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经济功能区:特区思维的实践

经济功能区:特区思维的实践

时间:2023-05-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经济特区——最早设立的一批经济功能区,既是中国机构改革和体制创新的最前沿,也是科学发展和技术进步的前沿。从内涵上看,作为国家改革开放的窗口和机制体制改革的先行区、示范区,经济特区的成功实践,不仅成为改革开放的一座重要里程碑,更为日后我国提供了一种指导发展的“特区思维”。

经济功能区:特区思维的实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空前的“发展奇迹”,经济功能区作为发展的重要引擎,功不可没。设立经济特区,一方面,它可以发展成为中国经济最有活力的地区,引领全国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场,它能有效控制可能的失败对中国其他地区带来不利影响。经济特区——最早设立的一批经济功能区,既是中国机构改革和体制创新的最前沿,也是科学发展和技术进步的前沿。作为早期中国经济改革的旗帜和中国面向世界的窗口,经济特区对市场经济和新型经济体制的成功尝试,为全国其他地区的发展提供经验借鉴和示范,拉开了市场经济的帷幕。建立了多种形式的经济功能区。

以特区建设为起点,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探索前进,逐步开辟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模式。从改革开放的路径轨迹看,“特区—沿海—沿江—沿边”的开放发展构成了一个循序渐进、逐次发展的探索过程。受经济特区发展成功的鼓舞,我国开始将经济功能区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手段。经济功能区的建设呈现更加综合、开放和国际化的特点。从形式上看,在经济特区建立之后,进一步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兴办经开区、保税区、建设国家级新区、自创区、自贸区,形成了由东向西、由沿海向沿江、沿边和内陆地区梯度开放的发展格局。各类经济功能区以“中国式”的作用机制充分展现出传统区域经济学理论中的回流、扩散和涓滴效应,经济功能区加快了要素、资源和劳动分工在不同层面上的整合;作为同类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高度聚集,经济功能区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从内涵上看,作为国家改革开放的窗口和机制体制改革的先行区、示范区,经济特区的成功实践,不仅成为改革开放的一座重要里程碑,更为日后我国提供了一种指导发展的“特区思维”。如果说建设自贸区是迄今为止“特区思维”在对外开放这条主线上运用和发展的最高形式;那么,建设自创区,标志着“特区思维”在“自主创新”这条主线上的运用和发展已到了最高阶段。(www.daowen.com)

我国“特区思维”是一种不断演进中的先行先试思想,经济功能区在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在经济增长、就业、出口以及吸引外资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以及各地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与先导”作用。经济功能区发展脉络可以在以对外开放为主体的外向型经济增长方式和以自主创新为动力的内生型经济增长方式两条主线中得以清晰的彰显。我国提出自贸区和自创区“一外一内”两个区域开放新战略,一方面是因应制造业国际转移,参与全球创新价值链分工的需要;另一方面为了应对国内传统生产要素成本的不断上升;通过激活国内创新要素资源,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全球竞争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