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天津市“走出去”的优秀代表企业之一,聚龙嘉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在印度尼西亚的发展至今已有十余年的历史。从2006年开始,聚龙集团开始谋划在印尼发展农业种植业。目前,聚龙在印尼已经拥有总面积近20万公顷的棕榈种植园,配套建有三个压榨厂、两处河港物流仓储基地和一处海港深加工基地,拥有境外员工近万人。目前已经形成了基础设施完备、主导产业明确、具有集聚和辐射效应的农业产业型园区。[25]
1.延伸产业链
园区在开发建设之初就在充分考虑产业发展现状与潜力的基础上,结合粮油大宗农商品具有周期性的特征,详细制定了“一园多区、合作开发、全产业链构建”的模式,各个园区侧重点不同,既能在产业链上相互配合,又能相互延伸,实现各个环节的专业化。如南加里曼丹园区和西加里曼丹园区同属于配套型园区,产业为初加工;中加里曼丹园区涉及的三个区域在产业链上分属不同位置,恩当区和曼德利区主要安排配套的初加工产业,在棕榈油产业链上处于前端,格拉哈区处于后端。
通过多园区的产业链相互弥补与配合,园区发展由体量到质量,由单一到多元,由区域性向全球化转型。
2.建立“命运共同体”
印尼农业产业园的快速发展还得益于聚龙集团牢牢抓住同当地建立“命运共同体”的目标:不仅要利用当地的特色资源优势,更要为当地发展提供新的机遇。(www.daowen.com)
目前,印尼农业产业区创造管理岗位1 760个,种植园工人近9 000人,绝大多数员工为当地人。[26]
在园区的建设过程中,聚龙一方面积极与当地企业合作开发环保型棕榈种植园,推行棕榈油可持续发展计划;加强与棕榈油相关的国际组织联系,在种植园用地上选择二次种植的土地,促进棕榈油产业可持续发展。在企业自营地外,印尼农业产业区还与当地村民开展“合作种植”,土地归农民所有,园区为村民提供贷款及技术支持,通过“合作种植”与当地村民共享发展成果,形成利益共同体。目前,聚龙在印尼的“合作种植”范围已达40多个村庄,有5 000多个家庭、2万多人受益,合作种植面积接近1万公顷。由于对村民的帮助及对印尼当地基础设施的改善,园区项目还得到了当地政府的支持。目前,每个种植园都发展成了一个初具规模的“小社会”,逐步向政府、企业、村民的共赢迈进。[27]此外,园区还积极投资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对道路、桥梁、水电、学校等基础设施进行完善,既为当地人生活出行提供了方便,也为企业发展提供了便利。
3.探索新的管理模式
境外园区的建立普遍存在同当地语言文化存在一定差异的问题,因而对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中的员工进行管理存在较多困难。
聚龙集团不断探索,逐步形成了一种1∶1∶1的“团长+政委+参谋长”特色管理模式,即在海外,由当地有资质的资深经理人担任“团长”,负责种植园的经营运作;中方管理人员担任“政委”负责综合管理与协调;当地华裔员工担任“参谋长”辅助决策与沟通。为解决人才培养问题,聚龙集团还通过“常青树”计划,重点培养和打造本土化人才。通过“金棕榈”项目在国内招聘优秀员工,经过语言、军事训练等考核项目后统一送到印尼区,再按专业背景进行岗位分配。[28]充分调配了两方员工的积极性,求同存异,建立了有效的沟通解决机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