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集群化投资的意义及必要性

中国集群化投资的意义及必要性

时间:2023-05-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前,中国也迎来产业梯度转移的重要战略机遇,借助区域一体化与双边合作的方兴未艾。中国的资源、能源情况并不乐观,所以中国政府也一直鼓励中国企业资源获取型的OFDI。

中国集群化投资的意义及必要性

1.宏观战略层面:国家战略提升的需要

一是赶超战略。产业内贸易和垂直化分工的发展使得全球价值链的概念日益深入;而某个国家一旦实行经济和贸易开放,便会或多或少成为全球价值链的一部分。价值链驱动下的劳动分工正在改变国家之间的经济利益分配——产品原产地与加工制造地已经不再那么重要,在全球价值链上所属的位置才是决定分工收益以及国际经济话语权关键。正如前文所述,20世纪60、70年代起,发达国家为国内产业结构升级“腾笼换鸟”,将传统产能大批量转移至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这一过程尽管带动了发展中国家工业要素初始积累与高速工业化进程,但也因此将这些国家产业发展锁定在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当前,中国也迎来产业梯度转移的重要战略机遇,借助区域一体化与双边合作的方兴未艾。汲取借鉴发达国家产业集群转移的经验推进跨境产业规模化投资,才能够为结构转型中的经济挖掘新的增长动力。

二是资源战略。Park(2003)在分析了美国企业与日本企业投资海外的动机差异的基础上,总结出日本投资战略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寻找自然资源阶段;二是七八十年代的市场渗透阶段;三是90年代开始的成本减缩和市场扩张阶段。中国的资源、能源情况并不乐观,所以中国政府也一直鼓励中国企业资源获取型的OFDI。以获取原材料、资源等为目标的对外投资并不是长远之计,把原材料、能源等经过长距离运输到国内,在国内利用这些资源制成产成品再出口,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和国内环境压力的增大,这并不是科学发展的应有之义,应该加大产业链垂直对外投资的力度,使资源、能源就地消费,这需要一些下游的加工、制造业企业与资源型企业配套投资[16]。例如,石油开采及石油化工与以石化产品为原料的企业一起出国投资。

三是贸易壁垒跨越。中国贸易体量的增大以及对发达国家贸易顺差规模的提高,已经导致无法避免的贸易壁垒、贸易摩擦和贸易制裁,因而投资境外生产加工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国内企业改变生产地、规避贸易争端的有效途径。这类企业选择落户已有的境外园区,或者与相近领域或配套企业共同投资,能够有效降低境外建厂的基础设施投入、土地获取、市场开发、劳动力获取等成本。

四是对外援助战略。在新时期,中国对外援助、参与“南南合作”的主要方式,正在由“输血”转为“造血”,由直接借款、赠予、技术派遣向集群化对外投资转变,这些投资项目不仅显著改善了当地的基础设施水平,带动了经济增长,还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为当地培养了人才,解决了大量当地就业。中国与非洲的埃塞俄比亚、赞比亚、尼日利亚等,中亚、北亚的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白俄罗斯、俄罗斯等,南亚及东南亚的巴基斯坦、越南、柬埔寨、泰国、印尼等都建立了经贸合作区,以这种集群化对外投资模式“走出去”,也为本土产业调整与周边地缘政治之间,寻求了一条“共赢”的平衡之道。

2.中观产业层面: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www.daowen.com)

产品内分工下国际产业转移具有以下新特征:①产业转移对象片段化。产品内分工使得产品生产过程的各环节如研发、制造、营销、品牌服务等出现了全球的垂直分离,各环节可以由分布于全球各地的企业协作来完成,企业可根据各地要素差异和自身的竞争战略在全球范围内转移其某个或某些生产环节;②产业转移主体多元化。产业转移不再受公司规模限制。它使得各类企业都可嵌入全球生产分工体系,不仅跨国公司,小公司也可以通过战略联盟、并购、集群及外包等方式在全球范围内组织资源进行生产,参与产品内分工。此外产业转移不再受区域经济发展阶段限制。它使得各区域能基于产品生产工序来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使不同发展阶段的区域经济都可以参与全球生产。③产业转移环节高端化。产品内分工出现之后,某个区域只要存在和产业链某些高端环节相匹配的局部优势,就可以承接相应高端环节的转移。显然,相对于整体优势而言,区域的局部优势比较容易获得,从而使得产业转移可以实现高端化。④产业转移方式多样化。由于生产工序的可分离性增强,使国际产业转移进程加快,突破了较单一的直接投资股权安排方式,外包、战略联盟及其他非股权方式发展迅速。

中国产业升级的过程和促进升级的政策努力并不具有完全的内生性,而是有一定的路径依赖特征,在全球价值链中,易被发达国家的企业所“俘获”,并锁定在低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一些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但同时一些产业已经出现生产能力过剩,如国内的家电、纺织、重化工和部分轻工业出现技术设备闲置状况,这就需要通过对外投资实现产业转移,在世界范围内拓展新市场。另外有一些劳动密集型行业出现“产业锁定”,被固化在价值链的低端,升级乏力,这种现象在珠三角外向型产业集群中更为常见,因此有必要考虑通过群体投资的方式实现产业集群的跨国投资发展问题。

3.微观企业层面:企业能力提升的需要

我国单个游离的中小企业跨国经营面临几个问题。一是企业很难获得跨国经营所需的资源,如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融资渠道等;二是巨大的跨国经营成本是其跨国经营的另一障碍,如企业需要支付高昂的信息成本、较高的人才搜寻和甄别成本,还要承担高昂的流通费用;三是单个游离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弱,技术的落后阻碍了其跨国经营进程。四是单个游离中小企业很难获得品牌优势,企业的跨国经营战略除了简单的商品、劳务输出以外,还包括以品牌输出为代表的全方位输出[17]

正是由于中小企业自身能力存在不足,单个企业对外投资会面临上述问题,这就需要企业通过某些方式获取优势,或者避开劣势,下文提出的几种形式的集群化对外投资,在某种程度上能克服上述单个游离的中小企业的弱点,实现中小企业之间以及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之间的优势互补,在加强与其他企业之间联系的同时,利用群体投资这个杠杆,通过在国外市场不断地学习来实现成长,这符合LLL理论的阐述,也是企业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