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构建协同有序的创新生态系统:福厦泉自创区的探索

构建协同有序的创新生态系统:福厦泉自创区的探索

时间:2023-05-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今,企业创新活动的成败越来越依赖于所处的创新生态系统,针对企业创新能力、创新发展动力、高端科教资源、成果转化链、产业结构、资源配置导向、开放创新协同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福厦泉国家自创区要构建富有活力的创新生态系统。福厦泉自创区要打破现有行政区划限制,整合创新资源,着力构建协同有序、优势互补、科学高效的区域创新体系。

构建协同有序的创新生态系统:福厦泉自创区的探索

当今,企业创新活动的成败越来越依赖于所处的创新生态系统,针对企业创新能力、创新发展动力、高端科教资源、成果转化链、产业结构、资源配置导向、开放创新协同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福厦泉国家自创区要构建富有活力的创新生态系统。

(一)打造特色区域创新体系

构建一个功能健全、生态良好、机制灵活的区域创新体系可为促进新兴技术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是我省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福厦泉自创区要打破现有行政区划限制,整合创新资源,着力构建协同有序、优势互补、科学高效的区域创新体系。以三个城市为重点、以自创区为支撑,按照“要素集聚、资源共享、错位竞争、联动发展”的要求,强化区域创新协同效应,增强核心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服务功能,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省内其他高新区主动融入自创区建设发展,鼓励和支持有条件市县申报创建省级高新区,实现联动型发展。突破传统的行政区域思维,引入无边界、互联、融通的思路,规划建设连接全国乃至全球创新节点的创新网络平台,与国内外先进的科技创新中心实现互联互通,促进创新网络不断向外延展。要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放大自创区外溢效应,加快推动山海科技协作,推进闽东北和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各科技园区间开展技术合作、人才交流、产业共建,打造区域合作升级版。加快整合和构建一批重大创新基地,构建以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为支撑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产学研用紧密协作的创新组织作为创新链,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区)等为带动面的区域创新网络。通过创建省级和国家级高新区,促进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加速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推进高新技术成果的产业化。

(二)促进科技金融结合

加快推动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为创新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撑,既是当前制约创新主体发展、创新要素流动的突出瓶颈制约,也是优化创新生态的内在要求。要加快建立多层次的融资市场,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消除自创区建设发展中的资金瓶颈制约。

一要健全科技金融体系。科技金融的实质就是要引导金融资源向科技企业集聚,要构建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的金融支撑系统。建立健全以政府科技投入、企业研发投入、风险投资基金、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银行证券金融机构共同参与的科技投融资体系,以技术交易中心为重点的科技成果转化和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和银行体系,促进创新企业与银行资本社会资本的有效对接。鼓励兴业银行、厦门国际银行、海峡银行等本省金融机构的贷款向高新技术企业倾斜;为调动银行支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可由自创区管委会联合社会资本,设立中小型科技企业担保公司,为园区内的中小型科技企业提供信贷担保和贴息优惠。建立民间资本投资科技型创业项目和创业企业的投资渠道,深入挖掘民间资本参与创业企业发展的巨大潜力;鼓励和支持银行、证券公司、担保公司等在自创区内设立分支机构,促进金融资本聚集;发挥政府股权投资引导基金的杠杆作用,引导投资机构的投资阶段前移。鼓励发展科技型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积极探索股权质押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并购贷款等银行创新业务,建立“投保贷”联动机制,解决企业技术创新资金不足问题。

二要完善科技金融市场。积极探索财政拨款、贴息贷款、金融信贷、风险投资、科技担保等多元化的科技金融投资机制。积极申请国家项目和省市支持,促进公共财政资本的本地聚集。积极筹建并试行市科技银行,破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持。采取阶段参股、风险补偿、跟进投资、绩效奖励等方式,引导和鼓励创业投资企业投资于自创区内种子期、起步期等创业早期高新技术企业。企业初创期,除了自由资金、金融机构贷款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资金外,企业还可以通过政府提供的资金资助、以及创新创业专用的天使基金进行融资。在企业的成长期阶段,企业可利用担保融资的方式进行融资,对于趋近成熟期的企业可尝试进行创业板上市融资。企业成熟期,可通过股权融资的方式获得一定的发展资金。(www.daowen.com)

三要创新科技金融服务。福厦泉自创区要引进国外发达科技园区的金融支撑体系建设的经验与做法,不断探索各类金融服务模式,营造投融资环境体系。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加快园区企业信用信息体系的建设,建立科技企业基础信用信息库,改善信息不对称,降低金融交易成本,促进科技金融的创新发展。定期披露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情况及融资情况,为其投融资决策提供参考。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创业投资的法制环境,维护市场秩序,促进行业发展。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防范市场风险。坚持适度监管、差异性监管和统一功能监管的原则,探索建立适应创业投资行业特点的适度、有效的监管体制,提高监管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处理好服务、管理和监督的关系。

