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推动高端产业集聚发展的战略措施

推动高端产业集聚发展的战略措施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产业主体之间通过资金、技术、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形成各自统一的要素市场;通过企业的跨区域投资、并购等活动,形成基于产业链的垂直联系或基于联合研发、共享市场的水平联系;通过共同制定产业规划、产业标准或规范形成产业层面的合作联系。经济功能区要实施产业差异化定位战略,构建产业支撑体系,持续做大流量经济,提高产业集聚效应,加快发展新型服务业。

经济功能区要构建合理的产业和功能的市场分工,深化重点产业全产业链制度创新。产业主体之间通过资金、技术、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形成各自统一的要素市场;通过企业的跨区域投资、并购等活动,形成基于产业链的垂直联系或基于联合研发、共享市场的水平联系;通过共同制定产业规划、产业标准或规范形成产业层面的合作联系。

(一)构建合理的产业分工和协作体系

要对福建经济功能区原有战略规划和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和重塑,形成合理的产业和产品分工体系,实现经济功能区的产业优势互补和产业协同发展,从而达到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提升产业能级、增强竞争能力的目的。经济功能区要实施产业差异化定位战略,构建产业支撑体系,持续做大流量经济,提高产业集聚效应,加快发展新型服务业。加强产业主体间的合作,产业主体之间通过资金、技术、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形成各自统一的要素市场;通过企业的跨区域投资、并购等活动,形成基于产业链的垂直联系或基于联合研发、共享市场的水平联系;通过共同制定产业规划、产业标准或规范形成产业层面的合作联系。[20]

推动经济功能区联动发展,要做好一体化发展的产业规划。对资源禀赋、要素条件相同、相近的经济功能区,在规划产业园区和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切实做好产业发展规划和战略产业集群规划,园区管委会或上级管理部门要强化功能区规划、产业布局等方面的管理与协调,努力在各功能区之间构建分工、互补的产业格局,引导其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推进功能区产业链一体化联动。同时,制定长期的产业园区招商策略,从差异化定位做起,从定位上规避无序竞争。逐步推进产业发展制度和标准的一体化。经济功能区一体化发展,核心在于体制机制,重在制度创新,要逐步推进政策和标准的衔接。在推进功能区产业制度一体化过程中,要立足实际,处理好一体化与个性化、特色化的关系,在坚持顶层设计的基础上,坚持先易后难的思路分步推进。当务之急就是研究形成经济功能区一体化的制度清单和标准清单,为一体化工作提供具体的操作方向。同时,逐步探索建立跨区域统筹用地指标、盘活空间资源的土地管理机制,统一企业登记标准、实行企业等级无差别办理等,探索建立跨区域投入共担、利益共享的财税分享管理制度,实行不受行政区划和户籍身份限制的公共服务政策等,以重点领域一体化发展制度带动产业的一体化发展。

(二)深化重点产业全产业链制度创新[21]

利用自贸区境内关外相关海关监管便利措施,深化集成电路全产业链制度创新。按照国家现行税收政策以及海关现行有关加工贸易监管的规定,对经认定的集成电路设计、生产、封装测试企业实行全程产业链的电子围网保税监管模式。

一是在集成电路全程保税试点中,对国内封装测试环节予以免税。目前参加集成电路全程保税试点的企业,从海外进口用于生产出口芯片的原材料予以保税,解决了一部分资金占用问题,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从海关角度能保税的仅仅只是进口环节税,国内封装测试需按国内销售缴纳增值税。建议允许“集成电路全程保税”试点中的国内封装测试等加工环节开零税率发票,实现真正的“全程”保税。

二是完善相关核销制度,便利化报税实施业务。当前试点模式因借用加工贸易管理体系,损耗无法核销,加之管理要求不灵活,管理成本较高。建议根据集成电路行业实际情况,制定《试点推进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全程保税业务试行办法》,完善监管细则及相关核销制度。

