,如果折成年利的话实际都是超过7%的,1.9%乘以4就是7.6%,1.8%乘以4就是7.2%,都超过7%。这说明从短期的经济增长态势来看,上升动力有所恢复。现在投资已经触底,特别是基础设施投资、房地产投资,尤其是制造业投资,已经止跌企稳。

2 微观经济运行基础比较扎实,工业运行平稳,经济效益增加

中国连续七个月的工业增加值超过6%,是相当稳定的。同时,企业的效益也是上升的。大家看到,克强指数去年底接近于0,只有1%的增长,但是到了今年8月份已经超过了8%,包括工业用电量、货物铁路运输,以及长期信贷资金的增长。这些反映第二产业生产情况的指标总体来看短期趋势是向上的,而且非常明显。制造业和服务业先行指标PMI总体是稳定的。过去两年,服务业PMI一直超过50%荣枯平衡线以上。从最近几个月制造业的PMI来看,9月份已经达到50.4%。今年二季度以来,基本是在50%以上,说明制造业的情况也是比较良好的,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工业生产价格PPI,已经结束过去54个月的负增长,9月份实现了0.1%的正增长,这是一个拐点,是一个里程碑,说明我们已经成功摆脱了通货紧缩压力。从工业原料、燃料和动力购进价格指数来看,现在也是平稳向上回升的势头。这种价格上涨,说明市场需求是回暖的,而且CPI是在一个比较理想的区间内。9月份是1.9%,这是比较理想的,今年一季度差不多在1.9%左右,8月份下降,只有1.3%,是因为偶然因素。总体来看,现在整个物价水平相对平稳,发达国家货币政策政策目标都定在2%,预计今年我们平均下来大概是1.9%,去年是1.4%,今年总体比去年高了0.5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服务业用工成本上升,另外是需求回暖,都拉动物价温和回暖上涨。

就业形势相对稳定。前三个季度,城镇新增就业人口1067万,今年可望和去年持平,过去连续两年完成新增加城镇就业岗位1300万左右,今年可能也是这个数字,总体上就业情况是比较良好的。

国际收支近期趋势是趋于平衡的。今年1~2季度,国际收支差额收窄,尤其是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在收窄。2015年底国际收支差额占GDP的比重是-2.5%,经常账户顺差占GDP比重是3.1%。但是到了今年,情况变了,到今年6月底,国际收支差额占GDP比重0.56%,接近平衡。去年年底,资本账户差额的逆差比较大,占GDP比重是-5.6%,但是到今年6月份已经回撤到只有-1.77%。经常账户顺差从去年的3.1%降到了2.33%,都是在一个比较理想的范围内,而且结束了过去双顺差格局。我们经常账户顺差和资本账户逆差相互抵销一部分,形成比较好的结构。总体上看,短期趋势收窄,是趋于平衡的。

银行结售汇的情况也可以看出,去年8.11汇改,四季度时外汇市场波动比较剧烈。今年以来我们比较好地管理了市场预期,政策和市场之间的沟通比较顺畅,因此资本外流明显减少。今年9月份,银行结售汇差额是-284.38亿美元,但是去年年底时是接近-900亿、-894亿美元,显然我们资本外流是明显减少的。在目前人民币兑美元有贬值倾向的背景下,人均收入超过8千美元以后,居民境外的消费需求、消费结构转型升级有上升的趋势,企业境外投资能力提升,这种“走出去”的需求也有上升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的银行结售汇总体是平稳的,是难能可贵的,国际收支总体趋于平衡。

3 短期外债的偿债风险总体是可控的

很多人担心在外部风险冲击的情况下,美元加息,资本回撤美国,新兴经济体可能因此遭殃,中国可能也会受到冲击。但是我们的对外净债权有1.6万亿美元,虽然我们现在不是最大净债权国,日本第一,我们第二,我们对外的金融资产有6.31万亿美元,但是负债4.65万亿美元,净债权是1.66万亿美元,外汇储备3.2万亿美元。但是我们的短期债务只有8600亿美元,这个8600亿美元占我们外汇储备比重27%。所以,我们可以从容地应对可能出现的风吹草动,也是没有问题的。

以上是对经济运行的总体判断。但是大家感到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新旧动力转换,经济增长动力在下降,但是从近期观察发现,也出现了止跌企稳的迹象。总体来看,投资速度是下滑的,大家都很担忧。这里表现为固定资产投资,包括房地产开发投资、民间投资、国有控股企业投资,有一些分化。从短期趋势看,今年上半年,上升比较快的是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投资增速,达到21%。民间投资现在比较低迷,但从最近三个月的情况看,有止跌企稳的迹象。房地产投资,去年底时是谷底,接近零增长,当时我们有点担忧,但是今年以来,总体上看是在5%~6%的合理区间内增长。明年5%左右的增长还是可以期待的,因此,对经济的支撑作用还是很明显的。基础设施投资上升比较快,保持了接近20%的增长。

