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已批复的国家级新区中,除了极少数区域之外,现在大都基本上处于我国工业化发展中、后期阶段。这一阶段最明显特征就是化工产业占有率偏高,调整产业结构任务尤其繁重,产业转型困难导致新的产业进入更加困难。新区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既要对“老”产业实行优化整合,又要对新型产业高度关注,不能只盯着现有产业基础不放,尤其是轻资产型的产业。[7]还要加强国际产能合作。“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沿线国家开展产业合作,推进产业优势互补,提升产业发展水平,这既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又能造福沿线百姓。福州新区要打好政策“组合拳”,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从而实现发展动力转换。尤其要借助“海丝核心区”建设,以优势产业合作为契机,推进产业链的全面融合和产业的转型升级,实现“海丝”经济一体化和“区域大合作”。
(一)积极培育发展新动能
一方面,积极把握“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带来的新机遇,按照省、市“十三五”规划要求,大力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化工新材料及精细化工等先进制造业和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生物医药等海洋新兴产业发展。对此,新区将在财政、土地、技术培训、金融服务、人才支撑等方面进行重点支持、精准扶持,鼓励尽快形成规模,形成新的增长点。另一方面,加强国际产业合作。福州新区目前已形成以机械装备、轻工食品、纺织、医药、石化等8个产业为主体的产业体系,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通过项目带动,加强与“海丝”沿线国家企业的沟通对接,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等一批高端项目落地。通过产业合作,为福州企业打造投资合作平台,培育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产业分工。鼓励中小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支持区内有产业优势的中小企业,依托大企业带动,参与配套生产和服务,扩大在东盟、南亚、中亚以及中东欧等地区的产业投资。
(二)促进产业集聚发展(www.daowen.com)
坚持做优存量、做大增量,依据“产业链全景图”,有针对性地“造链”“补链”“强链”。既注重产业链的纵向延伸,以主导产业为核心,向产业链的上下游拓展。重点引进产业链的高端产业,比如生产性服务业,总部经济等。建议尽快制定福州新区招商选资具体办法,打破行政边界制约,实施联合(集中)招商、精准招商,按照总体规划中的产业布局推动项目落地,实现功能开发、产业集群建设。加大总部经济政策宣传力度和对外总部企业招商力度,吸引更多的企业在新区设立总部,争取央企和东南亚及台湾企业等行政营运总部和投资、研发、营销等智能型总部在新区落地,并在用地指标、基础配套、资金贷款、项目审批等方面予以扶持。同时要利用好产业转移带来的空间与资源,推动形成“国内总部研发和生产核心部件,国外生产组装并开拓市场”的模式。可借鉴广西与马来西亚“两国双园”的模式,建立境外产业园区,同时结合“引进来”,在国内建立吸引高新技术、新兴产业投资的产业园区,将“走出去”和“引进来”良好地结合起来,努力实现产业链联动、技术链协同和价值链跃升。推动新区产业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以信息化、智能化等高新技术为手段,以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为重点,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工程,促进传统产业焕发出新活力。对获得省级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补助的新区项目,市级和项目所在地财政再各给予30%的资金配套,配套资金列入部门预算;对获得市级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补助的新区项目,奖励标准再上浮20%,项目所在地财政再给予50%的资金配套。“海丝”战略既是一个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战略,同时又要求地方把最终落脚点落在产业的不断升级、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上。福州新区在实施“海丝”对外产业对接的同时,应抓住“海丝”所创造的有利外部环境来推动福州的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
(三)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
超前规划、大力发展符合新区产业布局、人口聚集、生活配套的第三产业,特别是要率先发展智力要素密集度高、产出附加值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的现代服务业。加强区内外旅游线路的设计,延伸辐射周边及台湾地区,争取纳入“清新福建”精品旅游线路。依托新区良好的山、海、温泉、文化等资源,推动区内旅游产业发展,完善旅游服务配套,重点打造滨海旅游、邮轮游艇、旅游装备等旅游产品。开放和重点引进港澳台、新加坡等地区服务业投资,发展现代服务业,为“海丝”沿线区域提供融资、物流、营销等生产性服务。福建自贸区福州片区要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交流对接,推进双方贸易便利化,加强经贸往来。在对外经贸合作当中其实不仅仅是商品贸易,也不仅仅是产业合作和投资合作,它后面有引发的支撑——在产业对接中进行协同研发和新业态的培育。福州新区在注重优势产业“走出去”的同时,也需要强调在高新技术产业、服务行业等方面的“引进来”。要充分发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枢纽城市地位,深入推进与“海丝”沿线国家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的对接融合;重点研究推进海洋产权交易中心和海域使用二级市场建设探索。依托中国—东盟海交所等,提升海产品跨境结算平台功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