三是探索从“手册结转”升级到电子围网监管。借鉴台湾地区经验,完善电子围网监管的操作模式,加快推进集成电路领域加工贸易制度改革。加强海关、税务、外管、商务、经信和口岸等部门协同,建立协调推进的联席会议制度,探索以电子围网模式深化集成电路全产业链保税监管试点。实施集成电路产业链保税监管模式改革,实现保税研发设计,减少通关环节,提高通关效率,增强科技创新力。探索开展进口高端装备再制造试点,放宽再制造产品需经原厂授权的要求,研究利用保税政策开展再制造业务,允许试点企业对再制造原材料开具增值税发票并进行税前抵扣,打通高端装备回收和成品销售“两头在外”的运作模式。

(三)联合推动高端产业和企业集聚发展

强化产业集群发展与企业协同创新,打造产业集聚的优势,充分发挥企业分工协作的竞争和互补效应。加强对产业集群的引导,构建产业发展评价机制,为发展良好的产业提供更多优惠政策,鼓励产业在竞争中合作,促进产业集群不断升级。

一是支持合作建设高水平科研机构平台。合作建设具有产业关键技术攻关能力的科研平台,共同开展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充分利用自创区政策优势,鼓励研发机构在自创区设立研究分机构或成果转化中心,形成区域协同创新体系、联手培育优势产业集群、推动优质资源共建共享。

二是强化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经济功能区联合培育科技型企业,加大科技小巨人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用足用好企业研发费用分段补助、加计扣除等财税优惠政策,大力扶持一批潜力企业加速成长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支撑力量。

三是支持联合培育新兴产业。经济功能区联合培育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智慧海洋、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开展产需对接、产用结合和产业链上下游整合,深化产业链区域分工合作。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生物与新医药、现代特色农业等重点领域,探索针对产业链技术需求开展揭榜制重大科研项目,联合开展产业链核心技术攻关,联合承担国家和省级重大科技项目。[22]

四是坚持龙头企业带动战略,发挥龙头企业的领头羊作用,在各自的产业领域带动中小企业成长,逐步延伸产业链,提升供应、产出和销售等多方面协作和配套能力,提高创新主体集群水平和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强区域内外产业集群交流合作,充分发挥自贸区的开放优势,联合新区的产业优势和自创区创新策略,借鉴国外先进产业集群经验结合区域情况实际打造电子信息、高端制造、现代物流等产业集群。[23]

五是实施高新企业成长助推计划。集中优势资源、采取“一企一策”等方式,扶持科技型企业做大做强,培育一批国内同行业创新型领军企业。支持龙头企业和行业领军企业围绕制造业重大共性需求和关键技术开展研发创新,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行业性整体解决方案。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对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给予一次性奖励。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工程,重点扶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产品行业领先或具有较大规模优势、较强创新实力、具备发展潜质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做大做强。聚集科技资源,重点抓好中小企业与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项目对接工作,加强与各类中介服务机构的联系,逐步形成服务专业化、发展规模化、运作规范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

(四)以重大项目为抓手推进联动发展

统筹和整合经济功能区战略资源,不仅需要形成战略目标、发展理念、体制机制上的协同,还需要以重大项目为牵引,在操作层面形成协同互动。目前,经济功能区缺乏实体项目上的关联,产业发展方面缺少对接使多区联动难以形成抓手。经济功能区可以共同招商引资,共同组建招商小分队,盯紧招商线索和产业需求,创新产业链招商、龙头招商、系统招商等招商新模式,引进国际高端资源,以重大项目为抓手推进联动发展。

一是建立项目策划机制。重点策划引进行业龙头项目、产业链延伸项目、技术创新项目和新成果应用项目、高科技产业项目,推动产业聚集实现新跨越。按照“分级储备、滚动更新”的原则使项目储备工作制度化,提高投资效益和质量。围绕主导产业链的强链、补链、扩链,每年策划生成、引进新上一批产业项目,确保项目不断档。制定产业招商目录,针对性地引进规模大、贡献大、潜力大、技术含量高的产业项目。积极招引科研机构、技术创新平台、检测机构、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等各类创新平台入驻。