在稳增长过程中,基础设施要挑大梁。在落实PPP这样一种融资模式,在引导社会资金流动方面我们还是卓有成效的。当然,在目前复杂的情况下,也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比如中央和地方政府投资总体来看增长乏力,有下降的趋势,经济下行时,一方面要结构性减税5千亿元,另一方面要增加补短板投资5千亿元,但经济是下行的,税收是减少的。中央政府投资增速和地方政府投资增速总体上都是下滑的,但中央政府略有回升,而地方政府投资增速下滑比较明显。去年地方政府投资增长10.2%,今年1~9月份已经下降到8.5%,下降幅度比较明显。

4 投资结构有所优化

现在在总体投资增速下滑的同时,第三产业投资增长速度明显超过第二产业,1~9月份第二产业增长速度是3.3%,制造业出现止跌企稳,但是第三产业一直保持良好态势,达到11.1%的增长。因此,拉动第三产业增加值和对GDP的贡献。消费增长出现止跌企稳,出现一些新的消费热点。首先是传统的住房和汽车两大消费,今年总体表现出乎预料。新的消费,像养老消费、旅游消费、文化消费、信息消费、健康消费等等,都是方兴未艾,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马上“双十一”要到了,网上实物销售1~9月份累积同比增长25.1%,依然保持很高的增长速度。食品粮油增长11.7%,在合理的范围内。通讯器材、信息产业相关的销售最近几年有所下降,但是还保持了12.7%的增长速度,特别是汽车,今年表现非常好,1~9月份销售增长9.1%,确实出乎预料。外贸依然是负增长,但也出现一些变化,负增长实际上在收窄,尤其从环比数据看,短期趋势是收窄的。这是一个好的现象,但是也出现出口下降比较大,这可能与制造业、加工贸易,与产业向境外转移成本上升相关。进口下降幅度收窄,说明进口在上升,这和国内需求回暖是密切相关的,尤其是和房地产市场回暖密切相关。(www.daowen.com)

我们吸收的FDI增长放缓,对外直接投资ODI快速增长。在去年前年的时候,ODI基本是追随FDI,但是没有超过,今年情况出现了明显不同,对外投资每个月增长情况都遥遥领先于吸收的外资,吸收外资仍然保持稳定,而对外投资增长更快,对外投资增长1~9月份增长了53.7%,主要原因是国内企业对外投资能力提升,在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迈进,现在海外投资并购不仅仅是寻找原材料、能源,以及基础设施投资,涉及品牌、研发的并购也很多。

经济结构出现优化。今年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58.3%,去年是57.4%,前年是47.5%。从去年开始,超过了50%,领先于另外两个产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从需求结构来看,前三个季度最终需求的贡献达到了71%,前三个季度的情况接近于发达国家的水平,消费水平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超过了70%。

但是,“三去一降一补”中的“去产能”今年情况变化比较大,从实际数据来看,钢铁和煤炭行业一季度时去产能的力度还是不错的,形势很喜人,但是二三季度以来,随着价格的上升,这方面动力明显减弱。到了9月份,全国粗钢产量上涨了0.4%,而1~2月同比下降5.7%。去产能效果最明显的还是煤炭行业,1~9月份累计同比下降10.5%,减少2.7亿吨,效果很明显,但是价格上涨厉害,对下游产业成本上升造成不利影响。近期发改委作出政策调整,希望相关企业适当增加产量。今年到10月24日,国内焦煤价格1237.5元/吨,螺纹钢2717元/吨,纽约商品交易所的轻质原油价格达到接近51美元一桶,相比去年底焦煤是562元/吨,价格上涨120%;螺纹钢去年底是1916元/吨,增长了36.1%。原油价格,去年底是37.4美元一桶,也上升了37.3%。这种价格的上涨,当然有一些是外部因素,有一些是内部的,比如在去产能过程中,产量下来了,价格自然就上升,这是密切相关的。

5 财政金融运行总体平稳

一是财政支出增长乏力。1~9月份,公共财政收入、中央本级财政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累计同比增长5.9%、4.4%和7.2%。相比去年,尤其是中央本级财政收入急剧下降,去年7.4%,今年只有4.4%,下降很明显,这种下降和经济下行密切相关,也与我们结构性改革主动降成本、结构性减税密切相关。支出是上升的,1~9月份公共财政支出、中央本级财政支出和地方财政支出累积分别增长12.5%、5.4%和13.8%,中央财政支出有一点后劲不足,去年同期增长是13.2%,今年中央财政捉襟见肘,已经下降到只有5.4%。去年地方财政支出达到16.3%,今年只有13.8%,下降还是比较明显的。