(三)壮大创新人才队伍[6]

创新人才是创新生态的关键创新资源和基本创新主体,是连接创新资源和创新主体的桥梁,自创区要以创新人才的培育引进作为重中之重。福厦泉自创区要以高质量的人才链带动创新链的拓展提升,培育壮大一批高层次创新引领型人才和团队,同时加快打造能够有力支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一要建设高层次人才队伍。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人才是自创区的最重要支柱。近年来,自创区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成效显著,但从人才的有效集聚和高效发挥作用方面看,还远未达到预期。要加快建设一支规模大、结构优、素质高的创新人才队伍。要着眼未来发展战略重点,以产业发展为导向,广泛吸引各类人才特别是科技领军人才、拔尖人才、紧缺人才和创新团队。举办海内外人才招聘活动,精准引进一批重点领域急需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建立访问学者制度,广泛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到闽从事创新研究。实施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培育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现代经营管理水平的企业家和高级经营管理人才,提高企业家群体的整体素质。以高级工商管理培训为基础,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和国际著名企业家分行业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对纳入统计范围的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进行轮训。实施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工程,造就更多一专多能人才。培育专业技术人才队伍。营造良好环境,鼓励青年学术带头人和科研骨干人才勇于攀登科学高峰,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做出积极贡献。围绕传统产业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大科技创新,开展高层次创新人才培训。进一步扩大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规模,加快培育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以自创区研究院、研究中心、实验室、孵化器等为载体,吸引集聚省内外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围绕重点产业和重点领域,扩大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培训规模,通过在线学习、学术论坛、专题讲座等形式,开展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培训。

二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树立“人才特区”的观念,把人才作为创新驱动的主要因素。自创区要适应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加快培育大批具有专业技能和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利用产业吸引和集聚人才的“磁场”效应,以产业集聚创业创新人才,再以人才集聚推动和提升产业发展。深入实施自创区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通过在岗培训、脱产培训、业务研修、技能竞赛等措施,提升职工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发展能力。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重点工程,造就更多“大国工匠”。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合作建立学生实习、见习、实训基地,吸引优秀创新人才到企业从事科技创新。实施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工程,优化整合全省职业教育资源,强化创新教育和岗位培训,形成一流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和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实施新型企业家培养计划,分级分类对园区规上企业主要负责人进行轮训,在项目申报、团队建设、产业对接、市场推广等方面提供支持服务。采取专题培训、创新论坛、互动交流、导师绑带等方式,提升经营管理能力,培育优秀青年企业家。要加大对省内主要高校的政策支持力度,使其与自创区联合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鼓励高校和职业院校建设高端产业学科体系,培养一批紧缺的跨学科、高学历、复合型人才,壮大具有实际技术操作能力的人才队伍。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技能大师的“传、帮、带”作用,培养一批能继承传统技术工艺的能工巧匠和能开展技术技能创新的创新型技能人才。推动行业龙头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建立教育实践基地,开展特定岗位高级技能人才培训和职工在岗、转岗技能培训。建立自创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推动企业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职工培训制度。改革培养模式,建立健全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制度。支持社会中介机构开展创业辅导、紧缺人才培训和创新创业服务。加大竞争择优选拔技能人才工作力度,广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克服用人上的唯学历、唯职称、讲资历的陈规陋习,鼓励企业采取各种方式,建立合理的人才合作机制,创造更有活力的分配机制吸引高新技术人才。

三要构建创新型人才体制。创新创业人才建设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和保障,从企业层面考虑,人才建设的重点内容应该是人才引进、培养、激励和评价。从自创区层面考虑,人才建设的重点除上述内容外,还应关注人才基础环境建设,如人才公共服务平台、人才政策信息数据库的建设,人才在自创区各片区之间的流动及人才信用机制建设。要加快建立科学化、社会化、市场化的人才评价制度,完善配套政策体系,对现有人才政策进行梳理、整合和提升,查漏补缺。构建“人才+科技+金融+产业”政策链,形成覆盖人才成长全过程和人才工作全要素的配套政策体系。启动“未来之星培育计划”,与国外研究机构联合,培育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本土产业组织者。制定和实施吸引优秀留学人才计划,结合自主创新战略、重大科技专项和重点创新项目,采取团队引进、核心人才带动引进等多种方式引进海外优秀人才。鼓励国外高端人才到自创区创新创业。鼓励海外高层次人才以柔性流动方式到自创区从事科研和管理等工作,多渠道培养和留住具有国际视野的本地人才,使自创区成为国际人才资源集聚的“磁场”。重点依托研究型大学,积极鼓励高等院校深入推进“千人计划”“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等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引进计划,培养和汇聚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形成一支学风优良、富有创新精神和国际竞争力的科研队伍。推进科研人员双向流动,支持在职科研人员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基础上,采取兼职兼薪方式创业或服务企业创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