二是形成项目对接机制。抓好招商引资工作,创新招商引资思路,利用6·18、9·8、军民融合等对接平台,以重点产业共性技术需求和延伸产业链的关键技术为导向,用技术对接吸引资本投资,着力引进一批科技含量、产品附加值高的重大生产性项目。积极推进集科技研发、实验、中试、制造、售后服务、运营服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科技研发基地建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突出重点,以商招商。结合园区现有企业及产业基础,利用产业链条中已有大型企业的集聚能力,以利益为纽带建立合作机制,实施定向招商,进一步吸引产业链创新型中小企业入驻,并与产业链重点企业形成配套协作关系。

三是健全项目管理机制。建立健全项目管理制度,形成“策划生成一批、招商落地一批、开工建设一批、竣工投产一批”的项目发展态势,为高新区的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项目支撑。建立健全项目服务工作机制,打造良好投资环境,明确项目推进责任主体,构建项目服务工作合力。加强跟踪洽谈意向项目,优化项目准入审批流程,促进在谈项目早签约,加快形成合同高端项目群;精简行政审批环节,落实项目审批代办制度,实施专项服务,推动签约项目早落地、快实施;建立定期沟通、定人跟踪机制,增强要素保障,解决项目建设难题;落实“承诺有度、承诺有信”,及时兑现项目扶持措施,促进项目开工一个、建成一个、达产一个、见效一个。

[1]韩剑.区域一体化与自贸区联动发展[J].群众.2019(10).

[2]毛艳华.推进自贸区与自主创新示范区“双自”联动发展[N].南方日报.2016-04-25.(www.daowen.com)

[3]国务院.进一步深化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中国对外经济贸易文告.2018-06-29.

[4]国务院.进一步深化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中国对外经济贸易文告.2018-06-29.

[5]毛艳华.推进自贸区与自主创新示范区“双自”联动发展[N].南方日报.2016-04-25.

[6]国务院.进一步深化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中国对外经济贸易文告.2018-06-29.

[7]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浙江省人民政府公报.2019-09-12.

[8]吴启金.以自贸区为平台推动高质量发展[N].经济参考报.2018-05-02.

[9]李锋等.上海自贸试验区与科技创新中心两大战略联动研究[J].科学发展.2018(05).

[10]陶婷婷.打造更具国际影响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N].上海科技报.2019-09-06.

[11]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联动发展实施方案.上海市人民政府公报.2015-12-20.

[12]刘韵哲,杨广青.福建省“双自联动”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与对策[J].发展研究.2018(06).

[13]丁青.推动福建自贸试验区与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双自联动”发展的思路与对策[J].发展研究.2018(04).

[14]毛艳华.推进自贸区与自主创新示范区“双自”联动发展[N].南方日报.2016-04-25.

[15]刘志峰,龚瑞.新型研发机构如何推动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J].中国高校科技.2019(11).

[16]胡毓娟等.张江双自联动实现融合发展的重点任务与实施路径[J].上海企业.2017(11).

[17]IUD中国决策案例研究中心.上海“科创22条”成创新驱动风向标[J].领导决策信息.2015-06-08.

[18]丁青.推动福建自贸试验区与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双自联动”发展的思路与对策[J].发展研究.2018(04).

[19]致公党海南省委.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中心亟待建立.新华网海南频道.2019-01-27.

[20]丁青.推动福建自贸试验区与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双自联动”发展的思路与对策[J].发展研究.2018(04).

[21]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联动发展实施方案.上海市人民政府公报.2015-12-20.

[22]彭顺昌.国家自创区厦门片区示范带动闽西南协同发展的建议[J].厦门科技.2019(06).

[23]刘韵哲,杨广青.福建省“双自联动”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与对策[J].发展研究.2018(0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