但总体来看,财政收支不平衡矛盾更加突出了。大家关注财政收入,城乡居民的收入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总体来看,公共财政收入1~9月份增长5.9%,GDP增长6.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7%。这种情况要引起高度关注。这里有一个内在矛盾,就是一方面,供给侧改革要降成本,降人工成本,但是另一方面又要增加老百姓的收入,这本身就是矛盾。从短期来看,这种矛盾还不太突出,因为农村收入增长总体上和经济增长基本保持同步,比经济增长略微高一点的水平,但城镇居民收入相对低,低于经济增长,也低于财政收入增长。

二是货币金融平稳运行,特别是广义货币供应量。在上半年的时候,总体上按照原来的惯性,保持13%左右的增长,这是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来的。5月份以后,总体下了一个台阶。5月份,M2的增长是11.8%,6月份11.8%,7月份10.2%,8月份11.4%,9月份11.5%,总体是在11%~12%之间,应该说是一个比较稳健的、中性的、温和的状况。从贷款增长速度来看是13%,9月底也是比较合适的。

但是现在问题是,大家比较关心狭义货币增速,9月底是24.7%,领先M2差不多13个百分点,就是说企业活期存款多了,反映了实体经济活动不活跃,大量的钱并没有流到实体经济当中,而是流到一线城市房地产领域。1~9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0.16万亿元,同比多放贷2600亿元。社会融资规模13.47万亿,同比增长1.53万亿,也是比较合适的,总体上稳健。

但从近期看,人民币新增贷款的结构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其中7月份,当时新增人民币贷款是居民部门的贷款是4636亿,整个贷款才4575亿,企业部门贷款是负26亿。当时我们有点紧张,说明钱流到了房地产领域,实体经济并没有增加资金,但是这个情况从8月份开始有所好转。到了8月份,我们发现流到企业中的资金8月份已经上升到1209亿元,占比明显上升。8月份整个信贷资金投放是9487亿元,企业资金上升了。9月份,总共1.22万亿元信贷资金投放,但是流到企业部门达到了6217亿元,接近50%。这说明我们在引导资金结构流动方向方面,最近几个月还是卓有成效的。

另外,反映在货币资金价格方面,货币市场利率水平总体平稳,一年期贷款基础利率保持不变,是4.3%。但是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利率、隔夜回购利率,利率总体上温和上升,从去年底1.991%上升到10月25日的2.238%,明显体现了从5月份以来,就是从权威人士发表文章以来,人民银行总体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货币市场利率总体是上升的,但是这个上升是有利于外汇市场,因为在目前资本流出动力比较大的背景下,略微提升一点利率水平,对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是有利的,但也不会因此增加企业的融资成本。

从外汇市场的情况看,总体上波澜不惊。很多非美货币对美元贬值,波动非常大,特别是国庆节期间,英镑对美元汇率可以说是悬崖式直线下降,从年初到10月25日,人民币兑美元的双边汇率贬值4.32%,在一个比较温和的范围内。因为人民币盯住一揽子货币保持相对稳定,对欧元升值是3.79%,也不太明显。对日元升值非常明显,20.50%,是因为日本搞超级量化宽松,还有负利率,对外汇市场形成负面影响。总体上,我们外汇政策保持稳健。

三是房地产市场出现分化,但总体销售回暖。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同比高峰在今年一季度,增长接近40%。新开工面积增长差不多滞后了十个月,2015年初是最低点,此后房屋销售一直上升,通过十个月左右时间消化库存,到去年底、今年初时,拐点到了,新房开工面积开始同步上升。但是到三季度,总体趋于缓和,针对性、差异化调控政策取得了一定效果。去年底,我曾作出预警,要防止今年一线城市房价过热。今年一季度,投放货币相对多了一点,这本身是符合惯例的,但由于制造业产能过剩、吸纳资金有限,因此大量资金流到一线城市房地产领域。9月份,百城住宅价格一线城市上涨了26.72%,与三、四线城市出现两极分化

四是股市。近期情况有一点微妙变化,A股市场平均市盈率水平是有所下降的,上半年上升,最近几个月下降,说明上市公司利润是上升的。另一方面,股指下半年以来也是温和上升的,从年初的3000点涨到现在将近3200点,不经意之间发生了一些变化。总体来看,投资人信心正在恢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